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105+,1年时间,他用“写烂了”的文书主题冲进芝大!

明小藤 美国本科转学申请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不久转学录取芝大的W同学吗?


转学战绩 | 5枚!芝大+2、Umich+1、威斯康星麦迪逊+2,首枚Offer就是全美Top6!


之前只做了简单报道,现在就来给大家详细安排,W同学一年“冲”到Top6芝大的转学之路。



芝加哥大学本转学员档案

W同学

美本

GPA:4.0

托福:105+

录取专业:统计/数字信息研究

申请导师:明德立人导师团队


当机立断,

三月就决定转学!


W同学是在去年三月末,拿到本新offer之后就决定转学的


当时录取到的学校不是W同学的梦校,W同学就对这个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的research。


TA通过学长学姐和一些在线平台的调研发现,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是特别浓厚。


选课的资源非常有限,学生之间也是party居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图书馆里没有人看书,同学之间关于学术问题的讨论也很少,W同学在之后的Why transfer中也提到了这个现象。



而W同学是一个求知欲很强,很喜欢学习的人。


TA不仅广泛涉涉猎各个学科(人文、历史、哲学),TA还自学了Python数据分析,阅读推理侦探小说等。


TA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学校吃不饱(对知识的渴求无法满足),当机立断就开始了转学之路。



先诊断本新不足,

深入3个活动!

决定转学之后,导师和W同学首先检查了TA的本新申请材料,W同学的文书和活动主题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定位有些偏差,也没有延伸。


W同学学术上是有好奇心,实践很多,但是做的不够深,不够正式,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所以,导师首先引导W同学发表了一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社会问题论文。



然后,导师从W同学的娱乐活动和学术技能出发,为TA敲定了第二项活动。


W同学非常喜欢说唱音乐,很热血,但不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是实在的关注社会问题的。


W同学的导师也非常喜欢说唱音乐,他们的听歌风格,情绪表达都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导师就建议W同学将学术和自己喜欢的领域结合。


于是,W同学进行了一个说唱音乐的情绪表达的研究。


这个项目是W同学在暑期进行的,在开学前,数据建模分析只能达到发在基础平台的水平。


导师就寻找到了TA本新学校的相关教授和实验室,逐个指导TA去沟通,报名阐述自己的课题。


最后,一个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的教授,接收了W同学的这个课题,也对TA的想法提出了表扬。


秋季一入学,W同学就进入了教授实验室,实现了更深的模型分析,也发表了论文。



另外,W同学在本新学校还参加了两个和自己申请形象紧密贴合的社团。


第一个是多元文化中心社团,倾向于少数族裔(拉丁裔、非裔)的多元文化中心,因为TA自身有说唱音乐的基础,就帮助社团做音乐节。


第二个是,数据科学社团,继续精进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这三项活动,就能清楚的看到导师在为W同学规划活动时,是想要突出:


一个关注社会问题,有着数据分析能力,又热爱说唱音乐的申请者形象。


托福不占优势,SAT提交,

一定要做research!


做好活动规划之后,快到申请季时,第一个问题来了:


W同学的SAT 1450+虽然不是最加分的,但也不减分。


而且,W同学的托福分数,不是很高只有105+。


到底要不要提交SAT,来增加学术方面的证明呢?


在选择是否提交SAT 时,导师没有立刻敲定交还是不交,而经过先充分调研。



在决定转学时,W同学还和导师一起,从W同学自身的学术求知欲和录取率较高的角度出发,匹配了芝大、范德堡、康奈尔、西北、哥大等学校。


最后范德堡大学、西北大学提交了SAT,康奈尔、哥大、芝大都没有提交。


因为康奈尔在转学要求是明确指出不考虑SAT 成绩,哥大、芝大也没有做此要求。



而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根据转学生录取情况来看,都是提交SAT的,所以做了提交。


其他留学家庭在选择是否提交SAT上,也要多方调研,通过录取学生、学校官网要求等多方面考虑。


昨天,MIT官宣必须提交标化,所以,针对标化,大家还是要重视起来。


重磅!MIT 官宣2023 Fall必须提交标化!跟UC“唱反调”?真相是这样的……


比芝大“烧脑”小文书,

更难的主文书!


大家都知道芝大小文书,异常烧脑,但是W同学的主文书却比芝大小文书花费的时间长的多。


“去年暑假就开始聊文书,是最先开始的文书,也是最后定稿的文书,芝大是2月10号提交申请,1月底才定稿。”


W同学的主文书,比其他同学的主文书,面临的挑战更多。



因为TA主文书的主题是现在比较火的说唱音乐。


而比较火的话题,就是一个双刃剑。


表达的角度需要足够独特,价值观也要更加别出心裁,才不会引起招生官觉得“这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孩子。


需要通过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

“为什么我要听以及创作说唱音乐”,这是创作过程最大的挑战。


导师和W同学一直在打磨,也一直在讨论文书内核。


最后,W同学的主文书讲述了自己和说唱音乐一起成长的阶段,从自己听到自己创作,被质疑,到通过自己的学术技能分析探索。


明白了,音乐是TA面对社会问题的发声形式的这一个过程,也赢得了招生官的青睐。


导师这样说道:


“这个主文书,前期脑暴修改角度,增加内容,串联故事,再加上后面润色,前前后后真的是不下四十遍,好文书真的都是磨出来的。”



而芝大的小文书虽然没有主文书那么艰难,但也是打磨了很多的,W同学选择的是之前的一个题目:


假如把一个人的一句话,放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这个人说出这句话,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


这道题目其实是在考验学生的思维,how you mine world,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又不能显得枯燥。


W同学决定以自己从小看的推理小说出发,和一名著名的统计学家相结合,利用数据分析小说中的逻辑和漏洞,阐明了自己敢于利用科学,挑战权威的勇气。


恭喜W同学在经历一年的转学备战期,成功入读梦校Top6的芝大。


录取之后,W同学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和counsellor讨论入学相关事宜。


转学申请,不能晚!


最近也在美本放榜季,如果本新阶段的offer不是特别满意,想要大一转学的留学家庭,也可以早点开始考虑了。


因为大部分的学校转学申请从2月1日、2月15日开始,直到3月1日、3月15日截止。


如果在学校读了一两个月之后,再考虑转学,已经到了九十月份。


既要选校、拉活动主线,又顾及文书,能好好重新规划、调研的时间就是非常有限的。



既然Offer不满意,一定会转学,何不早点准备?争取拿到更好的录取。


那——


如何判断自己要不要转学?


1.本新因为分数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申请的大学和专业不理想,在经过一年的努力后,希望挑战自己,再申梦校,弥补遗憾。


2.感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难度不能满足自己现阶段的需求,想挑战新的高度,为将来读研和工作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


3.在经过沉淀和自我剖析后,能更好地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人生规划。


4.大学不只是学习的地方,它是生活,发展个性,增加社会阅历和社会资源的地方。


学校的跨文化交流、课外活动的丰富程度、环境气候舒适度、校园安全程度、奖学金、是否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等,当这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也可以考虑转学。



美本转学正在逐渐“大众”化


最近几年,从本新放榜季开始,就计划转学的学生也是逐渐增多。


现在转学申请的留学家庭,相比本新少一些。


但随着美本直申的难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了“转学”这个难度相对较小,入读名校的机会。


如果本新申请难度仍持续现在“录取冰点”的情况,本转人数持续增加。


预计未来本转的难度也有可能堪比本新。想要转学的家庭也可以早点准备起来了~


最后,如果您在转学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