2018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与控制专业课题项目(10月)
一、项目背景
针对久坐或长期不更换姿势产生的关节问题(下文以颈椎病为代表),以 高频 率接触电子设备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析,结构测试,建立模型等方法,通过佩戴简易穿戴设备,多点监测肌肉压力值,骨骼弯曲角度,并将监测数据传 输到指定终端。同时,参阅医学文献研究人类颈部能承受的最 健康弯曲幅度,计算合理的更换姿势时间间隔,与监测数据进行比对。
本项目研究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具备测量数据精准,数据传输速度 快等优点。 通过将姿态传感器安装在人类关节灵活处,并对关节弯曲角度, 对姿态停留时间进行测量与统计,在终端显示器处对实际测量值与医学官方健 康数值进行比对分析,若差异过大,监测到有损人类健康发展姿态,则对人体 进行轻微震动,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
由北京工业大学专业团队指导,学习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与控制专业技术,并撰写英文专利。
二、项目亮点
1、国际级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由原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整合组建而成。拥有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一批高水平课题,累计到校经费达到3亿多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EI收录)13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4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
2、成果导向的专业课题:
本次活动学生们会在专家带领下,深入学习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史,运用芯片设计及多点监测相关技术(MEMS、无线传输、嵌入式可操作系统等),构建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在终端显示器处对实际测量值与医学官方健康数值进行比对分析,起到提示警醒作用,并撰写英文专利,完成专利申请。
3、专家推荐信及北工大实习证明: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人细致扮演不同的研究角色、训练集处理、数据记录、文章撰写等等方面互相协调,通力协作来解决问题。顺利通过的同学,将获得副教授的个人推荐信,以及北工大开具的实习证明。
4、高效的科研方式:
本次活动将使用基础知识学习+技术实践+专利申请的形式开展,在课题实践开展之前,我们会组织学生学习芯片设计、数据采集、系统优化、设备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读专业文献,进而引导学生完成技术实践,处理实验数据,并撰写英文专利,完成专利申请。
有别于其他短期类培训项目,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自参与课题实践,并最终拿到海外创新专利,将活动的实践效果提升到最大!
三、适合人群
l 申请目标专业为计算机、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的学生。
l 想要学习电子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方法,并提升科研实验能力的学生。
l 想要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科研专业背景,深入发展自己兴趣点的学生。
四、基础信息
1、项目时间:
2018.09.25-2018.09.30(远程);10.1-10.5(实地);10.6-10.23(远程)
2. 项目安排:
W1: 课题背景材料及基础理论知识
W2: 算法学习及课题实操
W3: 数据整理与分析
W4: 海外创新专利申请
3、录取要求:英语成绩达到四级以上水平或托福80分以上或雅思6.0以上
4、报名截止日期:2018.10.1
5、招生人数: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