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Fall+都在「自查」的申请致命伤!避开规划痕迹三大雷区!不看真要命……

2024-02-29

爬藤拼到最后,有人说拼的是运气,也有人说拼的是实力。

然而通过分析许多案例,我们发现冲藤的最后一道门槛在于「规划痕迹」

藤校要不要给你这个Offer,不再是看你的标化比别人高那么一两分、活动多那么一两个、奖项多那么几个等等这些浮在表面的东西。

而是更多以“上帝视角”去综合审视申请人的一切,他们以敏锐的招生嗅觉去淘汰那些过度包装、刻板迎合的申请人,从而发现真正与学校匹配的好苗子,因此“无痕爬藤”“去痕规划”是能否被藤校青睐很关键的一步。

今天小藤来给大家仔细讲讲,在申请中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为什么我们讲规划,却又重点强调要“去痕”

本文内容观点来自明德美东团队导师总监Nancy老师此前干货十足的讲座实录,小藤整理成文章与大家共飨!

同时,Nancy老师将再次带来9-11年级申请规划重磅讲座,明晚20:00,直播间见!



01、2024年早申放榜趋势分析

2024年早申已经放榜,我们先来看看这次透露出什么样的录取趋势

1.整体申请分层竞争加剧,TOP30-40低分录取较多

从这次的早申录取情况来看,竞争仍然是十分激烈,整体申请的分层竞争加剧。

TOP30-40边缘的学校相对低分录取把握较大,但是TOP20-30区间排名越往前,录取难度越大,也会越接近TOP20的录取难度。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些不是典型学霸型的学生,如果想要进入TOP30、TOP25,一定要把握好ED机会,像有的学校会有EDI和EDII,EDI仍是重中之重。

因为层次相对高的学生在EDI经受打击之后,他们会更加谨慎地参与EDII,把自己的目标和期待相对下调,选择更为保守的方案。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原本要在EDII冲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优势就会被削弱,甚至出现降维打击的情况,加剧EDII的竞争难度。

2.TOP30学术要求大幅度提升

第二个趋势是TOP30对学生的学术要求大幅度提升,并且偏向招收有个性特点的学生,要通过专业的学术活动凸显出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潜力。

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发现,被TOP30或者TOP25录取的学生,他们一定会有1-2个非常专业的学术活动,因此学术科研项目会渐渐成为TOP30录取的一道分水岭。

3.申请交叉学科或文理兼修更受宠

申请交叉学科或者文理兼修的学生成为新宠儿,文科男和理科女依然是申请中最占优势的组合。

相对来说,传统的文科女生、理工男生这种申请形象的赛道会比较拥挤,竞争激烈。

所以如果能够出现申请交叉学科、文科男生、理科女生这种令人惊喜的、有差异化的小众组合,会更加有利于申请。

动图封面

4. 海外高中的申请依然保持强势,尤其美高!

根据分析录取学生背景,我们发现来自海外高中的申请依然保持强势,尤其美国本土名校高中生源获录取概率远高于其他,feeder school和顶尖美高录取好的现象尤其突出。

同时国内一些传统的顶尖学校录取实力还是非常强的,比如北师大实验,十一学校,人大附,上中国际,南外等。

其实海外高中,尤其是美高在录取方面有这么大的优势,除了是因为美高体系课程及其本身更受美国大学认可外,他们也具备自己的一些独特的优势。

02、美高 VS 陆高学生的优劣势

1.美高学生优劣势

优势:

A.校内活动丰富:校内Club、体育、竞赛资源较多

美高一般下午3点-3点半结束课业,接下来学生就会去参加校内Club、体育或者竞赛、艺术等方面的活动。

大部分美高学生的活动可以直接依托于校内资源,不用自己费尽心思到校外寻找,十分省时省力,同时校内老师的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前期的兴趣探索,以及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

B.社区活动更接地气,融入度更高

很多美高学生的社区活动是非常接地气,融入度高的。

有些学生周末/暑假去邻居家照顾小孩、定时给老人喂药等,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活动,但其实是立足于学生所在的社区和生活,然后从这些小活动中慢慢去拓展。

比如在给老人喂药的活动中,我们的专业导师曾带领学生去制定提醒吃药的时间APP,把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能应用起来,由帮助一个老人拓展到帮助一个群体的老人。

很多国内的家长和同学可能认为,活动一定要做得高大上,比如去北极做科考、去非洲做环保项目,其实这样是架空自己所在的社区,活动出现断层的情况。

动图封面

C.独立自主性更强,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

美高同学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所以会更独立自主地面对自己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在生活能力、沟通能力和心智上都是得到非常充分的锻炼。

因此在大学申请中,美高学生目标感更加清晰,对自己的需求会更加明确。

D.更具批判性思维

美高学生普遍更具有批判性思维,这并不代表陆高学生没有,只是身处美国环境当中,会受到更多的熏陶。

比如在课堂上或者是茶余饭后,会更多讨论一些美国本土实时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对美国这个社会,甚至是国际上发生的事情也会有更多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们看一个问题,要观察其正反面,虽然美高学生有很多的优势,但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一些局限性。

劣势:

A.能利用的家庭资源比较有限

因为美高学生远离父母,能利用到的家庭资源比较有限,如父母认识的朋友、公司的实习资源,只能等到暑假再去完成。

B.补习辅导的资源有限

课后辅导的资源不像国内方便,比如像托福、SAT 一对一价格比较高,同时也只能以网络授课的形式,所以要求美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一些。


2.陆高学生优劣势

其实每年陆高学生被藤校录取也是有一定数量的,我们也来分析一下陆高学生的优劣势

优势:

A.基础知识扎实

国内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是非常扎实的。

比如在SAT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考试就能拿到800满分,或者是780分,并且在后续进入到美国大学的工程专业学习,也会觉得没那么费劲。

B.更好地利用家庭资源

陆高学生离家近,可以很好地利用家庭资源,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补习资源,比如周末可以去性价比相对高的SAT大班学习,同时兼顾标化和学校课业,时间管理更有优势。

劣势:

A.学校课程安排相对固定,

学科优势的发挥可能受到限制

陆高学生虽然学得扎实,但是选课空间、自由度相对较少,比如商科、人文社科的课程开得较少,在学校里很难找到相应的资源去支持自己。

B. 自由的课外活动较少,活动容易杂乱不深

在比较繁重的学业压力下,陆高学生的个人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不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比如很多学生知道做活动重要,但缺乏针对性,大部分都是多、浅、杂,看不出来申请的目标方向。

C.纯学霸型学生多,标化分数卷

有一些申请学生,之前徘徊在高考和留学之间,这类学生十分擅长考试,因此也会把标化等分数水涨创高地提高了一些,这让一些一开始就计划留美的学生面临的标化压力相对较大。


03、美高&陆高规划Tips

针对美高和陆高学生的特点,在规划过程中他们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美高学生:

A.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更多的高级课程,增强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为高年级做学术科研打下基础。

B.依托丰富的校内活动和社区活动去发现机会,把浅层次的社团活动发展成自己独特的项目,并且突出自己的领导才能。

C.在学校期间积极主动跟counselor和学科老师交流,获取更多学术资源,凸显学术能力和深


2.陆高学生:

A.利用丰富的补习资源,尽早考出标化。

另外,如果学校没有AP课程,可以自学自考AP,暑假时也可去参加1-2次有带美国大学学分的夏校课程,以此证明自己是能够去适应和胜任美国大学的。

B.合理利用家庭资源,把社区服务、行业实习等活动融入进日常,不要出现活动割裂的情况。

C.尽早确定学术兴趣方向,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完成学术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在11年级的时候更好地完成学术科研项目。


04冲藤学生有哪些共同点?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陆高还是美高,每年都会有人被藤校录取,尤其是头部的陆高,他们的升学结果其实和顶尖美高不相上下。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学生是不是所谓的藤校苗子呢?


1.超强学习能力, 学校课业、标化、竞赛比较轻松应对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看这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藤校种子选手一般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不用超过60%的精力就能从容应对学校课程,剩下40%的精力他们会分配到发展自己的特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

总的来说就是:拿到高分毫不费力,还有很多额外时间去发展自己。


2.高效的时间管理

这类学生往往会有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把自己的活动、科研、特长等各方面进行一个有效的分配,有舍有取重点突出,执行力强。


3.强烈的社区意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周边环境做出改变

这类学生并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反他们会观察身边的一些事情或者群体,从而去思考自己要去做什么,能做什么去改变身边环境


4.包容吸收能力强,愿意涉猎多种领域

现在大部分藤校或者是T20的学校有这样一个趋势:希望在一个比较包容的环境里,全方位地收获最多的学生

像康奈尔或者是宾大特别喜欢跨专业的学生。

这一类的学生往往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兴趣,愿意涉猎多种领域,有能力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学习,实现一个良好的合作。


05美本申请规划的三大雷区!

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同学各有各的优秀之处,总结他们的经验,我们发现在规划中一定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1.不要割裂的规划思路

在规划中要避免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

有的同学标化不好就去死磕标化,活动不够就去拼命参加,但这其实是用割裂的思路去操作,最终只能形成小单元的闭环,而失去了申请的整体布局思维和系统性

我们可以在选课,学术活动,社区活动等多领域探究,但不能杂乱无章,需要实现系统化的、可循环的闭环


2. 不要尝试复制或者倒推

我们身边中不乏一些成功进名校的例子,所以很多家长和同学会下意识地想要去“复制”这种成功学生的背景。

但其实每个学生的特长不一样,最重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擅长的东西和时间安排,去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样子的活动,适合做什么样的学术研究

另外就是不要倒推。

比如想要申请CS专业,就会去倒推是不是要去参加一些CS相关竞赛、数学是不是要非常好、是不是要去参加AMC等等,最后其实我们会发现大家推出来的结论差不多,就很容易产生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且规划痕迹非常重。

这种并不是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身边的资源去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学术兴趣,申请痕迹就会太重,招生官会认为你不是真的感兴趣,只是为了迎合取向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


3. 不要无视孩子兴趣,老套的兴趣爱好也能做出新花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面对一些弹钢琴、拉小提琴这些老套的兴趣,还有必要去坚持吗?

关键在于孩子对这些兴趣的点在哪,根据这个兴趣的特点再去做一系列的规划。

给大家举个例子。

小藤遇到有个学生非常喜欢弹钢琴,把这个活动作为自己心理疏导的方式,后来这个学生在自闭症的儿童中心,发现可以利用自己的钢琴特长,为一些有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孩子提供服务,最终发展成音乐治疗的方式,并且在明德专业导师的帮助下,完善这个项目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就算是老套的兴趣爱好,只要学生真的喜欢,也是能够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06、在规划中,要学会给自己添加“人格标签”

美国的顶级名校,是“既要又要”。不仅要求学生有优秀的学术能力,还会看申请人是不是具备独特的人格特质。

换言之,如果能够让别人用一句话总结你的经历,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人格标签。比如过往成功录取的案例:

杜克大学录取学生: 环境保护主义者

宾大录取学生: 全球美食 “星探”

约翰霍普金斯录取学生: 爱研究天体物理的哲学

这些都是基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而出发,进行深入的探索、深入发展而得出的,并不是通过复制或者倒推、别人的经验得出。

这类学生的规划往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深度参与、紧密结合自己生活的社区,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真正地实现了“无痕规划”,这样的规划路径,生长土壤才是名校招生官真正想看到的。


07、不是牛娃怎么办?普娃用好“反木桶”原理

我们知道美国名校采用的是“Holistic Review(全面审查)”的录取方式,标化、在校成绩、学术活动、文书、推荐信.......都是申请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假如我们把这些要素比作是组成木桶的一条条板子,那么牛娃的木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短板,但对于普娃来说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标化考不出来、托福100+、活动比较少.....

那么对于普娃有明显短板的情况要怎么办呢?

这时候在规划中,我们要具备“反木桶”原理的规划思路:

在了解清楚自己短板基础上,扬长避短,找到长处,把优势放大,不能只关注弱点,总想去弥补,从而忘记了亮点。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有短板可以接受,用其他方式尽量弥补,另外也可以在文书材料去客观解释。
  • 其他板块齐头并进,不要盲目跟从头部学生花时间去参加打竞赛之类的活动。
  • 重视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点展开活动。
  • 目标前30,重点是长板要突出,避免活动多、浅、杂
  • 目标前25,需要体现活动的学术深度,通常建议做有学术研究项目。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最终想要说明的是:

想要一个规划痕迹不重、好的规划本质是:

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其所长,成为一个原生态成长的申请人。

美国名校想要从申请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生长土壤是什么、背景和成长故事是什么、实现了什么样的突破,又为身边环境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

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一颗小树,那么在木匠手中,这颗小树可能就是一个“工具”,最终是在相对刻板的手法下进行雕琢,按部就班地制作,但却没有灵魂。

但如果在园丁手中,这颗小树被悉心灌溉,被修建、培育,最终能够成长一颗具有自己特点的、独一无二的参天大树。

而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好的园丁,用心去规划“小树”的成长之路,而非木匠的流水线式制定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