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择校,很多家长都已经把U.S.News排行榜翻来覆去地研究了很多遍,不说倒背如流也算得上是相当熟悉了。
诚然,在孩子申校的问题上,对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们在评估挑选一所大学时,综合实力之外的附加值——教育回报率(Return on Education)也是择校标准中非常重要的part。
在教育成本、生活成本都飞速增长的现在,留学规划不谈就业和薪资,再美好的诗和远方都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有位家长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花这么大力气送孩子出国读书,增长见识是一方面,但更希望他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就业前景好的工作,毕竟未来的路还是得靠他自己来走。”
那么,究竟哪些大学回报率最高,哪些专业回本最快?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相信很多家长都还有些迷茫。
为此,明小藤特意整理了2021年 PayScale 更新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榜。基于大学和专业两个维度,深度分析本科毕业后的长、短期回报率和未来发展空间。
从这张榜单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早期职业收入:毕业0-5年的校友薪酬中位数
中期职业收入:毕业10年以上的校友薪酬中位数
同去年一样,毕业薪资排名Top10里的藤校依旧只有普林斯顿和哈佛这两所,且再一次被哈维穆德学院远远甩在身后。
而同样身为藤校的宾大排名14,达特茅斯和耶鲁分别排名17、18,康奈尔和布朗则排到了40名开外。
这个数据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的既定印象里,门槛最高、学术最强的藤校理应也是薪资最高、净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但它们并不是。
这种落差感就好像——
如果把全美大学当作一个学校,八大藤校无疑是尖子班里成绩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但最后毕业却混的还不如其他普通班的学生。
虽然世故,但现实确实如此。
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典型的就是哈维·穆德学院。
在PayScale榜单上,这所大学常年高踞榜首,已经成了一道奇妙的风景线,一直被忽视冷落的文理学院终于能在这张榜单上扬眉吐气。
这所大学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也并非偶然。
它是文理学院中为数不多的以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科为主的学校,并在这几个领域里都有顶尖的实力和不凡的成就。
与此同时,作为一所文理学院,它也开设了三分之一的人文课程。在锻炼学生硬核技术的同时,也没落下领导管理能力。
它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优秀的技术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技术型领导人才。这样来看,它不高薪谁高薪?
是什么在影响着大学”钱途“?
关注美国留学的朋友们都很了解藤校的个性——飘飘然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开个玩笑,但这也正能说明以博雅教育为主,代表了世界尖端教育体系的藤校培养出来的都不是一般的学生。
正如高晓松所说:“名校是镇国重器。而对于名校生而言,名校培养你,不是让你找工作的,而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相信真理!”
藤校的意义就在于此。
无独有偶,耶鲁大学招生官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需要你有所追求,需要你关心的事情比自己本身的意义更大,需要你跟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文人风骨,心怀天下,在这方寸之地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藤校“不挣钱”,自然还有专门挣钱的大学。
说“钱途”怎么能不说商学院?
所以巴布森学院 明小藤绝对不会放过。
巴布森比较特殊,它主要致力于商科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养上,因而不参与US.News综合大学排名。
然而该校的创业学及企业管理学课程连续26年位列全美第一,超过哈佛,宾夕法尼亚,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开设同专业的顶尖商学院。
闷声发大财,用来形容巴布森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很多同款宝藏大学都并没有出现在我们熟悉的榜单上,这需要我们避开藤校、名校光环,耐心寻找、挑选和匹配。
表格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数据——STEM学位占比。
翻译一下就是:谁培养出的有STEM学位的毕业生最多,谁就能拥有最高薪、净投资回报率。
表格显示,常年高踞榜首的哈维穆德学院STEM学位占比高达85%,排名第2的MIT占比达69%,排名第5的加州理工则占比高达97%。
由此可推测:美国大环境下,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回报率,技术工程类的人才都是更吃香的那一批。
榜单中排名最高的工程院校大多都以STEM细分行业为主,教学中重视与实践结合,目标更明确,职业规划更清晰。
在大趋势的推动下,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起薪高、回报率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榜单上的大学除了军事类的比较特殊外,几乎都被加州和波士顿所包揽。
这些大学多数位于东西两岸沿海经济繁华地区,有利的地理条件则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环境。
比如U.S.News排名第53的圣塔克拉拉大学,在STEM占比很低的情况下,依旧高踞PayScale大学毕业薪资榜的第8名。
这种特殊性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硅谷的心脏。
位于加州旧金山海湾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大学,坐落于全球盛名的硅谷心脏地带已有167年之久,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硅谷科技行业雇主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天生优势可遇不可求。
可好地方也不是谁都能占的,美国的国家性质则决定了精英阶级才是真正支配绝大部分资源的那一批。
综上所述,一笔好的教育投资正如世间所有的商业判断一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握好这几个要素,怎么选都不会出错。
大学细分下的专业”钱途“在哪里?
要找规律,先看数据——
Payscale2021年美本毕业生薪资Top50专业
在这张表格里可以很清楚看到,薪资排名前20的专业中除了个别商科专业,几乎都是STEM专业。这说明STEM专业确实起薪更高、行业前景更好。
毕竟理工科短期回报率高这个规律是被所有人都承认的。其中CS、CE等热门专业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无数人追捧。
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同时,它们最酷,也最吸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留学生选择理工科的比例也是最多的。
工科数据是很好看,也并不意味着文科就没有任何的回报率,相反,十年后文科的回报率往往远超理科。
例如耶鲁大学、华盛顿和李大学,高露洁大学,卡尔顿学院和威廉姆斯学院等更具古典主义风格的文科学校都能培养出高收入的毕业生。
有一种说法很有趣:理科生毕业后都是在给文科生打工。
这并非是在挑起文理对立——理科对事,文科对人,而这确实是有迹可循。
虽然选择文科专业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确定自己梦想的职业,但他们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清晰的表达沟通能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站在一种宏观的角度把一些规律抽丝剥茧,再内化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驭人者先驭心,所以文科出leader的说法也并非无稽之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当下的效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为它付出一生的热情与时间。
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择校择专业?
中国人从骨子里就带有一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执念。
中国学生也是如此。
据《纽约时报》称,并不是所有美国高校都这么受到中国学生的追捧,一边是藤校挤破了头,另一边是不那么知名的学校无人问津。
很多跟藤校调性不匹配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其光环才去申请,这并不是背水一战的孤勇,而是没有找到自身定位的迷茫。
鞋子好不好看并不重要,合不合脚才能决定你到底能走多远。
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打破“藤校崇拜”的既定印象之后,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理智地看待它们头顶上的光环,申校的时候也就有更多的考量。
不可否认,顺应大趋势去选择最火的专业和最热门的大学,才是众人眼中成功的标配。
但我们必须允许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天生就有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东西。
他们喜欢的东西无人问津,他们喜欢的专业很难找到匹配的工作……
但那又怎样呢?所有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谁能断言未来的某一刻,不会正好出现一种新兴热门的工作与之相匹配呢?
打从心底就不喜欢的专业,从一开始就是Hard模式全开,接受困难还学得痛苦。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月亮与六便士“
当我们在谈教育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有人说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自我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有人说是增益见识,以俯瞰天地之大。
但更多的是跨越父辈的阶级,再出一个“寒门贵子”的奇迹。
冲着未来的就业前景去挑学校挑专业是人之常情,谈钱不丢人,也不庸俗。
毛姆写:“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六便士”是平凡生活,“月亮”则是我们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有人仰望星空,就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行。有人要追求伟大理想、崇高使命,就有人追求普通人的柴米油盐。
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愿我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如果你也想冲刺美国名校,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联系小助手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