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小反最新文章企划——
「大佬访谈录」!
可以说,每个圈子都有一些让人从心里感叹“诶?这么优秀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吗?”的大佬,留学圈更是如此。
偶尔在匆忙赶路的间隙抬头看到他们的背影,有的人畏惧高山、丧气到失去斗志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则会生出无尽力量,努力跨越高山然后成为高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应当有此鸿鹄之志。
为此,小反开辟这个栏目,希望大家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只是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在看到他们身上耀眼光芒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采访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于2008年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发起设立,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和经济金融建模这6个学术方向。
设立金、银奖各一个,铜奖3个,优胜奖5个。
在国际竞赛圈里,它甚至可以与ISEF等顶级国际竞赛齐名。
对于圈外人来说,丘成桐这三个字一出来,就可以代表一切了。
而我们今天邀请来的小伙伴,在他11年级第一次参加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时,就悍然斩获唯一一枚物理银奖。
就是他!那个“皮卡丘”!
1、在颁奖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Liu Xue Fan Bao Ban
因为前一天没有收到电话,所以知道我肯定不可能是金奖。
所以第二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丘成桐颁奖的环节是从优胜奖开始,越往后心里压力越大。
一直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可能被念到的几率又越来越小。
我当时就每到物理奖公布的时候都心里一紧。
最后听到了我是银奖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的开心,开心到起飞那种。
真正上台之后其实脑子里比较空空的,主要在想的就是我现在上不上镜吧哈哈哈哈哈哈。
Liu Xue Fan Bao Ban
在我还没有进入国际部之前,我参加过一个提前批录取考试。
在考试最后有一个物理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一下校园,当时他说他也带丘成桐竞赛。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丘奖。
那之后就稍微查了一下这个竞赛是什么样子的,下一秒就“信誓旦旦”地说我死也不参加这竞赛。
后来因为大家都多多少少参加了一些竞赛,我觉得我也应该参加几个。
因为不太喜欢参加单纯做题的竞赛,所以我选择了研究型竞赛。
而当时是年初,只有丘奖可以参加。
咨询了我的指导老师之后,我决定参加这个比赛。
Liu Xue Fan Bao Ban
为了参加这个竞赛,首先我得找一个指导老师。
因为学校老师能够提供的专业性帮助相对有限,所以另外找一个校外的专业指导老师非常重要。
我当时就找了好多人,最后通过航模队的国家队主教练教过的一个学生(现在是北航的老师),找到了另一位北航的老师当我的指导老师。
其次,我的研究中有一个环节是使用CFD模拟,由于这个的计算量要求特别高,所以我还借了两台工作站放到家里算。
我的整个研究过程还包含了一个实际的实验来验证研究的有效性。
为了进行这个实际的实验,我首先自己制作了一个模型飞机,专门用来测试我设计的机翼前缘。
之后经过理论研究和CFD模拟,我选用了几个比较合适的规格并单独制作了飞机的机翼前缘。
在实际的测试当中,我使用了视频分析和数据分析来分析飞机的飞行姿态。
其中我还在飞机上装了一个小型的摄影机,用来拍摄我粘贴在机翼表面的布条以判断气流分离。
Liu Xue Fan Bao Ban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进行自主的科研,以前对科研就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当时可以说是比较无感吧,更多的是好奇。
这个研究也正好是因为我有一个航模的兴趣,然后在这里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就进行了一个自主科研解决了一下。(小反:凡言凡语)
Liu Xue Fan Bao Ban
说实话,我感觉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稳扎稳打,并没有什么比较突出的,也没有出现什么重大失误。
唯一一点就是在最后一轮答辩的时候,有一位教授问了我一个稍微偏门的知识,当时我没涉及到,所以没答好。
至于为什么评审老师决定把这个奖给我,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这个项目非常有个人特点吧。
我的研究是基于多年在线操纵航模方面的兴趣之后开展的,所以原创性比较好。
而且在创新性方面,我运用了一个仿生学的解决方案,可能这是另一个亮点吧。
Liu Xue Fan Bao Ban
科研比我想象中更加复杂和困难,跟我们一直以来的刷题然后考试不同,科研没有考纲没有复习卷子能让我们准备。
在科研上,每个人都是同一个起点,所有东西都得靠自己去尝试做出来。
我最开始以为定了课题之后只要能吃苦,很快就能做出来了。
确实得吃苦,但是很快就能做出来属于是天方夜谭。
在基础理论分析的时候,我就用了四五种不同的方式去分析。
在之后的CFD模拟方面更加复杂,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没有机会去很好地完善我的研究。
其实这个科研的经历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的不同的,这跟我一直以来接受的应试教育非常不一样。
应试教育只需要我们每天做题、刷题就可以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科研不一样,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完全不是我们每天做题就能学会的。
诚然,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有它的好处,但是相比较而言,我确实更加适合这一类非套路性质的学习。
我对这些更加感兴趣,因为它更考验一个人的能力而并不是你刷了多少题背了多少公式。
可能这也是我选择上国际部而不是走普高路线的原因。
Liu Xue Fan Bao Ban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拿一个金奖吧。
如果我能再提前半年进行这个研究,有更多的时间,或者说当时没有疫情干扰,我能去进行风洞试验的话,这个研究会更加完善吧。
当时我在晚宴上专门问过那些裁判我的问题在哪,他们说在决定谁是金奖的时候也纠结了很久。
最后因为我的研究还是有一点瑕疵,所以选择了另外一个小组。
Liu Xue Fan Bao Ban
如果真的说最想去的学校的话,斯坦福或者MIT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MIT,当时也是不知道有啥别的学校,就只是知道MIT是最好的理工科学校。
之后上了国际部,并且进行了一些school research之后,我对斯坦福也非常喜欢。
但是我并没有早申这两个学校,而是选择了去ed JHU。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上了JHU的工程夏校,然后觉得这个夏校的学习氛围和课程设置很适合我吧。
Liu Xue Fan Bao Ban
这些竞赛确实会让我更加competitive,在整体的竞争之中,占比可能只有20-30%吧。
毕竟更重要的还是标化成绩和平时的GPA。
竞赛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学校的成绩和裱花一定是重中之重。
就像大部分人说的那样,裱花跟GPA是进入名校的门槛,诚然又有很多低分高录的情况,但是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抽奖”。
所以,如果想更确保自己能够有一个好的大学,先把学校成绩跟裱花弄好才是王道。
Liu Xue Fan Bao Ban
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很清楚的未来规划。
在写文书的时候,很多学校都会问你你未来想干什么,你有没有什么未来的规划。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还没满18岁的青少年,对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不太现实。
当然那些非常determined的另说,我的话就想在大学学习工程或者物理,希望能从这些里面找到我真正热爱的事业吧。
Liu Xue Fan Bao Ban
首先一定要提前准备,提前一年到半年会让你的整个研究更加的充分,而且时间上也没有那么紧张。
其次就是列出来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不一定要完全执行,但是要事无巨细,全部列举出来将要做的事情。
这样的话你会对于你整个研究有一个比较好的整体把握。
即使你的计划可能会比较idealist,只要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就不会导致研究进行不完的情况,或者说研究都堆到后面只能草草收尾。
还有就是论文的撰写可以进行一点就写一点,这样的话你不会因为最后所有东西都做完了,但是没有时间写论文了而留下遗憾。
对于答辩,首先正装这个不用多说,其次就是可以提前多了解一些你这个研究相关的、涉及到的知识,因为可能会被问到冷门问题。
PPT的制作也要仔细,尽量少放字多自己讲。
大家有在规划和申请中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们的小助手明小藤,我们也会在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和您的交流。
(扫码即可添加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