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学姐亲临:在6个同校竞争者中拿下卡梅,这几点非常关键!

明小藤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国内普通中学
托福105+
无SAT
早申斩获卡内基梅隆统计与数据专业
12.18,她带着自己两年多的申请经验
做客明德讲堂
希望通过自己的心路历程
能让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

 

以下为讲座实录:


大家好,我是Claire,在上周刚刚收到offer,希望以我的经历给学弟学妹们的申请带来一些启示。

 

我选择留学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觉得为了高考而不断刷题实在是太无聊了,我比较喜欢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学习。


选择明德立人,也是因为一位学长介绍,高一我就签约了,开始长达两年的留学规划,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 活动那么多,什么活动最亮眼?

  • 国际竞赛高手云集,参加吗?

  • 标化成绩提分,真的很难吗?

  • 展现自己的最佳机会,文书怎么写?

  • TOP30名校,因何锁定CMU?

  • 同校6个竞争者,如何脱颖而出?


【本周Claire妈妈也将做客明德讲堂,与留学家庭一起分享,家长在申请中的重要性,欢迎关注!】


01
申请四大标配因素
哪个更重要?


标化成绩:

  • 托福:105+,所有单项均25+
  • GPA:年级前10%
  • AP:3门5分,2门4分,都是在高二考的
  • 未能参加SAT和SAT2考试
 

那么美本申请四大标配因素GPA、标化、活动、文书哪个更重要?我的答案是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全面优秀,也没关系,重点突出自己的长处。 

GPA和标化成绩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学术能力,而活动和文书,则是凸显个人气质,让招生官了解你的最好机会。


02
背提活动那么多
什么最亮眼?


首先,以我的活动列表为参考,带大家了解一下背景提升活动。

我一共有三个科研: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数学、数据科学方向的,其中应用数学项目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个活动是一位威廉玛丽大学的教授所带领的,为期两周的线下课程。


在两周的亲自授课之后,他还会手把手教学生写出一份出色的论文,给优秀的学生撰写推荐信。


这个活动对我的帮助及对申请的帮助都非常大,规划并参加一个好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的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学校的社团进行的,就如很多同学在做活动时担心做的事情太细、太没有意义了,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好在车老师及时打消了我的顾虑,她说,大学的招生官其实更希望看到你在学校是什么样的,你对于学校有什么样的贡献。


所以,在活动方面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① 不要担心自己做的活动太大众、没有新意,因为每个人做活动时的感悟和心得都大不相同,所以最终展现出来的个人特色也不会是一样的。


② 如果能掌握极好的活动资源,那肯定非常棒,但同时也一定要学会从身边去争取一些资源,这对于适应将来的大学生活也非常有帮助。


③ 在保证GPA的前提下,9-10年级多尝试不同的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活动,坚持并深入的钻研。


在高一的时候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像义工、体育、商业、辩论、机器人、新闻编辑等,但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只选择了最能体现领导力和服务精神的义工联活动。


④ 一定要及时的记录活动时的感悟,在以后整理材料的时候,你才会清晰地看见自己对于做活动时的侧重点在哪里,从而轻易地发现自己的个人特质。



这些特质最亮眼

坚持:我们并不是一时兴起或者三分钟热度,对于所做之事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的。


热情:常说热情胜过智力,我们需要对活动抱有极高的热情,肯钻研才可以做得出彩。


独特的活动经历简而言之就是你做了什么,给你的社区、给身边的人,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什么样积极影响,还需要对自己的活动经历有所反思,有所成长。

领导力: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整个团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03
国际竞赛高手云集
要参加吗?


作为一名理科生,初中时虽没有过竞赛经历,却一直是数学和物理精英班的学生,学习过一些竞赛知识。


在国际竞赛中,我觉得如果没有特别强大的实力,耗费时间精力与金钱去挑战,与其交上一份参与奖,表明自己自身能力不强,不如转战别的方向,证明自己认真钻研的精神。

当然也可以尝试参加难度更高、但机遇更大的团队竞赛,例如我参加的ARML美国区域数学竞赛,也会给优秀的学生颁发个人奖。


04
标化成绩要提分
真的很难?


主要说一下我如何自学提升托福的口语成绩,上半年所有的考试都因疫情取消,因此在我踏入申请时,手里还拿着并不理想的托福和SAT首考成绩,这也让我非常紧张,不过通过自学,在九月和十月两次托福考试中,我也是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并且把自己的弱项口语,提升到了二十五分。

在短时间内提升成绩,对于托福口语来说,多练一定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且在托福口语的四道题中,第一道题只有十五秒钟的准备时间,而剩下的三道题也都只有二十到三十秒的准备时间。


所以在练习中算好时间,尽可能的模拟考试环境,,另外通过背诵机经或者整理以前的高分题目来积累素材,也是非常关键的。


练习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录音,在复盘的时候就很容易听出自己的回答在哪方面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升。


 高分≠名校offer


对于托福、SAT,我觉得裱花这个名字能更好的形容它们,这些分数在申请中固然重要,但远非决定性的因素。就像奶油蛋糕上的裱花,漂亮固然好,但是即使差点也不影响这是一块好吃的蛋糕。


05
展现自己的最佳机会
文书怎么写?
 

文书是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好的文书更是打开名校大门的钥匙。


一篇好的文书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时候我们之前对于活动所写的日记和随笔就会派上了大用场。在回顾笔记的时候,我们就能了解到自己对活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然后便能清晰地确定文书的主题。


明确主题的过程中,通过与文书老师的头脑风暴,往往能瞬间点通许多东西,早在今年四月份,开始写文书之前,我就开始和陈老师头脑风暴了。


印象最深的是,五分钟之内写出一百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并且写一段话描述它,这个真的能特别好的了解自己的热情所在。


与文书老师的积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沟通才能让老师更加了解你的想法,这样才能共同完成更加体现个人特质、个人成长经历的文书。


写文书也是对自己的复盘,要多思考、多灵魂拷问自己,与老师们反复斟酌之后的文字也才会更加出彩,像我自己的主文书之前就改过十五个不同的版本!

 

06
美国本科TOP30名校中
因何锁定CMU?


我是先确定专业,后进行选校的。


今年春季,进行南加大学长带领的数据科学科研项目时,在学长非常专业的指导和细心帮助下,我对于数据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之前,我本来准备申请的方向是应用数学专业。


数据科学作为一个新专业,在本科阶段开设课程的大学非常少,我可选择的范围也就变少了。


选校时,排名是我筛选第一遍学校的标准,因为排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资源和课程质量,我把范围锁定在了综合排名前三十的学校。


由于疫情的爆发,没有办法访校,只能靠学校的官网、知乎以及校友来了解大学。在浏览了一TOP30大学各种知乎评论后,我将校园生活的体验放在了首位,因为将来申请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将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


如果不喜欢大学的环境、气候,那么未来四年便很难过得开心、快乐。因为我自己生活在发达的一线城市,比较习惯方便的都市生活,所以在选校过程中,我将一些位置比较村的学校也排除了。


然后根据自己对学校的期待和将来的规划,我列出了几个关键词:跨学科实习、学术氛围浓厚,安全、治安好,坐落于城市或者城镇。所以在确定了我的偏好并调查了学校的资源之后,我将梦校定位了卡梅这种理工学校。

 

07
自己高中就有6个申请者
如何脱颖而出?


最后我想谈谈在我刚结束的申请季中,我面临着怎样的竞争环境,以及我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疫情的爆发,虽然卡耐基梅隆大学取消了岁SAT成绩的要求,但是仍有不少学生提早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我在没有SAT成绩支撑的情况下,光想着早点下车,避免长达四个月的焦急等待。


但递交完ED申请之后,我立刻后悔了,因为经过询问,发现我们学校今年竟然有六位同学同时向卡梅提交了ED申请。校内的竞争避免不了进行比较,淘汰也更加残酷。


而事实证明竞争确实非常严酷,6份非常优秀的申请,卡梅却只选择了我一个人!

 

当然度过焦虑的等待时期,还要感谢了车老师一直帮助我选校,鼓励我;陈老师一直帮助我修改文书、头脑风暴、把我身上符合学校的气质都展现出来;郑老师更是事无巨细地帮助我填申请材料送出。检查材料,所以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很难收获梦想的offer!


08
答疑环节
Q&A

 

1. 文书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卡梅的普通文书一共有三篇,第一篇的主题是why major,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在这篇文章中我体现了我的学术热情。


第二篇的主题是why school,在这篇文章中我展现了我与学校的适配度。


第三篇自定主题,我写的是在非洲公益活动中的经历,展现了个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数据科学是怎么样的一个专业?

在我看来,数据科学是一门结合了统计、计算机与数学的一门学科,着重培养了学生编程、数据分析和在大数据中获得洞察力和信息的能力,分析任何有价值的数据,为将来创造可能性。

 

3. 文书大概几月份开始写?

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很多活动,所以在今年春季和夏季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活动是没有办法照常进行的,所以在非常大的空段时期,我选择提早写文书,最早的头脑风暴是从四月份开始的,然后文书初稿,是从暑假七八月份开始的。


4. 我看到你的活动列表很长,非常impressive,但感觉高中学习那么忙,怎么参加这么多活动,而且还都要坚持下来。所以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参加那么多活动?是不是活动越多也对申请越有利?

我一开始选择参加这么多活动,也是想着多尝试,发现自己的兴趣、热爱,然后多锻炼自己。


但是绝对不是参加活动越多对申请越有利,如果你只专注在一个活动上,这个活动给了你很大的影响,你的申请一样会非常漂亮。


而相反的,如果你参加了很多活动的话,也能证明你这个人非常全面的发展,对于招生官来说也能看到你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吗?

END


Claire的分享是不是干货满满,听完后受益匪浅?


而作为学生的家长,在整个规划、申请过程中,又要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在老师、学生之间发挥最大作用,助力申请?


本周我们还将邀请Claire同学的妈妈,为我们申请家庭分享自己的心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