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火遍全球的DeepSeek凭一己之力让英伟达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4.3万亿美元,用超级低的成本完成了意想不到的市场颠覆。
它的横空出世以及开源动作,连不可一世的特朗普都直言,这给美国AI产业敲响了警钟。
小藤时刻在科技前线溜达,DeepSeek出世后,我也把它当成了工作搭子和智囊库,不用不知道,一用就彻底爱上了它,就连我们导师也直呼简直太牛了!
这几天锐评超级火,理工男DeepSeek化身「超级毒舌」,在线解答各种难、偏、怪的问题,对于答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抨击不到的。
于是小藤忍不住让DeepSeek回答了好几个犀利的有关美本留学的问题,又让他的同伙,比如豆包、ChatGPT等相互验证,它们的回答让我有点惊喜,又有点焦虑。
就在小藤打算向这些AI提问的时候,隔岸的美国布朗大学传来了涨学费的噩耗。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布朗宣布本科学杂费直接上涨4.85%,其中本科生学费本身增加了4.5%,再创历史新高,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
2025-26学年,该校的本科生学费已经达到了71700美元,再加上其他费用,一年的花销轻轻松松达到9万美元,突破10万一年只是省或不省的问题。
通货膨胀,学费大涨的不仅仅布朗这一所学校。
College Board 最新发布的《Trends in College Pricing 2024》报告中显示:
四年制公立校州外学生平均学费已经上涨到了30780美元,再加上食宿等其他消费,基本要到一年5万美元。
四年制私立大学学费涨幅最为夸张,平均学费已经达到了43350美元,加上其他杂费已经突破了6万美元一年。
完整报告请查看链接了解:
https://research.collegeboard.org/media/pdf/Trends-in-College-Pricing-and-Student-Aid-2024-ADA.pdf
具体到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莱斯大学等校,直逼10万美元一年都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然而学费大涨,就业市场却一片低迷,裁员潮来袭,大把名校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是回国月薪不过万,甚至在家里啃老。
前段时间华尔街日报直接曝出包括哈佛在内的顶级大学MBA学生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去年春季毕业的哈佛MBA毕业生中,有23%的人在离开校园三个月后仍在找工作。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和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等一些学校,相比去年,目前还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增加了两倍多。
所以小藤就让AI率先对美国留学性价比开刀了:
美国留学费用和失业率大涨,这些年还出现了许多留学断供家庭,那未来留学还值得吗?还有红利吃吗?
没想到的是,AI智囊团的答案出奇的一致,它们没有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过最终的态度还是觉得是留学值得且有必要的。
不过它们也认为留学是个高度个性化的决策,需结合个人目标、经济实力、专业方向等多重因素综合考量。
可见相比人类的确定性承诺,AI还是讲究理性,把废话文学的精髓掌握了。
总结AI的回答来看,留学存在以下核心价值。
首先,美国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
美国顶尖高校的科研实力、师资力量、跨学科培养模式仍是全球领先,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工程等领域,若目标是接触前沿知识体系,留学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且美国名校有顶尖的教授团队,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可在其指导下深入学习,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
其次,留学带来的国际化视野和人脉是一生的财富。
留学期间培养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化思维模式,这些都是未来职场的重要竞争力,校友网络和行业资源极有可能为职业发展提供隐性助力。
如果想利用留学身份获取创业资源、为家族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那美国留学绝对能利滚利。
最后,就业市场仍存在差异化竞争。
部分行业,比如投行、咨询行业、科技大厂等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实际上仍看重求职者有海外名校背景。
随着国内企业对留学生辨识度的提高,学校排名与专业含金量需并重。
留学是个短期回报下降,长期优势明显的过程。
根据PayScale数据,美国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55,000,需7-10年才能收回留学成本,但把时间线拉长,藤校毕业生20年后收入中位数能达$250,000。
当然AI还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独到的建议。
一个是寻找高性价比替代方案。
比如采取多国混申策略,同时申请美国、加拿大、荷兰、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来分散风险;
或者利用coursera等平台获取名校证书,搭配暑期科研或交换项目来降低成本。
另外一个直白来讲,就是薅羊毛!
面对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美国许多学校提供丰富的奖学金、助学金及经济援助计划,一些学校会根据学术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给予奖学金,还有政府和私人机构的留学奖学金项目。
学生还可以选择公立大学、申请校内工作等方式来节省费用。
当然说到底,留学前做好资产配置和理财规划,降低经济风险,才是最安全的。
不管是当初的ChatGPT,还是如今DeepSeek的强势出现,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面临着人类被取代的失业恐慌。
就在前几天,教育界的网红导师张雪峰被推上热搜,有人问DeepSeek的出现是否会让张雪峰失业。
张雪峰在直播间回答道:
“赶紧的吧!我们这个行当,说实话,你说是不是打破信息差,是打破信息差,但是还有些情绪价值。Deepseek只会有一些公开信息,但是你要知道有些信息网上是不公开的。”
于是趁着张雪峰这一话题的热度,我也追问了下DeepSeek等工具:
AI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到海量的信息,那都能代替留学中介选选校、选专业了吧?
正如张雪峰对自己价值的清醒认知,AI的回答也朝着此方向。
即DeepSeek等确实正在深刻改变留学服务行业,但短期内留学中介并不会完全被取代,而是面临服务模式的转型。
在留学申请中,AI有它独具特色的一面。
它能够让信息透明度增加,本身整合信息效率高。
能抓取到海量全球院校数据,快速精准地根据学生成绩、兴趣等匹配适合的院校与专业,生成精准的选校梯度清单。
因此在前期咨询阶段,智能客服能够快速响应学生和家长的常见问题,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初步的留学规划建议。
在文书撰写中,AI 工具还可以协助进行语法校对、内容优化,甚至通过算法分析成功案例,根据学生背景生成初稿。
最重要的是AI能实现自动化跟踪申请进度,精准提示关键时间节点,防止学生在各种ddl线上临时抱佛脚,极限操作。
DeepSeek称AI的出现将让留学中介的基础服务费用降低60-80%,不过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检验。
当然AI凭借自身的理性,也承认了留学中介现阶段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个是个性化服务,AI 目前无法完全取代留学顾问在挖掘学生个性化特质方面的作用。
在美本申请中,招生官看重学生的独特经历、个人品质以及与学校文化的契合度。
留学顾问能通过深入沟通,挖掘出学生背后独特的故事,将学生的优势、潜力以及对目标院校的渴望精准地呈现在文书中,让学生有差异化竞争,而这是AI所望成莫及的。
一个是情感支持和信任建立。
留学申请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往往会面临各种压力和焦虑,留学顾问可以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建立起信任关系。
比如当学生在申请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留学顾问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而冷冰冰的AI很难提供学生和家长所需的情绪按摩服务。
另外一个是处理复杂情况和特殊案例。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留学情况,如Waitlist转正、Argue、延期申请等非常规操作以及对于有转专业需求且跨学科跨度较大的学生等情况,留学顾问可以凭借经验和判断力,制定出合理的申请策略和背景提升方案。
当然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点,即中介的人脉资源网络。
这也是张雪峰所说的“DeepSeek只会有一些公开信息,但是你要知道有些信息网上是不公开的。”的原因。
留学中介导师能通过相关渠道与招生办联系获得一手的信息和资源,掌握最新且最全的内部申请动态。
这些信息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上,AI存在信息的滞后性,这是短时间内无法破解的。
另外许多中介导师是美国名校毕业,还会亲自探访学校,沉浸式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
这种真实的、具像化的,携带着人文气息的了解会在无形之间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选到符合自身气质的学校。
总之AI的出现,让留学中介福祸相依。
正如DeepSeek的总结:
标准化流程使用AI工具,但关键决策点仍需专业顾问介入。未来3-5年,能有效整合AI技术的创新型中介将主导市场,而依赖信息差盈利的传统模式将被淘汰。
现在一些头部的中介机构确实已经在搭乘AI工具的快车做了深度服务。
未来的留学服务行业分层将加剧,竞争维度增加,基础服务肯定会失效,高端定制化服务的溢价将不断攀升,不过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核验又将成为新痛点。
除了向AI提问一些深度问题,小藤忍不住单独让文笔极佳的理工宅男DeepSeek利用现在爆火的锐评来谈谈美国的大学,它的毒辣精准,把小藤的肚子都笑疼了!
这些天也看到很多博主在测试DeepSeek的锐评,结合大家的提问,一起来凑个热闹,先来看看对部分藤校的评价。
DeepSeek把他们统统称为老钱俱乐部的精英修罗场。
哈佛大学别名宇宙卷王总部,盛产祖传老钱和天才疯子,社科和法律占统治地位,人均诺贝尔奖预备役。
耶鲁大学美名文艺权贵疗养院,学生谈吐优雅像莎士比亚转世,但暗卷程度堪比宫斗剧,这里也是人文社科的天花板。
而禁欲系的普林斯顿大学被笑称为学术苦行僧庙(这个比喻太绝了),本科鄙视链顶端,理科强到教授人均人间计算器,为啥说是庙呢?因为小镇荒凉到学生只能和松鼠社交。
哥伦比亚大学是纽约市中心自习室,新闻、国际关系专业、金融一骑绝尘,但学费贵到学生边啃汉堡边计算汇率。校园小到上课像逛菜市场,安全系数全靠“哥大蓝”校服护体。
宾大华尔街预备役训练营、投行流水线工人,这称号想必没人反驳,沃顿商学院学生人均西装暴徒,其他专业就像是给商学院陪读,课程实用主义到冷酷,连恋爱都要写SWOT分析。
对这5所藤校,DeepSeek这嘴就像淬毒了一样。
于是又转而让其从排名、声誉、学科特色等方面来讨论下美本前30最尴尬的学校,不得不说连Open AI都害怕的DeepSeek,确实牛!
网红校纽约大学坐拥地狱模式的地理位置——
纽约市中心黄金地段,学生需要有顶级玩家的钱包,但要忍受收获普通玩家的公立校的体验,除了Stern商学院和Tisch艺术学院是顶流,其他都是陪衬的存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两个UC系老大哥被DeepSeek说是中了公立校的诅咒,实力硬核,但被斯坦福压住了光芒。
埃默里大学是南方低调的隐形富豪,是受可口可乐赞助的象牙塔,医学和公共卫生全美顶尖,但地处亚特兰大,存在感被东北部名校碾压,常常被误认为野鸡校。
还有塔夫茨大学和波士顿学院被贬为“波士顿食物链底端”,同在波士顿,哈佛、MIT、BU却抢尽了风头,它俩沦为备胎之王,塔夫茨国际关系强,BC商科不错,除此之外特色极少,虽精致但平庸。
还有对其他大学的锐评,比如它说:
芝加哥大学是快乐灭绝之地,思考人生痛苦,附带一份博士学位;布朗大学是学术自由的天堂,就业市场的噩梦;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孵化器、科技巨头的摇篮,未来要么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要么成为他和他朋友的打工仔。
麻省理工学院是极客乐园,连校门口的猫都会python,生命力和熬夜写代码的能力成反比;CMU——码农工厂,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着向国内亲戚介绍“本校就业去向、毕业起薪和MIT一样牛”的话术。
使用DeepSeek过程中,小藤一次次都被它犀利且有趣的语言、深度的思想震撼到。
不过小藤细细想了一下,这些锐评虽然精美精辟,但多少是有点刻板印象在的。
如果只是图一乐,看看笑一笑就行了,想单凭几句话就定下了学校或是专业,可能还是过于草率,这也印证了前文第二个提问,AI短时间内无法取代留学中介。
AI进军各个行业,包括教育圈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麦肯锡曾分析道:
到2030年,AI智能体将取代70%的办公室工作,至于剩下30%的办公室工作,可能需要人类独有的技能,如战略思维、决策、情商等。
总体而言,技术驱动型岗位被取代的风险大于创意产业或公共部门岗位,对适应性要求较低的岗位更容易被取代。
这也不得不给每一位学子敲响警钟,AI奔涌而来,在未来失业的焦虑会始终伴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不被科技浪潮掀翻?
像AI一样快速学习、终身学习、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与决策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同时坚守好作为人的情感能力,可能会是未来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