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藤校算什么留学生?” 破防了!留学鄙视链有多荒谬?

2024-11-01

重生之出国留学后,发现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鄙视链”。

图源抖音
图源抖音

一旦你决定出国留学,恭喜你,进入了全新的比拼维度:全球化鄙视链。

每一个留学生似乎都在一条看不见的“鄙视链”上,时刻被排名和标签定义。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被问到“你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专业?”、“哪个学校的?”

“多冒昧啊你!?”

看似关心的问题,背后其实是一种“快速定位”,一不小心就被鄙视了?无数留学生更是在鄙视链的压力下开始自我怀疑。

同样是出国,怎么还分出三六九等了,凭啥有人在“留学圈”被鄙视?

留学


01、留学“鄙视图谱”——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国家间的鄙视链

经典排列: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澳洲 > 欧洲其他国家 > 亚洲等

图源小红书


● 美国:毫无疑问,留学鄙视链中的王者。名校云集,听上去自带镀金效果。即便你去的美国学校不是常春藤,也足够吸引注意力。

● 英国:一提起,都是古老庄重的形象。牛剑的光环仿佛带有某种王室认证,一旦你说出这两个字母,就像是高贵蓝血在留学圈中的象征。

● 加拿大、澳洲:这些国家在留学圈属于“性价比派”,虽然不如美英,但由于相对低廉的学费和高移民机会,受到了广大“留学移民两手抓”青年的青睐。

● 欧洲其他国家:一般来说,选择去德、法、荷等地是“曲线救国”

● 亚洲:对不起,这里指的不是中国香港、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学术中心,而是其他国家。选择这些地方的同学们,常常要面对来自朋友圈里的一丝淡淡的“关怀式鄙视”。


第二层:专业间的鄙视链

经典老九门之间的较量,商科、法学、医学VS文科艺术类专业:

图源小红书


专业鄙视链的顶端,非商科、法学、医学莫属,仿佛这些专业代表着高薪、社会地位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尤其是商科,几乎成为了“有钱有才”的象征,学成归来,年薪百万的故事在朋友圈不时流传。“这年头,出国学商科都快成标配了”。

即便是商科内部也有鄙视链,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的鄙视链更是让人头疼。咱说是不是只有读金融,才有资格在经济危机中发光发热。

反之,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则总是被不经意地看轻。“出国学艺术=浪费钱”,仿佛你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国外学油画、舞蹈,回国就只能摆地摊画素描。

事实是,很多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在国外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是国内市场对这些领域的认知仍停留在偏见之中。


第三层:学位鄙视链

PHD/JD/MD > MBA > Masters (Research>Taught) > Undergrad > Certificate

学位,是留学鄙视链中的第三重筛选工具。

博士生通常被视为“学术大佬”,智商和毅力都得到社会认证;

硕士?虽然差点意思,至少比本科生高出一截,可能就是稍微“勤奋”点儿;

至于那些交换生或者读语言班的同学,常常被戏称为“半吊子留学生”,仿佛不被认真对待。


02、留学鄙视链真的影响就业吗?

虽然有些领域和公司可能会根据留学国家或学校背景进行初步筛选,但实际的就业市场中,学校排名、学历优先级等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尤其在一些以技能为导向的行业和公司,实际能力和经验已经超过了数据、排名本身的影响。


01、行业和职位的不同要求

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对学校背景、排名、实际能力的要求确实存在很大差异,有些行业更看重名校光环,而另一些行业则更倾向于实际技能和经验。


金融、法律、咨询:经验致胜

这些行业是学历背景至上的代表。

顶尖的投行、律所和咨询公司(如摩根大通、麦肯锡等)特别喜欢从全球知名的名校中招人,尤其是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的牛津、剑桥等。这些学校往往被视为“精英人才库”。

数据显示,近75%的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更倾向于从全球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招聘。

但近年来,光靠名校背景已经不够了,很多公司越来越看重候选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经历。尤其是实习经历,能让你在初次求职时更加有竞争力。


科技行业:技术是王道

在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学历背景虽然重要,但技术能力才是王道。

名校毕业可能让你更容易进入面试,但能否通过,还要看你的编程、算法等硬实力。

根据LinkedIn的数据,谷歌和微软的40%新员工并不来自世界顶尖名校,而是依靠强大的技术能力成功入职。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就是个例子,虽然全球排名不算顶尖,但它的工程和IT专业毕业生在硅谷非常吃香,因为这些学生技术扎实,动手能力强。


工程、制造业、医药:实践经验最关键

在工程、制造业、医药等行业,实操经验比学历背景更重要。很多公司更在意你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

尽管名校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依然有优势,但有丰富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往往更受企业青睐。


02、公司文化和地域差异

公司文化和地域差异其实对于留学生求职的影响有时会更大!

在一些国家,企业对于留学背景的偏好更加突出,而在另一些国家,实际能力更被看重。


美国公司,强调实干

美国公司通常强调实干精神,学历虽然是敲门砖,但并非招聘的唯一标准。

根据Glassdoor的数据,尤其在科技、创新型企业中,超过30%的公司在招聘时更加看重技能和经验,而非单纯的学校背景。

虽然常春藤联盟的毕业生在美国企业中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初次求职时的面试机会和起薪都高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但是,随着硅谷科技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实际工作能力的比重不断增加。


英国公司,逐渐弱化名校背景

英国的传统行业,尤其是金融和法律领域,依然高度看重名校背景。

然而,近年来,英国公司逐渐开始向技能和经验导向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实习经历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伦敦的初创科技公司,他们招聘时更多关注候选人的具体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依赖学校背景。

英国政府也通过推动“技术型移民计划”等政策,吸引更多具有实际技能的国际人才,进一步弱化了名校背景在求职中的决定性作用。


亚洲地区,重视留学人才

某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依然对留学背景高度看重,尤其是“欧美名校”,文化背景和学术认证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国内名校(如清华、北大)和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的影响力在逐渐提升。


03、对“留学鄙视链”重拳出击

虽然留学鄙视链无处不在,但最重要的是,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的人生赛道不同,没必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这句话在留学圈尤为适用。学会超越排名和标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是对“鄙视链”最强有力的反击。

放下对名校和热门专业的执念,走出鄙视链的束缚,勇敢地追求内心真正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