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小众/宝藏/全美顶级/就业王者,只招20多人......我!录了!!

皮卡蛋蛋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小藤荐语


今天这篇文章,小藤推荐家长们阅览。


大多数留学家庭在选校时,普遍认为Top30的美国大学是非常不错的;


选专业站在前景的角度,也会优先选择常申、热门专业;


但小藤不得不说,这种选校选专业的方式,是带着很明显的“中式思维”的。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同学,在同时拿到Top30和Top50的录取后,选择进入了排名50开外的学校就读。


因为她觉得她找到了一个如同“专门为自己开设”的专业,即使这个专业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即使里面只有一个中国人;


她为何会做这样的选择呢?做完这样的选择她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我们自己该如何寻找自己的“Mr.right”...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有些小众专业,

学了能打开整个行业的大门



雪城大学的 Bandier Program 于06年开设,是本科实力最强的音乐商务项目

该项目每年仅招收25名左右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商业、市场营销、创业和媒体研究在内的全方位学习实践音乐产业的平台。

要是哪位雪城大学的学生说'我在参与Bandier Program',那么音乐产业圣殿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     ——雪城网




还记得第一次做实习面试的时候,HR让我做自我介绍。


在此之前我准备了很久的专业介绍,脱口而出的却是“传媒专业”。


我的专业非常拗口且小众,所以在绝大部分面试时,我得往大了说。


我是一名在雪城就读小众专业的留学生,专业名叫Bandier Program,与它相遇的契机可以说是我命中注定的缘分。


1

从迷恋电音到申请这个专业,

一切都好像是命中注定。


我非常喜爱电音,从初中就开始参加了第一届百威风暴音乐节,那时候的headline还是未过世的avicii。


我所有音乐会的票根


我就读于上外附中的高中和初中。


对于体制内来说,课外活动的追从是比较少数的,大家把时间都花在学习的正经事上,也使我的学生时期缺少了那么几个能够交流音乐的机会。


但是我总是觉得不甘心,我觉得电子音乐其实没有现如今社会上的那么污浊,或者说不纯粹,我便萌生了举办学生电子音乐节的想法。


我参加过不少音乐节,所以对于举办流程也是比较了解的。


因为当时很喜欢一首叫unique的歌,所以我把我的电音节命名为Younique。



关于音乐,每个人都会有很特别的想法。


第一次举办,因为资源有限,我找了一家lounge,请了一些本身就做音乐的朋友。


这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也因此相识了更多在小众音乐圈混迹的前辈们。


因为这些前辈,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用再一个人孤独地去电音节。



第二年,我有机会与摩登天空合作,然后举办了Younique第二届。


从策划、宣传到最后落地,都是我一个人。


其实能够孕育出这样属于自己的音乐活动,真的有种圆梦的感觉。


电音节现场


我当时非常佩服自己的能力,同时下定决心——


未来大学的专业学习方向一定是音乐相关的策划或者商业活动,因为我感觉自己非常有这方面的天赋和热爱。


后来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经过中介的推荐,我知道了 bandier program这个专业。


bandier program=music+business,专业的全称是叫recording and allied industry。


我当时看了专业简介,感觉这个专业简直就是为我而生的,立马就决定ED这个学校了。


其实我的托福和sat在当时是算比较拔尖的,完全可以申请排名更高的学校。


但最终也是因为自己的初心和一腔热血,我选择了雪城。


最后,我也真的申请成功了!


2

作为这个专业里唯一的中国人,

交流是课程中最大的困难。



作为这个专业中唯一一个中国人,我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写作业。


大部分时间我都习惯一个人相处,跟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交流,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音乐版权课的难度最大


我上半个学期的版权课成绩特别不理想,因为我没有和外国同学们社交去讨论课堂知识。


意识到这点后,我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和一些外国朋友打招呼、加入他们的话题。


照片来源雪城官网


久而久之,我交到了一些不错的朋友。


经过不懈地努力——我一边去到professor的office hour,一边和外国同学共享了study guide后,我后半学期的成绩得到飞速地提升。


最终,我攻克了最大的学业难点。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决定迈出的那一步,我在外国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对于study guide 有着跟我完全不一样的诠释。


3

与美国 independent singers做同学

是种怎样的体验?



你能想象和美国当红艺人一起上课的经历吗?


美国小众音乐家Clairo是我们专业毕业的,我们每周一次的专业分享大会上,有一次就邀请到了她。



她给我们分享了她在bandier就读的一些经历,以及自己为何选择辍学去完成成为歌手的梦想。


有许多名人同学毕业于我们专业,有当红DJ组合The Chainsmokers成员Drew Taggart。



Bandier是由Sony的一位执行总裁兼任主席Martin Bandier命名的,有许多来自Sony的音乐资源


我有一位同学ins叫 jackson.velli,他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编曲写歌,下课后去学校的录音棚发歌,sony帮他发行了几支MV。


他是我每天上课下课的同学之一,我经常感到amazed——


原来美国 independent singers就在身边,那种距离他们只有一步之遥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4

人们对小众专业的误解,

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小众专业的误解,其实大部分人都持有 —— 


“小众专业就是为了去好学校故意填没人去的专业”

“就是读了也找不到工作的专业”

“就是社会不太需要的专业”


既然都说是小众专业了,大家了解得少,存在误解自然是必不可免的。


像我的专业性质就很少有人知道——


Bandier Program=


音乐产业链+知识产权+创业学+经济

+商科+传媒



它是一个融合性极强,并且有些矛盾的专业。


明明都没多少人听过,但它又偏偏融合了商科、创业学、传媒等非常热门的因素,所以它的就业范围也比人们想象的要广得多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找实习时,我既可以找法务相关的知识产权领域的,也可以找传媒学下面的广告领域,就业范围其实是相当广的。


所以说,小众专业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误解真的只是人们自以为推断出来的。


没有专业会找不到工作的,有供应就有需求,只是需求的多少。


像工商管理、金融等这样饱和的“万金油”大专业,近几年难找工作也是出了名的。



专业大、学的散、人也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想要真正应用起来也是很难的。


相反的,可能有些小众专业的就业岗位没有那么多,但是它招生还是很精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就业方面也没那么迷茫。


有些小众专业的领域或许有些偏,但也不代表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毕竟我们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才能建立成一个多元化的社区。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找到跟自己的经历契合的专业是十分不容易的。


我知道许多同学没什么想法,然后选择了一个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但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专业;


也有同学像我一样冥冥之中找到了灵魂契合的专业,学的十分有节奏。


其实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小众专业,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走自己坚定的路就可以了。



作者 | 皮卡蛋蛋


排版 | 糖瓜


<end>


关于选校选专业方面的更多问题

添加我,小藤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