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大读夏校,仅仅21天改变了我的选课轨迹和专业选择......

留学反包办阵地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 点 击「留学反包办阵地」关 注 我 们 👆




女神校太高冷觉得自己希望渺茫?

想丰富common app 上的活动经验?

不确定学校是否适合自己?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参加夏校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坦白来讲,夏校在留学圈也不断“内卷”的情况下,已经算不上简历上的亮点,逐渐向标配靠近——别人有你也不好意思没有。


然而,妥善选择学校和项目的话,参加夏校的那个夏天却会成为你整个高中生活的亮点和动力。




2019年,芝加哥,六月盛夏,有风。








机场初遇


我拖着行李箱走进了奥黑尔机场的航站楼大厅。












正当我一边手忙脚乱地联系接机的老师一边整理行李时,一个同样拖着行李箱的中国女生走过来拍了拍我:

“Hey!你也是参加芝加哥大学夏校的学生吗?”

我连忙说是,和她一起推着行李箱边走边闲聊。

非常自然地,我在还没出机场的时候就交到了来到芝加哥的第一个朋友。我们一起找到接机的老师,一起办理入住,直到在宿舍楼门口分别。

ins风室友


我拿着房卡,走到了一个双人间的门口,满怀忐忑和期待的打开了门。

一开门我就震惊了:房间里没有人,一边的床空荡荡,显然属于刚刚到的我。

可另一边房间被布置的仿佛ins博主的卧室:这粉红的墙布,精致的梳妆台,一床的毛绒玩具,就说我室友是偶像剧女主我也能毫不犹豫地相信。












我傻傻地对着对面的床看了半天,脑子里跑过一万种可能性,比如——

“我是不是走错房间了,这么精致会不会是本科生的宿舍?那我的房卡是怎么打开门的…” 


就在我发呆的时候,门开了,走进来一个长得也很像ins博主的女生,我们很客气的聊了会天,并约好晚上一起吃晚餐。

室友是我认识的第二个朋友。

懵逼的第一节课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吃完早餐开始寻找上课的教学楼。

我对自己的为负的方向感很有自知之明,结果真的在路人和Google Map的帮助下还找了快一个小时!


走进教室里,发现不少同学已经到了,还不熟悉的我们连忙互相自我介绍,大家很快就放松下来了。

我选的课叫“Global Political Economy”,是一个课堂以讨论为主,课下作业以阅读和essay为主的标准 social science 课,讲师是研究政治的博士生F

F告诉我们想要拿高分就要积极发言,而积极发言的前提是完成前一天布置的阅读作业。

于是本发言困难户加阅读龟速侠在第一天就开始担忧了。

更令人绝望的是,夏校是个藏龙卧虎大佬云集的地方,我们上课的地方不是教室,那是神坛啊喂!

别人拿着第一天的两篇阅读就能结合历史和经济演讲个三五分钟,而我站起来只想说个“I agree.”
好在我认识了同一节课的小姐妹M,我们每天中午一起吃饭买奶茶,下课一起去图书馆读书,晚上一起走回宿舍楼。

和星星一起熬夜


第二天上课一起听课上的大佬和讲师F你来我往高谈阔论,然后见缝插针地完成课上发言的任务。

由于我阅读速度真的很慢,所以作业常常到睡觉时间也读不完,我就带着电脑到宿舍楼下的琴房里读。

夜深人静,我读累了就弹弹钢琴,弹累了就看看星星,连熬夜读书都变得开心。











打卡芝加哥


周末的时候我和M经常叫苦连天,芝加哥那么大,我们却只能在图书馆一起写essay,错过了很多探索这座城市的机会。

在我出发去芝加哥之前,一位老师欣喜地说他认为芝加哥才是保留了最多美国精神的城市,也是他最喜欢的城市。

因为他的话,我也对这座城市满怀期待,不甘心让这份期待被图书馆浇灭。

我和M忙里偷闲,去了必看的密歇根湖和难得一遇的Hamilton展。











芝大的梦与想


但平心而论,芝加哥大学的校园也很有魅力,宿舍楼旁边的奶茶店是我的减压利器。

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让我专注地做作业。 (By the way, 我们给这个著名的玻璃图书馆起了很多艺名:玻璃碗,水晶馒头,玻璃龟…)

三周里,我们一行人凭借着惊人的作业量打卡了芝大校园里的所有图书馆,虽然不能召唤神龙,但是在每个图书馆学习都有不一样的美好体验。

我也在三周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和感想,阅读速度也从乌龟变成电动乌龟。

 也是这三周燃起了我对社会学和政治的探索欲,改变了我高中Junior和senior year的选课轨迹,乃至大学专业的选择。

六月的芝加哥有风,有清晨的教室,下午的图书馆,傍晚的奶茶,凌晨的星空,和朋友的笑声。











2020年,美国,住家房间,雨天。

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坐在电脑前挣扎了一个小时之后,盯着屏幕上依然空白的Google Doc,悲愤地决定去睡觉。

疫情当前,学校也改成了网课,因为要考AP和SAT决定暑假不回国的我选择了一个线上夏校。

和芝大夏校以讨论为主的形式不同,线上夏校以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为目的,期间教授带领我们光速阅读了好几本莎士比亚来为写论文做准备。

整个项目算上我只有三名同学,我们互相不认识,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每节课都上演着“最熟悉的陌生人”。    


崴了脚的运动员


线上夏校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我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上课,听教授讲莎士比亚里的经典片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根据教授课上的讲解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论文可以围绕任何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展开,但必须具体到著作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情节。

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最磨人的阶段,就是论文的撰写了。每周我们会分别和教授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讨论,教授会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

如果线上夏校是一次跨栏比赛,我觉得我一定是个跑到第三个栏就崴了脚的运动员。


论文持久战


论文撰写阶段让我体会到了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钻研的不易。

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我恨不得把每一份都盯出洞来,期待着能对我有什么启发。

我常常在晚上靠着枕头读十几页的论文资料,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发现自己不仅不知不觉地睡着,连读过的几页讲了什么也忘了 。(睡眠真是最好的孟婆汤啊…)

一连几周,我都在和这篇十五页的论文打持久战——

早上起来就坐在书桌前和空白屏幕干瞪眼,结果十几个小时过去了,天已经黑了,屏幕还白着。


于是我自暴自弃地吃了两个冰淇凌,美其名曰为第二天战斗保存体力。

就这样一天写几行,空白的Google Doc竟然在截止日期之前也能勉强达到十五页了。我连忙又在细节的地方展开了一下,赶在deadline之前交给了教授。

看着密密麻麻的论文,我的成就感简直爆棚,一下子把前几周的挣扎都忘了,高兴得我一边吃冰淇淋一边在心里大喊:
线上夏校的体验是酸甜交加的,虽然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挣扎着多写出几个字,但在读资料灵光一现的时候和突然想到一个论点的时候开心得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论文撰写也让我对研究工作和bibliography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从未想到在JSTOR上被人引用的论文是作者用怎样的精力和时间结成的智慧的结晶。(大家引用论文一定要记得给cite哟!)

2020年的夏天,我对于疫情的应对方式是窝在房间里憋论文。
 
留学的夏天那么长,同学们不妨去夏校探索一下解锁完美夏天的更多方式吧~


-END-



作者 | 刘书君


排版 | 糖瓜

「留学反包办阵地最新消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