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形势影响,英美混申在留学圈可以说是越来越火爆了。
很多美本留学家长都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教育质量同样顶尖的英国大学,国内众多高中都在比谁更先集齐“哈耶普斯麻牛剑”录取。
在大家心中完全不输美本大藤的牛剑也展现出了对中国学生格外的“偏爱”。
牛津和剑桥发布2022年秋季入学本科新生录取结果——超500名大陆学生被录取。
这么一看,相比于同档位的美本藤校“抠抠搜搜”地发放offer,牛剑就显得要慷慨许多。
不少家长都在问:“这是不是说明牛剑更好申一些?和美本申请有什么不同吗?”
为此,我们特意去采访了今年被剑桥最火爆专业——自然科学录取的L同学,聊一聊他在申请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希望这段真诚的分享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家答疑解惑。
本次我们依然沿用Q&A+Summary 的形式来为大家呈现——
A:牛津和剑桥在英国大学中肯定是数一数二的,于是就打算冲一冲。而在牛剑中我选择了剑桥,因为相对来说剑桥的理科比较强,而且剑桥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专业Natural Sciences。这个专业在第一第二年可以同时学习多门科学,广泛探索,在确定自己真正有激情的领域之后再从第三年开始逐渐缩小学习范围。我就是同时热爱很多门科学,并且自己也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将来要具体学习哪门科学,所以剑桥的这个专业就非常适合我。
Q:英国和美国大学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在申请中有什么区别?申请英国主要就是一个personal statement可以申请五所学校,然后根据各个学校的要求看需不需要笔试和面试。而美国就麻烦很多,(最好)需要考SAT,要写活动列表,要写一篇比较具有故事性的主文书,基本上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小文书,有的甚至需要很大的脑洞。美国也比较推荐面试,但是美国的面试主要是general question,比如关于领导力、课外活动等,而英国的面试主要就是做题。总的来说,英国的申请主要注重学术,任务也相对比较轻,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学术之外的活动。而美国在学术成绩过关的基础上比较注重个人特质,过程也比较繁琐,也需要进行很多课外活动来展示自己性格上的长处。
Q:你有参加哪些竞赛?你觉得准备这些竞赛都值得吗?你觉得竞赛对你的申请重要吗?化学我参加了UKChO并且斩获了一枚金牌,但这也是我唯一获得的比较有分量的奖。物理我参加了美国的PhysicsBowl、英国的天体物理竞赛BAAO以及代表学校参加了新加坡物理奥赛SPhO,分别获得银奖、铜奖和铜奖。生物我也有一个小小的Regional honorable,但是因为是自学的,所以自我感觉也比较自豪。数学竞赛也非常重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参加AMC 12,而我也勉强晋级了AIME,虽然AIME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成绩。我感觉准备这些竞赛还是有点累的,可能因为我在IBDP第一年没怎么给自己规划,所以所有事情都堆在了IBDP第二年刚开学那一段时间。但是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奖项体现了我在科学方面比较均衡的实力,也在我的personal statement里面占据了一个自然段。我感觉竞赛的奖项不需要很多,大概每一个领域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就可以了,因为英国的申请并没有专门的地方去填奖项,而personal statement的字数也是比较宝贵的,不需要列举很多。
A:我参加的是international interview,和一般人选择的college interview不太一样。这个面试进行的时间比较早,大概就在十月份左右,甚至在笔试之前。我本来还以为他会问一些general question比如为什么申请剑桥,或者关于personal statement的一些内容,但是一上来就是做题。面试时间大概在35分钟,问了我一道纯数学,一道纯物理,一道数学物理结合的题目。(剑桥的自然科学可以选择物理或者生物方向面试。)面试下来自我感觉还行,题目不是特别难,但是有一些低级错误。International interview的好处是基本上人人都能拿到,不看笔试成绩(因为在11月的笔试之前),在之后12月大家都在等college interview面试通知的时候可以舒一口气。International interview只有一场并且只有一个面试官,不像college可能有2–3场,并有多个面试官(社恐福利)。缺点是因为只有一场,所以如果没发挥好的话就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Q:从你自身和身边同学朋友的情况来看,你感觉今年的申请难吗?为什么?A: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今年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学校大概有四五个申请牛津剑桥的,但是只有我被录取了。从我加入的申请微信群来看,今年很多笔试分很高的人都被拒了,其中甚至包括大奖获得者。可能现在英国的学校也开始比较注重除了成绩之外的方面了。比如在personal statement里表现出的对学科的兴趣,因为现在成绩好的越来越多,大学也需要在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特别是我这一届的IB成绩都非常高(由于分数线被降低),高分太多也不利于让自己stand out from other candidates.

Q: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你推荐学弟学妹混申吗?混申需要多做哪些准备?时间如何分配?A:由于现在国际关系、疫情等一些因素,保险一点的话可能还是混申比较好。比如如果美国的签证不成功,如果混申的话还可以选择去英国或者其他地方。当然混申需要付出更多,英国美国的任务都需要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学业不落下。我当时就总在想,如果我不申美国,完全可以早早躺平,因为申美需要写很多篇文书、活动列表,还要花费不知道多少时间准备SAT,但是这一段时间如果坚持下来了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我感觉在我的申请过程中英国只占了一小部分,就花了两个星期修改personal statement,再加一个星期准备面试以及一个星期准备笔试。美国则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从四月份开始准备SAT一直到第二年一月RD结束,一直需要绷得很紧。
Q:回看申请季,你最想分享给学弟学妹的经验是什么?我在IB第二年才开始做所有关于申请的事情,包括参加大量竞赛和志愿活动。IB第二年又非常忙,所以我就得把时间表安排得非常紧凑。最要命的是SAT,因为SAT隔很久才有一次考试机会,所以如果一直没考到自己理想的分数然后去考下一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就是五月才考第一次,然后终于在第三次(十月)考出了不错的分数,刚好在ED截止前出分。我觉得SAT可以在高二就开始尝试,然后中间多准备准备,隔长一点时间再去考第二次。雅思托福可以在SAT之前就开始准备,因为它们相对来说难度低一些,可以给SAT打下基础。再就是可以早一点在有空的时候多去查一查校,提前确定一些自己喜欢、想申请的学校,这样可以节约定校时间,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些资源以便为小文书提供素材。
结合L同学的分享,我们又整理了一下导师及官网给到的信息,总结出剑桥申请的3个小启示!
首先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同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大学,它们只有申请流程的不同,而并无申请难度的高低。
与普林、哈佛5%左右徘徊的录取率相比,牛剑动辄15%以上的录取率确实会给人一种“它们好像挺好录”的错觉。
但简单进行录取率和offer数量之间的比较,其实是偏颇且无意义的。
相较于美本的多选多录,英本一次只能申请5所学校,所以能力不够的学生不会浪费名额去冲牛剑;
而牛剑这两所大学在申请的时候具有排他性:即学生只能申请其中一所,所以想申牛津的学生不会再申剑桥。
也就是说,申请池里的原始过筛率很高,申请者基本上都非常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拔高了录取率。
所以,想要申请牛剑的同学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踏踏实实搞好自己的学业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众多学子的梦中情校,剑桥的学术要求可以说是申请路上必须翻越的一座高峰。
我们先来看看申请剑桥需要的语言成绩要求和A-level。
剑桥要求申请者的雅思总分不低于7.5,且单项不低于7.0;TOEFL IBT总分不低于110,单项不低于25。
(来源:剑桥官网)
剑桥官方的A-level成绩要求是A*AA-A*A*A,但也要取决于具体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有超过6000名被拒的牛剑申请者A-level成绩都在A*AA。也就是说,这个要求仅仅只是门槛而已。
不得不感叹中国学霸实在太多了,不管哪国大学招生,中国总是最卷的。
所以,英国大学招生官们也会选择在成绩的基础上,从其他方面来对申请者们做整体评估。
就像L同学所说,英国大学好像也已经开始注重学术之外的方面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思考一下:除了保持学术硬实力之外,我们在其他领域还有什么亮眼的成就?
英本面试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当你打开门走进去的那一瞬间,面试就已经开始了。
你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考官评分的考量因素。
一位录取了牛津经管的小伙伴说:“面试的功夫都在平时,30分钟能考到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不同的导师还有不同的风格,深度和广度都缺一不可。”
所以就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同学都在面试这一关折戟。
但其实面试官的要求大多都不会那么“刁钻”,他们更多地想知道你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这就需要大家厚积薄发,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多多挖掘和收藏相关信息,对每个题目都能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不那么成熟也没关系。
甚至于当你陷入某个问题瓶颈依然不放弃思考时,你的可教性才会在那一刻完全地展现出来。
而这,也是牛剑最喜欢的学生特质——能教、会学、善思考。
最后附上我们制作的剑桥本科申请时间轴,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起来!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