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欧气档案
GPA:4.9/5
Rank: 1/447
大家好,我是今年被宾夕法尼亚大学ED录取的Jing同学~
很多时候一提到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原因,大家肯定会先想到高含金量的奖项和活动。
可如果要我大胆盲猜一波被宾大招生官喜欢的原因,我会觉得是我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分享一些我高中经历和申请过程。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背景和热爱的专业, 但我真心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到大家。
主文书:特殊的家庭故事&六点建议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亚裔女生, 就读一所公立美高。
三年级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定居在波士顿。我的父母在美国开了一家外卖店,所以,我每天放学都要去店里帮忙。
就这样的工作我一干就是八年,直到去年六月份。
我每天都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工作,然后凌晨才回家睡觉。因为我们的家庭条件,我从小便立志要通过知识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这段八年的经历很苦很累,可是我从未抱怨过。反而,这一份他人未曾有过的艰苦,其实是我最珍惜和感谢的经历。
理所当然,我的主文书讲述的就是我不屈服于压力和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就像我文书里写的一个句子:
My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 is not a barrier to success,but a launching pad that will only make me continuously push myself to improve。
我向宾大证明了就算我父母没有多余的金钱和资源,我还是可以保持年级第一的成绩,而且可以自己去寻找资源。
虽然没有竞赛金牌,但是可以通过主文书把自己独特的身份背景发挥到极致,向招生官展现一个更完整的自己,而并不仅仅是学生的我。
当然,我并没有向大学卖惨求怜悯。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无任何辅导机构。
第一次 SAT 考试才考了1400,但我从未想过要去刷分。
我个人觉得我的 GPA 和年级排名已经足够证明我的学习能力,而且由于疫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和场地条件去刷分,所以我就将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文书上。
对大学来说,像我这种有特殊背景的申请者,可能文书比一个 SAT 成绩重要。
不过如果有时间,我还是建议考高一点。
如果你遇到一个背景相似的对手,高标化分数还是会拉你一把的。
另外,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个主文书建议:
01. 最重要的:尽早开始。因为你需要时间找人看你的文章,提出意见。
02. 你写主文书的目标应该是展现你经验背后的意义以及它如何使你成长,而不是成就本身。
别把它写成你的简历,因为招生官更看重的是你个人的成长和反思。
03. 千万别为了取悦招生官,而选择一个你认为他们想读的主题。
04. 主文书不是学术论文,不需要刻意用 big words,尽量用一些平常说话会用到的词。
05. “SHOW NOT TELL” ——讲真事,真情实感永远是最打动人的。
06. 文书结尾部分,不一定非要一个happy ending,所有经历都是值得写的。
没有活动资源怎么办?
扬长避短、套磁...
毕竟申的是Top级大学,所以,优秀的成绩和文书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不想浪费父母的钱找中介和辅导班,我就养成了自己主动去寻找资源的习惯。
不以比赛为目标的“比赛”
从初中开始,我就通过网络搜索和学校老师,报名参加了几个绘画比赛。
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参加的比赛也就不是比绘画水平,而是比表达能力(消防安全,环保,种族平等)。
最好的成绩是在一次州级比赛中,拿到了州一等奖并奖励了一千三百美金。
那时候我非常有成就感,向自己也向父母证明了 I can rise above any situation,只要够努力。
可以遇到“大神”的套磁不丢人
所以之后在学校,我就经常跟老师套磁,一来是为了得到更多机会获取资源,二来也是为了拿到好的推荐信。
高一时,通过物理老师的推荐,我申请了:
Health Professions Recruitment & Exposure Program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学习到了很多关于 minority communities(少数族裔社区)的教育资源和医疗物资的差距。
虽然说我不是学医的,但这个活动体现了我对社会的关怀。
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位很nice的学姐,她不仅帮我写了推荐信,还帮我看了很多次文书。
高二的时候申请了:
MIT Onlin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y Program。
主要是学习应用数学和编程导论,这个 program 的录取率在10%左右。
主要从数学的观点研究股票低波动率的异常,这个过程中我也接触到了 MIT 的招生官,了解了一些大学申请的问题。
资源都是“人传人”
去年暑假参加了芝加哥大学赞助的:
2021 Young Leaders Summit,但因为疫情改成了线上活动(本来是可以免费去芝大玩几天的,特别伤心)。
虽然是线上活动,还是邀请了很多大佬(包括耐克和富国银行的领导)跟学生们交流他们的成功历程。
我在这个活动中认识了美国各地的高中生和本科生。
其实我的活动和很多申请者的相比,可能并不怎么出彩。
但因为我特殊的家庭、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体现的积极性、将资源利用到极致的方法,让可能不那么高大上的活动,变成了我最好的申请筹码。
为什么选择了宾大?
UPenn 的一切我都好爱。
我的 dream school list是 MIT 和全八所常春藤大学,原因很简单——名校就行。
我是去年年底做 school research 时,才发现 UPenn 的一切我都好爱。
宾大给学生的资源满分,这我就不多介绍了。
宾大的跨学科教育非常有吸引力。
本科生可以在宾大的 12 所学校中的任何一所上课。比如说我是被文理学院录取,我也可以在沃顿商学院上课。
坐标费城,一个充满文化和美食(比如说 Philly Cheesesteak)的城市。
无论是在独立厅 (Independence Hall)和自由钟 (Liberty Bell)学习美国历史,参观费城艺术博物馆,浏览Reading Terminal Market),还是在 Chinatown,费城总有新的领域可供探索。
因为我大多数都在波士顿生活,所以非常向往另外一个城市的生活,也很期待合作式的校园生活。
宾大和很多西费城公立学校都有合作关系,而且还有古罗马长袍派对,throwing toast (球迷向球场敬酒),春季嘉年华各种各样的活动。
无论是学术资源还是校园生活,都是我很喜欢的,所以宾大当之无愧就是我的“Best fit”。
宾大的附加文书
(Why major & Community)
最开始通过主文书已经讲了我的成绩、背景,小文书里也有一些内容可以分享给大家:
我是想学经济学的,但申的是数学专业。
主要是因为我高中课程和活动更符合数学,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只想着申请某一个专业,但你高中根本就没接触这邻域,你再怎么说热爱,你没证据啊。
美国大学换专业还是挺简单的,反正就是先进大学再说。
所以,在why Major里,我先介绍:
我热爱数学是因为数学题永远都有个正确答案,也提到数学能帮助我建立跨学科知识,帮助我更加了解世界怎么运转。
接着就聊宾大数学系的顶尖资源,具体我想上的某个课程,和希望跟某个教授做的研究项目。
BE SPECIFIC!!! (敲重点)
如果,你在小文书里把宾大的名字改成其他学校,然后读着还没问题,那你这附加文书对宾大就没意义了。
建议写小文书之前,好好做 school research——可以提到具体某个项目、课程、社团、教授等。
第二篇文书是你能带给宾大 Community什么以及它能带给你什么?
美国大学比较看重 diversity,所以我一开头就写:
“The community at Penn is supportive and vibrant with students vast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Even some casual conversations at English House would become valuable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me.”
首先你得知道校园 community 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自己以往经历去证明为什么适合你。
就互惠互利。
校友面试建议:从细节上共情
在录取之前,我收到了宾大的面试,但总觉得自己了解宾大的不够,所以在面试前一天,我又做了一次 school research,基本都是关于学生在宾大的体验和校园氛围。
我个人觉得聊感情方面的点能帮助拉近我跟校友的距离,就建立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别重复你 application 上的内容,白白浪费一个向大学展示你其他亮点的机会。
比如说,我表达了我对 Penn traditions 的热爱。
因为它可以让每个背景不同的学生都聚在一起,充分利用我们在宾大的时间,去建立社区意识和 close-knit community that will feel like a home。
校友听到后就很触动因为她说每次回宾大,她都能感受到家的那种亲切感。
Why Upenn 肯定会被问到。我提到了宾大的学习和精神健康资源,社区服务机会,亚洲人社团,以及费城提供的社会学习经验。
校友还问了我的兴趣爱好,将来的打算,为什么宾大适合我,和我最宝贵的记忆是什么,我给大家准备了几条tips。
校友面试 tips:
01. 成为学校的专家,别聊大家都知道的事。
02. 准备常见的大学面试问题,但别背答案 —— BE GENUINE!!!
03. 校友会希望你问一些问题。
04. 面试结束后,给校友发封感谢邮件
05. 这个过程,就好好放松,别绷住自己。
被拒之后依然“冒险”申请第二次
虽然,我是ED被录取的,但是我ED之前被宾大拒过。
我是用美国 QuestBridge 申请系统,与大家熟悉的 Common App 很像。
不过它有一个特点是,顶尖的美国学校(包括莱斯,麻省理工,耶鲁,斯坦福,宾大)会在这个系统上提供奖学金,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
通过 QuestBridge National College Match(国家竞赛奖学金 )申请,如果被大学录取,可以获得该大学提供的四年全额奖学金。
在美高的中国籍学生也可以申请。
通过考核选拔,我晋级了QuestBridge决赛,并得到了 “提” 提前申请宾大的机会(是比ED还早),录取结果12月1号公布。
但那天可以说是我长这么大,人生中最低谷的一天,我被宾大拒了。
从那开始,我就有点质疑自己,害怕自己连保底校都申请不上。
但其实心里非常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努力总不能白费。
我就安慰自己说:
“我是被宾大的钱拒绝了,宾大还没真正拒绝我。”
当时,还想过ED 波士顿大学,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就冒险冲了宾大,也做好了被拒的准备和 之后 RD 的申请。
我一直提醒自己:
rejection is just a redirection,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够出色,而有可能是因为那大学环境不适合你,so why not 再尝试与你更匹配的学校。
之后就到了12月16日,晚上7点,我打开 portal 但迟迟不敢 view update。
犹豫了19分钟后,鼠标 click 的一下,我下意识的用手遮住眼睛,然后数着 three, two, one。
一睁眼就看见了屏幕上飘下来的小彩旗,一声 I got in 之后,我哭地稀里哗啦,当时还录了 reaction video,全程在哭哈哈(bu shi)。
我经过被拒之后再被录取,好像更加明白了人生就像心电图,有起有落,脆录和被拒都是一种人生考验。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浪费任何的可能性,赌一把也没关系的,不遗憾就行。
最后还是想告诉大家一句都听过的话: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家庭背景,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祝大家都能去到想去的学校,加油!!!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有任何关于竞赛资料的疑问,
或者想进行竞赛评估,
欢迎添加我们的小助手免费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