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活动、无奖项、无科研、低标化,我用1个月,从Top70转到了纽大!”

美国本科转学申请



近几年转学人数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了,通过转学可以申请到更加顶尖的名校。


对于没有申到名校的学生,转学也是第二次读梦校的机会。


今天,小藤整理了明德立人导师在「美本转学不将就」直播讲座中分享的干货内容!


这份精华文字版回顾,手把手教你打造硬核转学生形象!快码起来!


01

本科转学有哪些申请因素

以及各自作用是什么?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基本涵盖了本转中的所有申请因素。



左边是硬性指标,包括:GPA、语言能力、SAT/ACT。右边是软性指标,包括:推荐信、活动、文书、选课。


我们在转学的申请过程中,需要把以上每一项都要做到最好,接下来就具体分析每个申请因素。


GPA:重中之重


GPA是所有申请材料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学术最直接的体现。

高中GPA和大学GPA的重要性占比,和申请时间紧密相连。

如果是大一转学,申请时只能提供大学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单。那么这个时候,高中的GPA就显得尤为重要。

若是大二转学,就可以递交一年半的大学成绩。这个时候,招生官更看重的是大学的GPA,高中的GPA就会被弱化。


在转学申请时,大学对于学生的大学GPA有一个最低分数要求。

虽然这个最低分数要求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但如果连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转进去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而且,每个专业对于GPA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申请时,需要去了解自己申请专业的GPA要求是多少。

另外,不同专业对于GPA要求分数的高低可以来判断出这个专业好不好申请。

语言成绩:多留意学校安排


语言成绩包括托福、雅思、多邻国。

如果你在美国或其他以英语为主的国家,已经就读3年或4年以上,是可以免递交语言成绩的。

但也有个别大学例外,比如南加大对于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都是需要递交语音考试成绩的这一点也需要注意一下。


SAT/ACT:成绩不好就不要交


疫情期间,SAT和ACT现在基本上都是optional(可选)。



有一些大学,例如布朗、杜克、西北,之前它们是强烈建议提交SAT的,但现在都改为了optional。

但是也有一些大学有特殊要求,比如大一转学的学生若未修满30个可转学分,是需要递交SAT或ACT成绩的。UIUC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大一学分没有修满30个学分,一定要注意去提前查看大学的转学申请要求,尤其是一些公立大学。

疫情期间,SAT和ACT属于锦上添花,如果成绩比较好,作为加分项,可以提交;如果成绩不好,那么最好就不要提交了。


推荐信: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


academic recommendation letter

这个是强烈要求递交的,一般是需要1-2封大学老师的推荐信。


high school recommendation letter

高中班主任的推荐信,这个一般是可选择性提交的。如果是大一转学的学生,强烈建议递交这个;

如果是大二转学生,就没有太大必要了。因为已经离开高中快2年了,你现在的水平高中老师其实是不知道的。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letter

这个比较少见,如果你认识一些名校学生,和你们一起实习或做过项目,并对你有一定了解,是可以让这个学生帮你写一封推荐信的。

或者是你家里认识的、具有一定声望的名人,并且这个人对你有了解、共同做过一些事情,也可以提交。

professional recommendation letter

这个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你做过一些科研或有实习经验,你可以让科研导师或实习领导帮你写一封推荐信。


推荐信不仅可以体现你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体现你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领导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活动:学术热情的最好体现


活动中的科研、实习可以作为重点内容来丰富充实一下。它既可以提升你的学术背景,

同时通过这些经历,也可以展示你对相关专业的学术兴趣和热情。而且你的科研和实习经历,也是可以为文书提供素材的。

其余像社团活动、义工、志愿者等等活动,也为塑造个人形象提供帮助。


文书:转学理由是关键


转学文书非常重要。它能够直接来表达“你为什么想转学”、“你为什么能转学”、“你为什么适合转学 ......

转学文书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重点是在why transfer。

在why transfer中,首先你需要陈述自己为什么想转学,其次是为什么申请这所大学、以及自己为什么适合这所大学。

还有why major,即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或者是为什么换专业等。

这也涉及到了objective,也就是你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是什么。

转学文书中还包含了common主文书,就是当时本科申请时的主文书,还有一些其他小文书。


选课:最易被忽略,也最易踩坑


选课是很多人比较容易忽略的部分。如果你想在本转中转进某个专业,它是会有一些课程要求的,即所谓的先修课程要求。

而且,不仅仅是对课程的科目有要求,同时还对课程的最低成绩也有要求。

如果是大二转学,它要求的先修课程会更多、更严格。

因为大一转学时,很多学生是可以不定专业先转进去的,但大二转学是必须确定专业申请的,所以有更多的专业要求。


在这几个转学申请因素里,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忽略的就是选课。

像有些学生他想学生物,但并没有相关的活动,大学期间也没有任何和生物相关的课程。这样的背景就很难让招生官相信你对申请专业感兴趣。




02

如何根据目标院校和专业

选择合适的大学课程?


三大课程分类


在了解如何选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美国大学的课程分类。一般分为三类:专业课、通识课程、选修课。

专业课

一般专业方面的课程会有一个prerequisite(先修要求),即必须先上了低等级课程后,才有资格上高等级课程。

比如像微积分,上过微积分1之后,才能上微积分2,或者微积分1可以用AP/IB抵掉后,也可以上微积分2。

通识课程

每个大学的通识课程基本上区别不是很大,会有写作课、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人文艺术等等。

不同大学会有细微的差别,可能有些大学会分得更细,比如物理科学、西方历史、第二语言等等。

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是选其他学院的一些课程,比如像艺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或者工程类等等。


不同专业,先修课要求大不同


每个大学都有毕业的学分要求,例如密歇根安娜堡就是要求修满120个学分,那么转学之后,毕业时你也需要达到同样的学分要求。

所以在转学时,能够转进来的有效学分更多,是可以减轻转学后的学习负担的。

不同专业,对于转学的先修课程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以康奈尔为例,它的数学专业要求必须修过线性代数,微积分1、2,还有初级计算机编程等课程。

如果是大一转学,是不能直接进入数学专业的,需要在大二结束前完成以上先修课程,才能进入数学专业。

康奈尔计算机专业的先修课程要求就是和数学专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是编程、数据结构、离散结构/数学、微积分2等,线性代数是鼓励提交。

再比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先修课程要求,非常严格的。

每个专业、大一或大二入读,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同时还有GPA的最低分数要求。


从上图中三个专业的要求也能看到,其中数学专业是最容易申请的,其次是CS,最难的肯定是数学+CS。

每年有很多学生申请数学+CS,但都很难直接录到这个专业,都会被调剂到第二专业。

所以在转学申请中,不仅要满足所申请专业的先修课程要求、科目是相对应的,同时需要达到最低分数要求。

如果很多课程没有达到,一方面是很难转进学校该专业,另一方面,即使转入之后,你需要在该大学里去再修很多先修课程,比较浪费时间。

还有一点,很多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就是,修的课程学分过低,比如只有1个学分,这样其实也是不能转学分的。


所以,选择合适的课程可以提高转学分的数量,避免损失过多学分更早满足学校的毕业要求,提前毕业或有更多精力修第二专业。

而且,满足先修课程的要求有利于获得录取。因为它可以体现你与申请专业的匹配度,可以看到你对这个专业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也能从侧面展示你的学术水平。

它更便于你选择合适的推荐老师。学术推荐人最好是和申请专业挂钩的老师,如果你正好上过相关课程,就很容易找到专业老师去帮你写推荐信。



03

无实习、无科研,无实践、无热情,

短时间如何逆转?


在申请要素中,活动背景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无背景活动的学生要如何逆转呢?这需要分情况来看。



时间充足,哪些活动更有含金量?


如果在时间还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建议尽量去多做一些活动充实一下背景。

校内活动

可以去找教授,做他的研究助理;或是参加校内的学术社团、与专业挂钩的社团;

参加学术方面的竞赛;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社团,它能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外活动

可以去做一些科研项目。因为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直接去实习会比较困难,而做研究项目会比较合适,因为它主要是以输入为主,可以积累一些经验。

一对一科研项目、名校教授科研项目等都非常不错。学生能输出一些科研成果,比如科研报告、论文发表等。


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做一些实习,从实习中你可以探索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也能有直属领导的推荐信,在申请中还是很有帮助的。

还可以参加一些义工、志愿者公益活动,或者去上一些网课等。

时间紧迫,如何深度挖掘


如果时间比较紧迫,就只能从已有的活动和课程来着手了。

可以深度挖掘高中相关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学术实践;还有大学期间的目标专业课程,及专业相关课程做的project。

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项目研究经历,写到文书里。还可以自己去探索目标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在校内或者校外做过的活动,都可以深度挖掘,作为很好的文书素材。


案例对比:活动丰富VS活动欠缺


下图是两个案例的对比,一个是活动比较丰富的学生,一个是活动稍微欠缺一点的学生。


郭同学是美本100名往后大学的学生。在她刚开始找到明德立人时,是没有任何活动和硬背景的。

她的GPA是3.7、托福104、无SAT。她原本的专业是金融,转学想申请数学专业,但她之前的课程都是围绕金融展开的,并没有数学相关的课程。

换专业跨度较大,先修课程并不满足要求,难度是很大的。


但当时时间还比较充足,我们在规划时,或是说在给她打造转学生形象时:

首先,让学生一定要保持GPA;其次,选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比如微积分等;最后建议她去做一些实习和数据相关的科研。

修读了数学课程后,她下一学期先在本校转到了数学专业。这样对之后转学就会容易很多。

后来,她还参加了谷歌的实习、MIT的人工智能科研项目,含金量都非常高,这也展示了她对数学的兴趣,也成为文书中表达换专业的合理原因。


其次,她性格相对内向,不喜欢站在讲台上去做presentation等,比较喜欢计算机或数学相关的东西,所以这也是她换专业的一个充分原因。

最后录取的结果也很不错,录到了南加大、北卡、纽大等TOP30大学。

而王同学是活动相对比较欠缺的一个案例。

他找到明德时已经8月底了,要申请的是春季转学,而春季转学是10月初就截止的,所以写文书、准备材料、充实活动等等,剩下的时间就只有1个多月。

我们通过他在校内做的一些project去充实他的简历和文书,包括他会写小程序,能体现出他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等等。

最后录到的大学也在TOP40左右,还录到了纽大,结果也还比较不错。


其实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两个学生的案例:


04

转学文书怎样跟别人拉开差距,

来提高录取可能性?


我们都知道,本新申请的文书一般有三个系统:Common Application(CA)、CAAS和UC系统。

其中CA和CAAS包括主文书、活动列表、大学补充文书等。

而本转的文书基本上涵盖了本新的文书,但同时也有一些区别。

本转文书复杂且写作量大


本转的申请系统比较复杂,除了以上三个系统外,还有很多大学是用自己的申请系统,例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

所以申请者就需要每个大学都去填一个申请表,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除了申请系统,转学文书的写作量也非常大。

其中why transfer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书。它需要你陈述why major,即你的学术兴趣和职业兴趣。

同时也需要表达你为什么想转到这个学校、该校为什么适合你。

活动列表也非常复杂,因为可以罗列学生从9年级一直到现在的所有活动和奖项,而且不限个数。

同时每个活动要求写的字符也是比较多的,即500字符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创意性的写作。


文书最忌讳:主线不明确、消极


转学文书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主线不够明确,行动力太少或抱怨太多在文书准备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转学的理由一定要合理,要符合逻辑。

2、文书要体现学生对目标专业的热情和匹配性,展示自己的学术兴趣。

3、在展示了兴趣后,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深入探索该专业。

这个积极主动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学生需要在转学文书中呈现出自己的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消极、抱怨的一面。

4、要以职业需求和职业目标为导向,来体现你选择这个目标专业的必要性。

5、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写出来的文书的逻辑也不一样。匹配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和这个学生是同专业还是换专业、目前所在学校的资源环境情况、学校地理位置等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以上就是我们「美本转学不将就」讲座的精华内容相信大家对如何打造硬核转学生形象已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还会有更多优质转学讲座内容可供学习,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小藤会陆续整理后更新~


最后,如果您在转学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