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留学,有很多不好的消息:新冠疫情在国外的持续蔓延、交着好几万美金的学费在国内上网课、签证、H1B的各种改革和紧缩、留学生群体的聚集性感染......
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宽慰的消息:英国100%院校开始认可托福成绩、PSW(Post Study Work)工作签证政策的恢复,所有专业学生毕业都可争取到2年工作签.....
生活就是这样,在你觉得一帆风顺时给你来个当头一棒和措手不及,在你灰心丧气时又给你一颗糖让你觉得还有希望,留学也一样,不管形式怎么样,国际化融合的大趋势不变,该留的学还是得留!
(QS最近发布的白皮书,里面关于“疫情对学生留学意愿的影响”里,30000名准留学生仅有7%确定取消留学计划)
每年都有一部分留学家庭选择英美混申,好处固然多,但学生的精力分配又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两手准备意味着需要付诸两倍的精力,语言成绩和文书相对来讲都是阶段性的工作,活动规划却是长期也是最麻烦的,稍不注意,就可能“两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何况,很多家庭还不知道,英本申请和美本申请在活动规划和录取偏好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美国的CA申请系统里,需要我们从30个活动类别里选填10个活动进行展示;活动类别不仅要多种多样,还需要有持续性,有活动成果,同时还需要有活动延申和深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你在这个活动中角色参与位置,是核心和边缘......
英国的UCAS系统,虽然不需要我们展示活动,但却需要我们把自己过往有价值的活动写进一篇statement里。
写作的内容往往是侧重于学术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学术相关的竞赛,我们的科研和成果,甚至说我们在这个就是学术专业方向上面的一些展望,所有的活动都跟学术强相关。
如果说我们的英国也要申请,美国也要申请,那这么多的种类当中,我们重点应该把哪些活动做好呢?
明德的导师把所有的活动归纳成了五个维度,便于大家去理解。
在校的活动
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
个人兴趣爱好、天赋、技能
学术竞赛跟科研
首先,学校的资源例如社团活动,是我们近水楼台就可以得到的,合唱团、舞蹈、音乐剧,能参加的、感兴趣的就参加起来,百利而无一害;但它作为比较基础的活动,应该尽量在九年级跟十年级去参加,以便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不同的角色。
再说到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因为近年来的泛滥已经包装过度变得非常商业化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有疑问:这类活动还值不值得参加?答案是值得的!但建议我们找一些跟我们密切相关的、你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来做;
接下来说到个人兴趣爱好,这其实也变成了每个申请者的一项“标配”了,如果我们想把它写到我们的申请中,那就需要挖掘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深入的去实践;
这里我们举个明德之前申请的例子,有位学生的特长是钢琴,但他只会者一种乐器,后来经过引导挖掘,他发现自己对其他乐器也乐在其中,然后学起了吉他,并且自己作为leader组建起了一个吉他社,还进行了演出。这里面就可以发展一个非常好的申请者形象。
如果你美国、英国都想拿下,后两项——学术科研和顶级夏校是最好的助推器;
竞赛
熟知的顶级的文科类、商科类的竞赛,以及一些理工科竞赛——丘成桐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等,想要拿到奖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非常建议学生和家长自我评估一下。
如果在九年级,十年级可以先去参加一些这种入门级的竞赛,那如果不是特别适合这个竞赛,比如拿不到一个特别有力度的奖项,那可能说明不适合从这条路去切入。
也可以通过比如说科研或者说自学一些课程,然后包括国内的慕课网等去支持我们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种资源一样可以被我们用来证明我们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
科研
现在科研资源非常的多,高中生做科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对于要申请顶级名校的学生),虽然我们对于将要申请的专业和未来的学习方向不是很明确,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探索,大学最爱看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学习技能;所以我是建议高中生一定要尝试进行;
对于初阶学生来说,如果你没有任何科研基础,对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探索,可以尝试一对一定制科研,即通过导师对你自身特点和潜在兴趣的挖掘,从而为你量身打造只适用于你个人的科研项目;
那如果学生本身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比如说有一定的竞赛能力,或者自学了编程,具有科研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工具性的学习,则可以做一些名校教授的科研。
无论如何,从功利性的角度讲,如果能拿到名校教授的推荐信,那将会让你的申请事半功倍。
顶级夏校
参加顶级夏校,需要有筛选性,比如说文科类和理工类的顶级夏校(一般导师会帮你推荐)都值得参加,但申请夏校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同样需要我们具备各项综合能力。
夏校申请相当于一次小申请,我们要递交简历,文书,活动列表。能参加的都是被筛选出来的优质学生,所以它被英国和美国认可度非常高,妥妥的学术实力的证明!
英美混申,
各梯次名校录取活动标准线
结合明德往年的录取的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对应活动匹配的名校录取线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
申请英国G5学校,学术能力一定要强!
申请美国Top20,活动规划五维度一项也不可或缺!学术硬实力要有,情怀、责任感、领导力,这些软实力也要有。
申请美国Top30,学术能力占据申请力头部位置,学校社团、志愿者活动和个人兴趣特长三选二比较保险;
申请美国Top40,如果我们没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学术硬实力,软实力过关也是有机会被录取的;
所以——
我们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是第一维度的活动,一定要参加的,因为在后期申请中,尤其是美国名校的申请中非常重要;
学术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申请美国本科还是英国本科。
无论是哪一种活动,我们除了要关注它对我们的申请,有多大的帮助之外,更要关注它带我们的真实成长和能力的养成。
含金量越高的活动,对我们的申请就有越大的帮助,对我们的能力养成就有越大优势;
活动含金量四维度
第一,这个活动是否有筛选性,这个活动是需要递交材料去申请,还是交了钱就能去的;
第二,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获得成长,比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那他在遇到很多问题时,有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项目进行的顺利与否,很多活动时需要团队协作去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没有学到沟通技巧。
活动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这也是写文书时要用到的非常宝贵的素材。
第三,有没有个性化的产出。
所谓个性化的产出就是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我们有没有产出独一无二的科研报告,它可能是一个APP或者是一个网站,根据不同的学科,我们会出现不同的产出;
第四,导师的知名度。
这里关乎最后的推荐信,是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信任度;但一定是基于前三点,再去看导师的知名度如何,因为申请说到底要看的还是学生个人的成长。
最后,给大家一个活动规划的可参考时间线,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时间线做具体的执行;
十年级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就是十年级的暑期,需要进行一些学术的探索,对于大多数非学霸学生,我们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较初级的竞赛(选择太难的可能会打击学生自信心),慢慢由浅至深地做;
十一年级,也就是我们国内的高二,是一个分水岭年级,我们的课程压力会增大,学术能力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十二年级,全力备战申请季!
活动是不可能临时抱佛脚的一项申请工作;如果我们做好了去留学的打算,就要开始做好规划,哪怕不先找机构,也需要提醒一下孩子把该做的一些基础活动先做上,说不定曾经的一个小活动,就变成了以后可以延申的素材,决定了孩子最后的申请。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动荡只是暂时,教育却是长线过程。
有美本留学或混申规划方面的问题,
欢迎添加我们的留学小助手
她将为您做最真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