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现实版?识破这些针对留学生的骗局,增强反诈意识

2023-08-23

近期,电影《孤注一掷》正在热映,许多朋友向小德安利了这部影片!该电影以境外诈骗为题材,取材自真实案例:“电话诈骗”、“缅甸”、“赌博”等等元素都包含在内,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诈骗不分国界,近年来留学生被骗事件愈来愈多。正值开学季,对于诈骗团伙来说,涉世未深的留学生往往是一块香饽饽,每年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

《孤注一掷》留学版?

近日,驻外使领馆发文提醒,最近连续收到以国家反诈中心名义实施诈骗的报告。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伪装成国家反诈中心电话96110,通知当事人因身份信息被盗用而卷入洗钱等重大刑事案件,并使用伪造公文、印章等骗取当事人信任,继而以确保资金安全名义诱骗当事人转账。

大使馆表示,此前已多次发布安全提醒,但在外同胞特别是留学生被骗事件仍时有发生。

留学生小东(化名)在社交平台发贴称,在留学期间接到自称长沙市反诈中心的电话,最终被骗23.9万元。据描述,自称是“长沙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法分子电话告知小东,有人用他的身份证注册微信号卖口罩不发货,需要签写“公文”自证清白。接着对方又称其名下还有其他犯罪记录......

在对方的骗术与层层诱导下,小东陆续向家人和朋友借款,给不法分子转账23.9万元。

图|来源小红书

其实,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件特别多。通过搜索“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留学生表示经常在境外接到诈骗电话

很多时候,中国留学生不太了解外国相关政策,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当境外电话打来时,对方声称自己是反诈中心、警方、政府等相关公职人员,并将你的姓名、目前进行的手续、流程都一一讲出时,许多留学生可能会因担心影响自己的留学而一时慌张将自己的信息透露了出去...

图|来源小红书
图|来源小红书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一直在更新迭代,不仅会利用高科技(如AI换脸),还会假扮公检法等国家执法机关对受害者进行诱骗,这会让受害者更容易上当受骗...

图|来源小红书

小德提醒大家,切记6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人员并能将电话转接至某警官的,都是诈骗!

2、凡是自称公检法人员使用电话、QQ、微信、Skpye、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软件在线办案,还展示“当事人”通缉令的,都是诈骗!

3、凡是威胁取消学业的,都是诈骗!

4、凡是威胁遣送回国的,都是诈骗!

5、凡是要求把钱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6、凡是要求必须离开住所接受调查并切断与外界联系的,都是诈骗!

另外,同学们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有报案和来电预警功能),学习防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如果接到疑似诈骗电话,不要恐慌,立即挂断,可以向家人、同学和总领馆寻求帮助。



盘点留学生可能遇到的诈骗套路

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会是例外,能够一眼辨别真相、能抵制住诱惑,于是便对“防骗”掉以轻心;然而等幡然醒悟时,却已身在局中了

小德盘点了一些留学常见的诈骗陷阱,以便保护同学们更好的享受留学生活。


>01假冒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政府的权威性来实施诈骗,更容易让大家被迷惑。一般来说,针对留学生,骗子最喜欢使用的政府部门通常包括大使馆、警察局、海关、银行等。

基本套路为:使用虚假号码拨打留学生电话,声称当事人涉嫌洗钱、逃税等严重问题,导致银行卡被冻结或卷入大案件限制出境。随后要求转接至人工服务,并以“核实身份”的名义获取个人信息,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或接受“保护”,并转账至其持有的“安全账户”或链接登录网银账户输入密码。

此外,骗子还会利用利用时间差,给在国内的家长打电话说孩子被绑架或者犯案,要求家长对其银行账户进行转账。

小德再次提醒留学生们以及家长们,尤其是近期出国的新生:所有以政府名义来电转接某警官并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电话挂断后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热线进行核实。


>02高额退税骗局

该种诈骗方式的套路为:给留学生打电话说当事人购物达到了一定额度,可以获得高额退税,需根据邮件里提供的网址,填写自己的信息。

这种手段是利用了留学生喜欢购物、但不熟悉退税流程的特质;由于跟退税相关,很多留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提供信息...

通常来说,税务局是不会用电话联系个人的。


>03换汇骗局

当下正值开学季,有大量留学生有换汇的需求。一些骗子拿捏了大家的需求,精心打造朋友圈伪装成学生,发布以“低于市场价的汇率进行换汇”的信息。

但当你把钱打过去后,就会发现这个人彻底失联了!

大家如果有换汇需求,建议当面用现金交易;另外,杜绝私下换汇,不贪小便宜。


>04冒充银行骗局

“您好,我是某某银行,为您办理业务,因为你的卡有风险或锁卡或有大额不正常消费或流水等,需要提供银行账互密码等信息.......”

这是骗子常用的话术,当听到这样的内容时,不要怀疑,100%都是骗子!要记住,银行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解冻操作,如遇到此类情况要及时联系银行进行核实。


05“您有一个包裹”骗局

“这里是DHL,您有一个包裹将被退回,如需向发件地DHL询问详情,请按1或其它数字键。”这个过程中,骗子并不清楚你的个人信息,需要向你“套路”,会说明该“”包裹中有违禁品或证件等,并附上解决方案:如网警视频取证,安装app等。一般包裹上会体现收件人姓名,可以向对方提问收件人是谁、单号、收件人护照号、寄件人姓名与身份证号等,即便他对答如流,也不能轻信。

以“大额交易自己不便操作,我会先与当地银行,警察和大使馆报案“等理由拒绝透露个人信息。

先确定是否有真的邮寄快递,再查询邮寄的单号物品,核对物流信息是否处于海关查验状态;实在不能确定就打电话联系海关,或到当地邮局核实。



留学生防骗Tips

✪保持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与亲朋好友的联系;可以将自己在国外的2-3个好友的联系方式给父母,如果联系不到自己时,父母可以通过好友确认你的信息。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电话和住址;如果来电人向你索要钱或询问个人信息,要先确认核实对方的身份。

✪不轻信语音电话/点击短信链接:如果收到了不明来源的电话与短信,先自己拨打官方电话核实,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求助于在校内的工作人员。

比如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如果学生接到电话或电子邮件,说他们涉及到了法律问题,校警可以帮助他们确认这条信息是否合法,同学们不应该害怕与大学警察交流。很多美国大学都有相关保护学生的措施。

✪及时报案:如果发现受骗,要立即向警方报案,并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帮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各类新型网络犯罪、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诈骗的花样远超想象,大家一定要多多警惕!


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留学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