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普高到国际学校到芝加哥大学,我是如何规划活动、竞赛和文书的?
从申请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难,我的哪些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英美香港混申,把握好这些异同点,事半功倍!
昨天,早申拿下芝加哥大学的C同学,在明德立人本科申请交流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申请经验分享,干货满满,经验多多,小藤把整理好的文字版和音频带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冲刺名校提供帮助!
【预告:芝大早申学员S同学分享时间为1月5日晚,报名方式见文末】
普通初高中,高二转入国际学校,A Level体系;
SAT和SAT2均未参加考试;
雅思8.0,小分全部7.0+,相当于托福110+;
背景:奖项数个,竞赛若干(数学金牌,物理银牌,数学团队第一);
活动:经济社长、数学社长、医疗体系的研究课题(含论文发表)、论文比赛、经济方面课题研究、公益活动等;
优势:国际高中背景较强,GPA突出,国际期刊论文发表;
劣势:无SAT,奖项和竞赛相比其他同学不算突出。
我的申请经历,真的是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希望大家听了我的分享可以不要走那些弯路,真的很不值得,浪费时间并且很低效。这真的是我觉得非常后悔的一些事情,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些。
一般我们申请共有七个步骤,我现在是走了其中的五个步骤,从第一个步骤开始,我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我的高中是英国体系,对我来说申请英国会方便很多,我对英国大学申请也非常了解,之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也都是按英国大学准备的。
但是,今年四月份,因为疫情回国了,在隔离酒店里面,我开始纠结要不要申请美国,我知道美国跟英国的体系非常的不一样,之前就完全没考虑过,现在开始申请的话,感觉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来得及吗,能申请到好的学校吗?如果不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这些花费的时间、精力、努力值不值得?
要不要去做这个尝试?
我印象特别特别深刻,跟明德Amy老师聊,大半夜十一、二点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聊了好几次!然后也咨询了很多很多的人,聊了很多很多,就真的非常非常的纠结。
最后还是想着去尝试一下,因为我当时的背景其实还不错,如果从四月份开始再针对美国名校进行优化,做一些补充的活动啊,应该是可以达到申请美国名校标准。
最终决定,试试吧!
接下来是留学规划和背景提升,最主要的是SAT这个事情,我当时报了八月底的香港场,和九月初还是十月的那个伦敦场。然后参加了一系列的SAT培训,也做好了相关规划,希望将成绩刷到1500+,达到我想要的那个标准。但是没有想到疫情根本控制不住,最后就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不考SAT直接裸申,实在没有时间了,很多的deadline是在一起的,同一个时间段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选择了放弃,这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冒险的策略。
这方面我也一直超级纠结,我的目标是美国TOP 20,想着早申阶段能冲TOP 10,但是我知道没有SAT录取到前十、前二十非常难,没有案例可以借鉴,心里就没有底。关于文书的两大部分,一个是头脑风暴,一个是文书撰写与修改(具体文书打造过程,小藤下期发布,欢迎关注)。
主文书,我一开始写的是做AI的一个课题经历:为什么我会研究AI的经济影响,整个过程中我是怎么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研究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是因为我想立学术人设,我也比较喜欢做学术课题也做了很多,所以想告诉招生官,我就是一个很学术的人!于是就决定直接用主文书来体现。
没想到明德文书团队老师的反馈是:太无聊了,招生官肯定是不愿意看的!
到了文书撰写和修改这一步,时间非常紧,很多事情都赶在一起:
11.02日芝加哥大学早申截止;
同一天是我高中课程项目的全稿提交时间;
11.05日剑桥经济专业笔试;
11.06日要交高中项目的演讲PPT和视频;
整个人感觉心情乱七八糟的,压力也很大很大,但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结束之后,我竟然收到了我的offer,非常的震惊,整个人都呆住了,太意外了。
因为芝大放榜比较晚,之前的学校录取情况都非常的差,就感觉心里面非常的没有底,那天我在跟朋友聚会,突然就整个人都傻掉了,他们都说感觉我已经丧失了语言功能了,就是非常夸张非常欣喜若狂的感觉。下边是我总结下来的一些干货,希望这一部分的经验可以帮助到大家。我自己在经历了这些对的不对的事情之后,得出一些我认为对于申请比较关键的几个点:
背提:我四月份开始做规划,背景提升的空间是非常狭隘的,只能用已有的那些经历,然后去想办法去把它串在一起,我的活动、竞赛其实是有点杂的,很难梳理成一条明确的主线,最后就被迫放弃了几个。
如果提前一年、两年,由专业的老师来规划,参加那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背景就会干净利落,主题明确,省时省力。
选校:学校都有不同的偏好,喜欢不一样的学生,如果早早确定梦校,按照学校口味去参加活动,比如说它的夏校等,都比较有针对性。而我只能先按照自己的背景去匹配学校。

定位:我喜欢做学术,你喜欢领导力,不管我们的兴趣在哪里,有了这个定位就可以做相关的活动,之后不管申请哪个大学,写什么文书,我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学校背景我指的是你的高中,其实像美国大学还是非常看重高中学校的,如果你的高中学校背景好,申请还是非常有优势的,申请高中的时候,可以查一下它的学生往年被录取的情况。
support这个也非常重要,学校能带给你多少资源。像我们学校的话,有一个专门负责的老师,其他很多老师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去咨询他们,得到很多很多的建议。我其实蛮吃亏的,没有SAT,如果有的话,我可能会再往前冲刺一下,申请的时候也不会那么那么的焦虑。
标化最好提前准备,早点考出理想分数,尤其是申请多个国家,可能参加多个国家的赛事、活动,时间会非常的紧张。
围绕活动等级、知名度去参加,还是围绕我们的人设和定位来参加,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我想去参加一个等级很高的数学竞赛,就需要去学东西,学完东西去刷题,刷完题去刷错题……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这个过程我数学能力是不是进步了,跟我课内学的有关系吗,拿出其他的活动的大量时间去刷题值得吗?
所以说,根本上你收获的东西能多少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的活动可以很丰富,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展现,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核心的定位,活动都是要服务于这个核心。首先,人设和定位:一个学术型的人,喜欢做研究,很喜欢研究各种经济领域的内容。
我做了三个研究:校内项目,论文竞赛,论文发表。除了论文发表,其他都没拿到奖项或者没有奖项。
竞赛:数学金牌、物理银牌、数学团队第一,都不是非常非常知名的那种国际竞赛,跟申请TOP10名校的人对比并不那么突出。
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不错的积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事情的角度、对现实社会中存在问题的认识都发生了质的转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一,有学科特长的话,建议参加,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学术能力展现方式。
第二,竞赛在于精,不在于多,活动列表只能写二十个,我们还有其他内容要写,而且招生官看到那些杂七杂八的奖项,有没有含金量,他们也知道。
第三,量力而行,衡量我们的机会成本,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

从数据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英国申请人数暴涨,美国申请人数也在暴涨,说明很多人都在各种混申,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录取率的大幅下降,竞争也就变得更大了。
不同的国家,大学录取侧重的点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就是学术表现一定要优秀。
我就是因为计划太晚了,导致错过了一些东西,比如SAT没有机会去考,比如说我有一些背景提升其实可以做得更好的。
还有最后一个礼拜就各种截止日期全堆在一起,真的整个人的压力特别大,完全做不过来,状态就非常焦虑,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

第三就是要权衡好,把握好侧重点,冲刺、匹配和保底。比如冲刺侧重英国还是侧重美国,这样才能安排好你的时间,包括你的整个申请计划。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文书写作方面的内容及音频,小藤下期为大家分享!
名校录取学员分享继续,01.05日,我们不见不散,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