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毕业生:父母在申请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其中这一点中国父母最难做到...

明小藤 美国本科转学申请


决定出国留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孩子需要准备托福、标化考试、各种活动竞赛、文书等等。


而对父母,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父母应该以什么方式参与申请,如何参与,以及参与深度应该怎么把握...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前程,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还影响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带来家庭矛盾,伤害亲子关系。



不同教育风格的父母,对待大学申请也有不同的态度,那么父母在大学申请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才能帮助孩子呢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Cynthia C. Muchnick在过去25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大学招生助理主任、高中教师、教育顾问,并撰写了五本与教育有关的书籍。


Cynthia在参观波士顿大学时发现了家长和学生访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很多家长表现得非常急切,问题太多,对孩子控制欲强,但是招生人员其实对家长的意见并没有那么感兴趣,他们更希望和孩子对话。



于是Cynthia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父母在大学申请过程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这份“指南”清楚地指出了父母在孩子大学录取过程中的角色,值得每一位准留学生家长读。



斯坦福毕业生对家长的建议



让孩子主导,父母提供帮助即可


1.查校:父母提供方向,孩子主导


在搜集大学信息的过程中,孩子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父母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资讯和参考,并帮助孩子确定要寻找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不确定一所理想的大学会有什么特点,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清单,需要考虑的要点可以包含:


教授的可及性、学生群体的规模、学校的位置、实习和其他实践机会、学校特定的项目等。


但是,父母就应该把记笔记和深入研究的工作留给孩子自己去做。



2.访校/线上招生会:可以让孩子独立进行


Cynthia认为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访校参观计划并实地参观。


但是在疫情期间,国内学生很难出国访校,而现在很多大学开放了线上招生信息会,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搜集这些招生会信息,独立参加招生会,了解大学和招生政策


你可以提醒孩子,在参加每所大学的招生会之前,要对这所大学进行一些了解和研究,准备一些想了解的、有深度的问题,在招生会时可以向招生官提出。


在准备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想一些具体的问题。



3.文书:绝对不要代笔


不要为你的孩子写任何文书。也不要花钱找其他人代写!


文书讲述的是孩子自己的故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


当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集思广益,提建议;也可以让他们参加专业的“文书营”,进行头脑风暴、文书写作学习。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文书内容,父母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自由的创作环境,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可以在申请结束后再问孩子是否愿意分享,进行交流。



4.标化考试:担任模拟测试的“考官”


考试是枯燥无味的,父母的作用不应该只是向孩子表达同情与关心,可以向孩子提议担任模拟测试的“考官”来支持孩子


如果孩子的测试分数不符合你的期望,也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自己决定是否要花更多时间学习和重考


如果孩子决定重考,父母可以帮他们一起制定时间表和学习计划。



做孩子的情感支柱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完全理解和接受,失败可能是申请中的一部分


如果有喜欢的学校被拒,对于孩子,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难以接受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失败。


但事实上,大学录取是一个不完美的过程孩子能做的就是展示最好的自己,尽最大努力考出好成绩、写文书、完成申请过程,然后等待结果。



在等待结果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沟通,让他们也为最坏的结果做好心理准备不至于结果出来后打击太大


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父母应该关注并赞扬孩子一直以来所付出的努力给他们鼓励,让他们不要太在意结果。


孩子是否进入第一选择的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坚实的计划,对自己驾驭世界的能力有信心,并且相信你会一路陪伴他们



无论孩子想要做什么,父母的角色应该是给予咨询和支持,而不是指挥和命令。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信的、有把握的、成熟的年轻人,大学申请应该由他们来发挥主导作用


相信Cynthia的观点能够为很多父母带来启发,但是我们也要了解到国外的家庭教育和国内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的父母在孩子申请大学时能够为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怎样才可以成为孩子申校的神助攻呢


中国父母

在美本申请中应该怎么做?



帮孩子理清思路


很多孩子一直忙于学习和考试,几乎没什么时间去考虑将要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及怎么才能实现。


作为一直陪伴孩子长大的人,父母可以从孩子过去的经历到目前的兴趣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和孩子深入聊一聊,帮助他们探索自己未来感兴趣的道路。



中国父母要学会放手


正如上文Cynthia提到的那样,父母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大学申请中,孩子是绝对的主角


很多中国父母喜欢在孩子年幼时就规划好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什么样的初中高中,读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等。


这也延续到了留学申请中,中国父母们从找留学机构、选校选专业、参与竞赛等方方面面,往往都表现得比较强势,孩子很多时候都隐形了


其实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在未来道路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过程中,孩子有权利也有能力为自己考虑作为父母不应该“私心”地为孩子做任何决定。



为孩子的决策把关


但放手也不是让父母当甩手掌柜,对孩子申请事宜全部置之不理。


父母可以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为孩子理清思路,引导思考,成为不要让孩子“误入歧途”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然父母想要为孩子提供参考意见,应该保持客观中立,不要太强势、太主观地给出意见。


如果发现孩子的某个决定有所不妥,应该和孩子再进一步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用父母的权威咄咄逼人,也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决定。


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做出这个决定的缘由,并且为孩子分析后果,引导孩子再次认真思考。



写在最后:


大多数中国式父母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工作是为了孩子,生活也是围绕着孩子。


但是在申请大学这件事上,一旦孩子的独立意识觉醒,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已经脱离自己的“关爱”,从而感到权威消失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离开自己的“关怀”后反而过得非常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时,父母就会感到空虚。


父母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关爱”是控制,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以及亲子关系的。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去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读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最后都会埋怨父母自私的决定


大学申请中,父母也非常不容易,很多父母自身也没有太多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他们对那个遥远又未知的国家难以信任,担心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不知道怎么办等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并且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道路。


未来他不应该躲在父母的羽翼中,而是应该接受社会的考验,冲向更广阔的天空。


最后,如果您在转学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