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小藤今天给大家分享W同学的申请故事——
她多次转折+多专业探索+多国混申,成为所在高中唯一藤校哥大录取,还斩获帝国理工等12个offer。
作为英美混申的过来人,她的专业选择、活动规划、文书瓶颈的突破、时间线的处理都有非常多可以给大家参考的地方。
*以下正文内容为W同学的讲述,小藤整理行文。
01
我的两次转折:
11年级换专业、换机构
我的大学申请准备期似乎天然就比有些同学多了一些「十字路口」:
在11年级的关键时期临时更换了申请机构;作品集已完成三分之二的当口,决定放弃建筑专业转向常规专业; IB成绩有加成,却在ED1和ED2阶段冲击前20名校时灰燃落败......
坦白讲一路都不平坦,甚至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我也是在这不确定中,一步步坚定方向,最终收获了理想的结果。
W同学背景:
上海某高中、英美混申
IB:预估45/45;TOEFL:105+;SAT 1550+
录取Offer:
哥大、帝国理工、UCSD、曼大、UCSB、 UIUC、 UWM、OSU、罗格斯、东北等12所学校
01 11年级更换机构,放弃建筑赛道
我从小就学画画,在11年级以前我都在朝着建筑艺术方向努力,为申请准备的作品集也已完成了三分之二,但在这个看似一切都在轨道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感受到了一些问题。
当时只顾招生宣传而没有给我细致用心做规划的申请机构便是其一,所以即使逼近申请季我也当机立断换到了明德来继续我的申请。
来到明德后我便先表达了我对转换申请专业的意愿,但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只是觉得我不想走建筑了。
在明德导师团队的引导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基于对自己清醒的认知和理性分析,有了一番初步探索:
明确了这几点之后,我确信自己要放弃建筑专业,而且不会后悔。
02 多专业探索,终定地球科学
但在确定最终的申请专业上,也有过漫长的专业探索过程:
最初,我也曾浅显地想随主流学个工科专业,但经过明德导师给我客观理性地盘点已有背景后,认识到自己过往积累的活动和经历与顶尖名校的工科专业要求相差过大;
而且我确信自己对商科、经济不感兴趣;
还有过一段短期对工程的考虑,因为我的物理学得不错,想学机械工程或环境工程,但摆在我眼前的现实是活动和竞赛在这些领域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经过多番讨论和分析后,明德导师基于我的背景(建筑向艺术作品集、城市改善活动等)给了我很贴切且实用的建议——
偏环境相关的专业方向,初步确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专业。
不过,真正的转机出现在我偶然看到了地球科学(geophysics)的介绍——这唤醒了我最原始的兴趣和莫名的吸引,好像从十年级就喜欢上但被尘封起来忽略了。
我对地球科学有了很纯粹的热爱和激情的想象,在整个规划和活动实践过程中也越发坚定,我知道自己不是一时的脑子一热:
“即使是去下油田,挖矿,森林探险,环境再原始艰苦我都愿意。”
“跟大自然的互动,会让我更自由,更舒服。我似乎不太喜欢跟人或者是事过多的打交道。”
激发了这些内心最坦然的声音,让我原本处处不确定的申请都更顺利和得心应手了,比如我的主文书思路就是我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捡石头的经历。
02
我的两大短板:
文书写不出来,专业相关活动不够
专业确定后,活动背景的提升就有了清晰的主线。
因为我原本背景中的最大短板就是活动的匮乏,所以明德导师为我规划了高适配的3项重要活动,包括明德的定制科研,都在社会影响力和独特性上发力:
这些活动环环相扣,符合逻辑也增强了我对这个专业热爱和擅长的说服力,形成了一个完整且能打动的故事线。
这也是我在和明德合作时对老师和团队的专业与用心的强烈体感,和我之前的那家机构形成鲜明对比。
01 帮我打通“理科思维”禁锢的任督二脉
-攻克文书瓶颈,展现真实自我
我的理科思维很重,在文书的故事性挖掘与表达上遇到了很严重的瓶颈,加上多国混申,还面临着多篇文书混写的挑战。
-站在更高视角的活动梳理,弥补短板
另外,我最大的短板是缺少有影响力的活动项目,明德导师明确告诉我不能简单用活动堆砌的方式来弥补。
最初的两三版文书都是围绕我在规划设计院的实习,但问题也出在我跳脱不出来,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好在明德导师不断地帮我【碰撞思路、拓宽视角、分析引导】,最终挖掘出了最真实也最具自我表达的故事——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在世界各地捡石头的经历,与大自然互动中的感悟。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不完全统计我和老师应该就改了8-9版文稿,但也在这个过程中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吧
02 与申请老师是搭配干活、同为务实派的默契组合
因为我的性格其实是比较理性务实,加上在IB体系本身的学业就很忙,并没有太多的情绪困扰,或者说非常外放的社交链接需求。
而很神奇的是,匹配的明德老师性格与我很相似,做事风格和节奏适配度极高,这也让我们在申请规划的日常沟通中很顺畅和高效,可以用搭配干活酣畅淋漓来精准形容。
导师说
“W同学是那种执行力很强的学生,给了任务就会抽时间完成;
她稳健务实,实事求是,不爱夸大;同时又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固执也不偏激,能够冷静分析和理性感知。”
我们的整个合作过程是非常默契的,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磨合干扰,这也让在11年级才组建的团队能够劲往一处使,完成了W同学的梦校申请。
当然我还想肯定的一点是W同学稳健且理性的性格特点发挥了助力——如果没有理性分析和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又听不进真诚的建议,她可能真的会在专业选择上走弯路。
正是这种理性务实的特质,让她在申请过程中能够稳步前进,最终收获满满。
也验证了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影响决策,最终决定选择的走向。
03
复盘总结:
选对专业+活动规划+文书创作都重要
我和老师在后来复盘的时候,有一点意难平又无奈的是:我原本能够加分的成绩却在ED1和ED2冲前20时,两所学校都被拒了。
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的活动背景在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确实做得太少,或者至少延伸得不够。
但其实前20的大学都越发关注申请学生在这上面的表现了。
不过正如我感悟到的,过去的每一步都会种下开花的种子:
去过爱尔兰-三一学院激发专业兴趣、为建筑梦花费很多心力准备的作品集在哥大面试中展现了我的特色......这些都为我斩获哥大双学位的结果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当然,我这些细致对口且多元的申请规划和走心准备,也离不开明德导师团队的专业指导和保驾护航:
尤其是在专业探索+确定上,真的很感谢导师团队一步步筛选引导,帮助我找到真正喜欢又适合的专业;
在活动规划+梳理上,帮助我发散思维、挖掘特色,量身打造高适配的活动;并且没有舍弃我的艺术作品集,而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转化成了我的申请优势;
其次在文书创作过程中,也是老师的不断分析和引导,帮助我拓宽视角,挖掘出真正有说服力的故事。
在一遍遍的文字修改和创作中,在数个Meeting激烈讨论中,我内化了更高阶的能力和思考,这能让我表达的力度更具有代表性,也能走的更长远。
04
写在最后
申请不是简单地堆砌成绩和活动,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
理性选择,清醒认知,稳健执行——这些特质让W同学在申请路上避开了很多坑,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正如她自己所说:“跟大自然的互动,会让我更自由,更舒服。”
在内卷加剧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申请中,或许找到让自己“更自由,更舒服”的方向,听到自己内心热爱的呼唤,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是开花结果的希望之路。
- End -
明德立人暑期限时福利来啦!!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限10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