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这3所大学竟然搞“歧视”!UMich商学院不招陆本、康奈尔数学大一不能申……

明小藤 美国本科转学申请

上周给大家整理了明德立人首席执行导师Liya Liang分享的第一期转学对比知识 👇

大一转学就连录2所Top10!SAT1400逆袭、20天拿下梦校Offer的他,都做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第二期中提到的美本与陆本转学差异同专业和跨专业转学有何不同文理工商学院的转学难度这3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转学话题。



*以下内容为Liya Liang老师叙述,略有删改

01

中美教育体制不同

导致陆本和美本转学差异也很大!


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导致本身就在美国就读本科的学生和一直在国内上学的学生申请时会有巨大的差异。

申请年级&转学分数量


美本学生一般在大一、大二和大三申请转学,其中大一和大二转学占绝大部分,只有少数是大三转学。


而且美本之间互转学生的学分认可度比较高。除了成绩比较低,例如C以下或有些课程只有1个学分外,美本学生的学分几乎都是可以转的。


陆本学生最佳转学时间是大二

明德学员M同学是上海某双非院校大二学生,原专业是经济贸易,转学申请的是数学专业。


Ta以托福96分的成绩拿到了密歇根安娜堡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的录取。入读新学校后,还成功转到了计算机专业,简直一枚妥妥的幸运儿!


陆本学生选择大一转学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们很多课程属于中国特色的一些课程,比如形势政策、思修、马哲、体育、英语等课程一般是无法转学分的。


大一申请时会损失很多学分,比如陆本学生进入密歇根安娜堡学分会直接打折扣,如一门课4学分,最后在转学分报告上就会变成2.66。


可转学分数量太少,招生官很难评判申请者在大学期间的个人表现。

但是注意中外合作办学和一些可自由选课的大学例外,这些大学的学生选择大一转学是完全没有问题。


L同学本科就读于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Ta大一退学, 选择gap了一年。虽然可转学分处于劣势地位,只有29学分,但标化还不错GPA4.0, 托福107。

在我们的规划下,Ta参与了布朗大学经济方面的科研和做了商科类实习,极大程度提升了背景条件。

同时合理解释为何gap及在此期间做了什么,最后成功录取到了纽约大学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


和大一转学相似,大三或大四才申请转学,损失的学分会更多。因为很多大学要求必须在新学校至少就读两年才能拿到学位证,即使有学生在国内修了100多个学分了,但最多只能转60左右的学分。
 
综合来看,以美本的身份直接申请转学是存在很大优势的,陆本的学生最好大二时进行转学申请。

申请材料


美本和陆本学生转学申请材料最大的区别是,陆本学生的成绩单不仅需要认证,比如学信网、WES等的认证,还要以邮寄的方式递交高中、大学成绩单,而美本学生直接网上电子寄送就行。


陆本学生还要准备课程描述或课程大纲。因为国内和美国的课程体系不一样,招生官只能通过课程描述或课程大纲来判断所学的这门课和新大学开设的这门课之间是否匹配。


美国有些大学也要求提交,但它是现成的,直接下载下来就行,比较简单。

其次,陆本学生在陈述转学理由时很容易,例如国内换专业很难;美国教育体制相对更灵活等。


但美本学生在写转学文书时,考虑的因素要多一些。因为本身就是美国教育体制,就不能说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只能找其他合理的理由。

 

02

文转理 vs 理申理,

同专业与跨专业转学怎么选?

同专业转学,还是换专业申请?这需要申请者综合考量自己选课、活动、未来规划、兴趣爱好、专业竞争激烈程度等后再做出决定并及时提早规划。


同专业转学和跨专业转学也有很大不同:


课程选择&可转学分数量


同专业转学的学生就不用把大量精力放在先修课程上,因为各个大学的先修课程差别不是特别大,而且同专业转学可转学分肯定会更多一些


若是跨专业转学,则必须看自己的先修课程是否符合目标专业的要求。文科生想跨专业选择理科,如果没有向招生官展示自己对理科专业的热爱,录取的可能性就会特别低。

比如康奈尔大学的数学专业要求完成:线性代数、微积分1和2、初级计算机编程等先修课程。而且该专业不允许大一学生申请,只能大二结束前完成以上先修课程才能进入。


另外,在康奈尔,文理学院和工程学院下的CS专业都可以申请,但是要完成编程和数据结构、离散结构/数学,微积分2以及鼓励提交线性代数等先修课程。
 
另外,跨专业转学时,有些课程转不了,就会损失一部分学分

背景与专业的一致性&文书


同专业申请时,写文书过程中只需要解释转学动机。但是跨专业申请除了说明转学理由,还得解释为什么转专业


规划时,背景活动和推荐信要与专业方向保持一致,这样会方便解释自己为何对该专业感兴趣,如果没有与专业相关的经历,招生官肯定会怀疑学生申请的真实目的。

 

我们就有两个跨专业转学录取的案例 👇


录取案例

T同学

T同学是大一转学,从CMU的商学院Business Administration跨专业申请到了芝加哥大学的数学专业。

L同学

这是我们今年的一位学员,Ta原来的专业是CS,转学申请到了芝大的计算语言学专业。

这两个专业的跨度不太大,因为计算语言学专业是计算机与语言学的一个交叉学科。

大家可以查看往期文章了解详细录取过程:👇


1、 转学故事 | GPA3.5也能转入芝大?圆梦Top6,我做了2个改变…


2、 从CS到语言学、从UCSB转到Top6 芝大!招生官的一句话,点醒了申请季的我...


3、 转学战绩 | 5枚!芝大+2、Umich+1、威斯康星麦迪逊+2,首枚Offer就是全美Top6!

 

03

转学进文理、工程和商学院

难度有多高?



转学申请进入文理学院、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难度不同&申请方面


因为招生名额和学生来源存在差异,每个学院的转学难度是不一样的。

因为文理学院的在校生内部换专业很容易,所以它招收的主要是其他学校的转学生,校外学生人人都可以申请目标院校的文理学院。
 
但是工程和商学院则不一样,很多文理学院的在校生都想在大一或大二转进本校的工程或商学院。

所以工程和商学院大部分招生名额会给到本校转学院的学生,剩余的少数名额才会留给校外转学生。比如纽大商学院每年校外转学生的录取名额只有几个

康奈尔每个学院转学录取人数是不同的。农学院最多,有223人;文理学院是44人;工程学院非常少,只有23人,商学院有74人,看起来比较多,但是大部分是本国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时,有些大学的商学院只接受大一转学生

有的学校,比如密歇根安娜堡罗斯商学院要求学生的部分学分是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完成的,所以陆本学生是无法直申这个学院的。而且这个商学院是有自己单独的申请系统的。

基本上,文理学院和工程学院只有一个申请系统。


这里可能大家也很疑惑,转学成功后,到底还能换专业吗?
 
只要满足先修课程和学分的要求,入读后在文理学院和商学院换专业是很容易。因为文理学院是不定专业录取,商学院也是不具体到某一个专业。
 
能否跨学院转专业要看每个大学的要求比如UIUC明确规定本身没录取到工程学院的学生,后续是不能再转进该学院的;威斯康星麦迪逊虽然可以转,但是它有最高学分限制,如果学分太多,就不容易转。
 
所以每个学院都是不一样的,建议大家本身是工程学院,转学就直接申请目标大学的工程学院。

但如果本身是商学院的学生,想再申请目标院校的商学院就要提前考虑下,因为商学院的名额实在太少了,一般申请文理学院的相关商科专业被录取的几率会大一些。


先修课程要求


文理学院,申请的专业不同,先修课程要求也不同。当然大部分学校都会不定专业把学生录取到文理学院。有一些学校,比如密歇根安娜堡没有强制设置先修课程要求。

不过,要想申请到某个大学的专业方向,必须要和自己的选课保持一致,这样文书写作才有说服力
 
和文理学院不同,工学院申请不仅要具体到专业,而且先修课程要求非常严格


比如申请密歇根安娜堡工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微积分1或2(如果高中期间上的AP/IB/A-Level国际课程抵消了微积分,这时候需修微积分2或3),

其次是物理和物理实验课、化学和化学实验课、计算机课、编程、英语写作。这些先修课程的成绩必须是C或以上

除了上面列出的这些整体课程要求,个别专业还有额外的要求。同时还要提交严格的课程描述或者课程大纲。
 
和工学院一样,商学院的先修课程要求也很严格。不过大部分学校不会具体到某一个专业。

但是它要求学生选择BBA(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专业之后再具体到专业方向,如金融、市场营销、会计等。

而且部分大学是无法直接进入商学院的,比如弗吉尼亚大学要求学生先在文理学院就读一年后才能进入商学院。
 
下面给大家看几个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录取的案例:

录取案例

D同学

D同学就读于国内某大学,Ta之前的和转学申请的专业都是工业工程

最后在GPA3.8,托福只有95分的条件下,录到了工业工程专排全美第1的佐治亚理工学院、UIUC和威斯康星麦迪逊。

H同学

H同学以托福98分和GPA3.7录取到密歇根安娜堡机械工程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J同学

J同学是社区学院的一个学生,最后被康奈尔大学商学院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录取了。

Ta属于逆袭的案例,GPA只有3.7,SAT仅仅1350。
如果想了解这几位学生的录取经历,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

1、 全美Top6!Umich机械工程录取!谁能想到,他的托福只有90+?

2、 带奖拿下专排Top4机械工程!转进理工强校,一定要具备这2个关键能力...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