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2025er:这个专业,中国大陆仅录取2人......我!录了!!

山芋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Hii,我是今年录了牛津经管的山芋!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是A level学生,2017年进入国际教育体系时第一次听说经管,2020年12月正式确定申请,2021年12月结束面试。


因为总是虚得慌,所以做了很多活动,刷了很多题。一直保持着能做都做能刷尽刷的心态。



英本申请到最后,埋头于申请数据的我终于认识到,牛津所注重的,不过是学术能力+所谓可教性


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学术能力的提升加上一些技巧会让人觉得你是有可教性的。


总而言之,我的想法是牛剑申请,无论是什么学科,只要找到特定的方法的,都是可以突击的哇!!


如果你申请英本,我会在下面分享如何突击考试的办法,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1

申请不可复制,

道路却似乎可以相通

                                             

英本尤其是牛剑申请有一套和高考一样清晰的标准。


清晰的标准下必然会涌现同质化考生,如何既满足标准又能表现出色,可能就是想要被录取的那4%的人需要琢磨的部分。


牛津官方列出这四项:ps, reference letter, 笔试,面试。


对于申经管专业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份主经济或主管理的文书笔试TSA三十分钟两位教授的经济面试+三十分钟两位教授的管理面试。


似乎样样都不做错就能拿到offer……




Personal Statement



PS的难点是如何在很短的篇幅里,同时塞下对学科的了解和个人的闪光点。


有人会说牛剑都是学术学术学术!


但是personal statement最重要的难道不是personal吗!



如何让两者平衡是一件需要巧思的事情。


经管一般采用的是主经济的模式:


2段关于经济,1段关于管理;或者是用课外活动/领导力展示来表现对管理方向的兴趣。


也可以反过来写,用主管理的写法。


PS的重点就是: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与篇幅内塞下自己的故事、理想,展现一个比较出彩的人物形象。



笔试TSA



笔试TSA难点在于快速英语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也是可以练出来的。


基础比较薄弱的申请者需要有针对性的、长时间的练习。


经管tsa筛人简直恐怖,有兴趣的申请者可以去查一查同一场TSA考试每年经管和牛剑别的学科筛人的分数线分别在哪里… 



对于没有系统学过critical reasoning的同学,笔试唯有多练,反复练,抓住薄弱点进行学习。



面试



面试的准备则有一句口口相传的老话:功夫在平时。


这话听起来和“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似乎没什么差距,让人直呼头大……


可准备起来,又的确是这个道理(暴哭)。



面试三十分钟能考到的题目实在太多,不同的导师会有不同的风格;


管理面试更是难以捉摸,从上来读paper到让你教professor滑雪弹琴,在准备阶段就让人直呼头大。


以下是我的面试实录片段:


(节选自作者个人公众号:山芋储藏室)


从突击面试的角度上讲,需要三个月左右的针对性练习,针对经济管理各个题目做出基本的了解。


想要深度的话,可以在阅读书目、博客,paper中获得,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经济论文比赛的方式强制获得。


总结一下,面试强调这两点:


一是深度和广度。


对经济管理都要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每个题目上都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是应对简答题最好的方式。


二是论心态的重要性: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包括前期准备期间的心态,后期准备面试时的心态,面试过程中的心态。(可能会再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下没有很多passion居然也能上ox的可能性)。


这个是决定可教性的关键因素。


2

我在申请中遇到的困境...


似乎写英本申请分享的兄弟姐妹们(包括我哈哈哈)都喜欢分享比较顺利的事情。


的确,在拿到offer时的不敢相信、喜悦和惊讶之下,以前发生过的所有大事也不算事情了。


在这下面分享一些我在刷题、准备经管申请的路上遇到的一些难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经验参考!



困境1:对经管并没有那么热爱


牛剑非常强调对学术的热情,可我似乎是个对经济和管理这两门学科都没有特别的passion的人。


我属于是”数理天文好像真的学不下去了+文科艺术遭到家人强烈反

对+申英国还是商科实在“式的逼上梁山。


在申请途中,我总是陷入自己不如同时申请的朋友们的茫然。


经管实在是太卷了,虽然早早以功利的心确定了要申请经管,在短短两年里,出于一种躲避竞争的心态,我在申请路上先后认真考虑过——


牛津音乐&剑桥土地经济&牛津工程&牛津音乐&牛津东方研究 (梵语)。


每一次都是做了很久的research,每一次似乎都下定决心又纠结万分,对经管真说不上用心专一



当时我审视自己,自觉对牛剑的执着源于他们的社团,源于在九年义务教育里养成的习惯,源于希望给家人送去一个好消息的心;


似乎单单不是为了学术。


这样的三心二意其实反过来又让我降低了很多的自信心,增加了无数的焦虑:


牛津会要你这种什么都感兴趣的人吗?


经管申请那么卷,怎么会需要一个连自己的未来都想不好的申请者?

 

患得患失可能是每个“心思不纯”的申请者都会遇到的坎吧。


我个人的解决方法是,对于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所谓“心结”,最好找专业人士—— 


当当当,心理咨询师。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可以和我咨询半年,每周一次的咨询师。


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而且也可以找到一些认识自我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悦纳”自己(?);


通过别人的眼睛从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也可以去和同学聊聊!大家都在申请季,自然也会更加重视。


其实我后来的经历证明了,也许牛津真的不需要你对自己的未来看得很清楚。


在面试时,我直接告诉教授我对未来没有确定的计划,并且很喜欢这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我甚至还告诉教授我很喜欢民族音乐学,并且如果能来牛津希望能去上音乐课,教授们也做出了正面回应。



困境2:焦虑成常态


是个人都会焦虑。


申请季的苦难又显得格外明显:焦虑成常态,平和是奢望。


我缓解焦虑的方法是去寻找信息……


一般来说,我会去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搜刮一切和经管相关的消息,宛如一只疯狂囤货的仓鼠。



在英本申请上,人文社科本来就少于理科。


牛津经管因录取率极低,在中国(或其他地区的华人)申请者心里的分量无疑更少;


在经济大类里,资源(信息方面)也更多地向剑桥经济/土经倾斜。


作为一个喜欢挖掘和收藏信息的申请者,申请经管的长路给了我许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甚至到面试时,信息搜集让我有胆量管理教授前信口开河(bushi。


主要推荐的渠道是官方消息,不要觉得官方消息是免费的不好买的才香!善用google!搜索oxfor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3

被录取或者被拒绝,

都代表不了什么。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目标导向的申请者。


以前总觉得经管无望,绝对被拒,害怕其他什么的时候,我会对自己非常失望,自信力会疯狂下降。


两年走下来,心态却变了很多。


等待放榜也没有像等待面试邀请一样那么害怕。


这些都要归功于youtube上牛津大学耶稣学院Dr Williams的视频!


他是一位教政治的导师,自己被牛剑拒绝了两次。


他说:录取和拒绝代表着什么?


1.牛津并不存在于一个单极世界之中,在许多方面都面临越来越强的挑战。现在牛津也只在一些传统文科上才能说保持tier 0的地位。


2.进入牛津并不代表成功,没有进入牛津只代表这个学校和它的教培系统不是最适合你的。


毕竟tutorial这种一对一和一对二的模式也是有好有坏,不擅长tutorial也并不是没有能力的体现。


3.所谓失败从不显露,唯有人心才能让它滋长壮大。(竟和阿Q精神有几分相似之处hhh)。


尽管感觉有几分讲大道理的感觉,但这却是最说到我心坎上的话。


共勉呀!


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