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25000美金!超烂的「留学合作项目」大起底!学弟学妹引以为戒

董子涵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1
那些25000美金一年的“合作项目”


“长时间的上网课,让我对线下课程的期盼难以抵挡,但是交25000美元一学期的费用来感受“这样的”线下课程,似乎不是那么的值当”。


-小A这样总结他参与的中外合作项目

                                                 
所谓“中外合作项”,是为因疫情而无法出国的留学新生专门设计的,与国内的各所知名大学的合作项目

参加项目的留学生既可以保证有线下的活动,也可以保证线上的课程继续开展。主要的授课方式以线上的课程为主、线下的实验教室为辅同时给就读于此的学生一个集合,进行一个社交的开展。

当“合作项”这个概念出现在2020秋的上学形式中时,有这项选择的留学生都成为了朋友圈香饽饽。

从北大清华到复旦交大,合作院校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作为美国大学生,能够体验国内高校的校园生活,一听就是很美妙的事。

可是除掉那些名字光环的滤镜、和看似很理想的国内&美国大学生双身份,中外合作项目真的有那么香吗?

我亲身采访了参与两所国内名校合作项目的伙伴,来跟你认真说一下他们去了合作项目后的体验。

2
参与「浙江大学」合作项目的小A


我是在NC STATE就读的小A,参加了25000美金一年的、浙江大学与NC STATE联合办学的项目。

 学校就读体验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是浙江大学最老的校区。虽然浙大牌子够硬,也非常知名,但是校园设施陈旧,杂乱,已经全无了大学校园该有的样子。

反而因为优胜的地理位置,它变成了许多单位开会的地方,变成了饭馆的藏匿点,变成了周边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教室变成了补习机构的中心。

剩下的寥寥无几的教室,上课的都是合作项目的学生,和零星几个浙大博士生。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共享着为数不多的空间。有时候还会因为上面老师的通知不到位,导致教室分配的矛盾。

(浙大老校园,作者供图

宿舍是四人间的老房子,虽然不是破破烂烂,但是不难看出它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风雨雨,陪伴了许多代同学成长走向社会。床架的缝隙也是锈迹斑斑,一点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因为上一秒在床上打了个滚,下一秒床就不堪重负

还因为网课时间不统一,住在一个宿舍的小伙伴虽然都带耳机,但还是很容易吵到彼此,本来就不是很好的睡眠质量,又一次遭到重创。

校园的图书馆变成了艺术展专用地,只有很小的部分用作图书馆,并且大部分书都是古董级别,而真正有用的书,大多都被运往了新校区。运动场杂草丛生,看台上栏杆也已经是锈迹斑斑。每天也就寥寥几位老先生在慢跑。

(浙大老校园,作者供图)

反观浙江大学为自己的同学提供的新校区。

(浙大紫金港校区,来自大学官网)

校园设施齐全,黑白分明的柏油路上规划完善,自行车有自己的车道,机动车有机动车的双向四车道。三五成群的小姐妹,好兄弟骑着车笑着闹着,新鲜的活力充满了校园。

吊顶式的游泳馆由三根直插云霄的柱子支撑了起来;穿插在学校里的人工湖还有河道,成为了皮划艇社团、龙舟比赛开展活动的地方;内部加压充气的球场从外面看还以为是一个外星人实验基地,两块并排坐落的灯光让球场亮得毫无死角。

最后就这样一对比,心理落差确实不小。

(浙大紫金港校区,来自大学官网)

 真实学到了什么?

学到的新知识,真的不多

除了线下的数学课更具有挑战一些,考试更难一些。其他知识都可以通过线上课学到。来说和在家网课的感受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如果你来自一个小城市,能到大城市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节奏,总体的收获也肯定会不少。只有体验了不同的城市,对各个城市才会有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体验中拓宽自己的眼界。

但花25000刀来达到这一点,就真的不是那么值当了。

(浙大紫金港校区,图源作者)

3
参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项目的小B


高中半年的网课就已经搞的我心态崩了,结果在RIT就读第一年疫情还没结束。听说我们学校跟北交大有合作项目时,我毫不犹豫填报了项目的申请表。

满还期待来到这个距离家乡3000公里的城市,看着蔚蓝的天空和家乡永远看不到的大海,我觉得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心底里觉得,终于不用再上网课,终于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大学生,和其他人一起实地上课。

但一个学期过后,我就后悔了。

 夜里上课,白天睡觉 

虽然说是到北京交通大学去上课,但实际上是去到了山东省的威海校区。

线下的课程只占总课程的两成,大部分的课依然是留在了线上教学。一周才有两节的线下课程,更是可上可不上的状态,就算是连续几节课不去,老师也不知道。

如此的教学质量,更是收取着一学期10w人民币的高昂费用。

宿舍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相应的上课时间也大有不同。

白天没有课,我就在宿舍里躺着,晚上要上课,我就在宿舍里坐着上课。这样畸形的课程安排导致我和室友的冲突也是频频发生。

有的同学起的非常早,有的同学又直到天亮才能睡觉。长时间的这样呆在一起,我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因为地区文化的细微差异,以及城市的差异,长时间呆在一起,价值观上总是有些别扭。

因为我和别人不同的作息时间,原来热爱的篮球、运动也慢慢的被迫转变成和网友打电脑游戏。

 失去了任何有意义的线下活动 

虽然校园里有活动可以去参与,但因为类似于访问学生的身份,我的线下活动也完全没有考核的要求;再加上睡眠质量的下降,更是没有力气去参加什么社团活动。

所以哪怕是线下,我依然没有机会去融入同学们。

想去周边找一些实习的工作来提升一下自己,但因为威海校区在很偏僻的郊区,大部分的设施依然在建设中,自然而然周围的街区更是没有什么商圈可言。周围连商店都寥寥无几

想要出去找小吃街,去看个电影那都是打车30分钟起步,前提还是打的到车的情况下。全新的校园就连体育馆还没有盖好,大片大片的空地都在等待着建设。

最后在经过了种种的尝试后,只好呆在宿舍里虚度着自己的时光。

没有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及线下的课余活动,这样的大学生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4
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虽然线上课程是很无聊,长时间网课没有社交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是线下的合作项目,一定是给你向下兼容的选择。一定不会让你去一个很好的校园。

2 线下的合作项目,一般是中介在中间穿针引线,自然而然中介费是少不了的

3 还是要自己实力过硬,不要贪图靠这样的毫无目的活动,就能够改变成绩不好的短板。

如果你依然想继续呆在你原来所处的学校,那么不要选择线下的合作项目,它让你的学分计算受到极大的挑战。

就算是线下积累到的人脉资源很有价值,体验到的生活也很有价值,但因为没有长时间的巩固,以及在疫情结束后就要离开原来所在的线下校园,自然而然的人脉也就断了。


5
我的思考


参与中外合作项目,虽然能够给予你足够的线下活动,而且也能够认识新的同学。但是最重要,且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 参与这样的线下课程是否值得?

  • 换一个地方进行自我学习,是否比宅在家里上网课要更好?


可能对于有的同学来说,线下的活动非常重要。认识新的朋友,并且家里也有足够经济实力来提供出去锻炼自己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参加线下的活动可能会是一个新的锻炼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能够在不同的方面上得到一种新的资源,花这个钱也许是值得的。

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同学来说,中外合作项目附加的花费对于家庭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如果呆在家里上网课,也许会缺少一些线下的社交活动,但是能为家里省下很多的钱。这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可能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网课。

大家如果确实要选择这样的项目,也可以根据我正文中提到的几个指标,多去实地查看,找一个相对更加适合自己的项目。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开心学习,学到真正想学的好的知识!

ps:本文的内容为作者个人体验,大家在选择任何项目时,请以个人情况为准。


-End-


作者 | 小猫球
一只就读于NC STATE 的网课猫~


排版 | 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