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物联网与传感器应用专业课题项目(12月)
一、项目背景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是各行各业的智能化。
本课题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专业团队指导,学习物联网与传感器应用专业技术,并撰写英文专利。
二、项目亮点
1、国际级平台:
中科院自动化所
自动化所现设科研开发部门12个,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高技术创新中心、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空天信息研究中心、脑网络组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类脑智能研究中心。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单元共建的各类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另有汉王科技、三博中自等十余家持股高科技公司。
2、成果导向的专业课题:
本次活动学生们会在专家带领下,深入学习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史,及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应用进展。运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eep Q-Network、Q-Learning、Deep Learning等等),处理实验数据,并撰写英文专利,完成专利申请。
3、专家推荐信: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人细致扮演不同的研究角色、训练集处理、数据记录、专利撰写等等方面互相协调,通力协作来解决问题。顺利通过的同学,将获得副研究员的个人推荐信。
4、高效的科研方式:
本次活动将使用基础知识学习+技术实践+专利申请的形式开展,在课题实践开展之前,我们会组织学生学习物联网与传感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读专业文献,进而引导学生完成技术实践,处理实验数据,并并撰写英文专利,完成专利申请。
有别于其他短期类培训项目,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自参与课题实践,并最终拿到专利,将活动的实践效果提升到最大!
三、适合人群
l 申请目标专业为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工程等方向的学生。
l 想要学习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的专业方法,并提升科研实验能力的学生。
l 想要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物联网、电子工程等科研专业背景,深入发展自己兴趣点的学生。
四、基础信息
1、项目时间:2018.12.1-2018.12.31(远程),不低于30课时的科研实操。
2. 项目安排:
W1: 课题背景材料及基础理论知识
W2: 分析方法及分析相关软件
W3: 课题实操与数据分析
W4: 英文专利撰写及申请
3、录取要求:英语成绩达到四级以上水平或托福80分以上或雅思6.0以上
4、报名截止日期:2018.12.15
5、招生人数: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