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准备留学初期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这个申请季中同时收到了英美两国offer的同学们,也许都会纠结到底是去英国还是美国?
作为两个热门留学目的地,虽然都是英语国家,英美在生活习惯和教育系统上都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在本期的采访中,小反邀请了两位正在英国伦敦和美国(曾加州,现亚特兰大)两地就读的留学生Lala和Ed来解答一些常见问题。
希望能给正在考虑或纠结的大家一些真诚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Lala和Ed吧!
Lala
Ed
Lala
大家好,我现在是伦敦政经的一名大二的学生。高中在苏州某国际高中就读了A Level课程。
申请当时有过英美双申的经历,对两国的课业设置和文化都有比较全面对了解。当时我两个国家都收到了不错的offer,最后选择来英国伦敦读书。
这个决定有时让我庆幸有时又让我后悔。虽然我在伦敦,但是英国许多其他的地方,比如曼切斯特,杜伦和剑桥,我也去拜访了解过。
Ed
Hi! 我是Ed,现在是Emory的学生。
之前在加州UC某校读书,大三转学来到了亚特兰大,可以说对东西海岸两边的学校和文化都算比较了解。
申请阶段我只申请了美国大学,因为我高中就读的是美高。平时我一放假就往纽约波士顿跑,好吃好玩的地方我都知道!希望能和大家好好分享留学美国的生活!
01.准备申请阶段是怎么样的?
Lala:因为我就读的是英国体制的国际高中,顺着学校的课程首先读了两年的IGCSE,然后读了两年的A Level,也有人读的是IB课程。
如果要申请英国的话,只要再写一篇UCAS文书。
通过UCAS系统申请五所大学 (牛剑只能二选一)就算申请材料齐全了。
申请英国主要看中的是学术实力,对课外活动和平时成绩(比如校内的月考,期末考)的要求不是特别高。
我当时申请的感受是有些东西根本在申请的那个系统里没有地方填写。甚至我们的学校是没有GPA的,只有letter grade。
申请季一般会在学习A level的第一年(AS)考完开始,然后会收到conditional offer。
这个时候还不是决定性时刻,大学会要求你的A Level 最终成绩,比如AAA,A*AA。
如果你在收到conditional offer后,没有在最后的全球大考中达到大学给你的condition,那也是白搭了。
我有的同学收到了剑桥的A*A*A的conditional offer,最后少考到一个A*, 和剑桥擦肩而过了。
美国申请的准备我是额外准备的,总结就是SAT,SAT2,课外活动,托福和文书,准备开始的阶段要比英国早很多。
因为英国所有的学校只需要写一篇文书 (除非申请牛剑还要做separate application),而美国除了common app文书还要写很多小文书,所以我选校和准备上都要花更多功夫。
但是肯定的是,申请美国的确是比申请英国要耗时耗力的,而且费用也比英国贵非常多。Ed接下来可以为大家阐述一下具体过程。
Ed:我很早出来读美高,虽然托福语言分可以waive,但是我还是去考了。
考完了托福就开始准备考SAT,SAT出分后考SAT2 两门自选学科。
高中时我读的是AP课程,在我进入到大学之后帮我换了不少学分。
申请阶段,除了基础标化和平时的GPA, 我申请了大学的夏校,科研项目,平时的体育活动和慈善活动都做过。
我觉得一个人的extracurricular和ta平时的个人积累在申请美国大学上时特别重要的!
美国大学申请的平台common app和coalition两个大家用的比较多,UC的学校需要用UC的专门申请系统,写不一样的文书。
Lala之前说过英国一个申请季只能申请五所大学,而且牛津剑桥只能选一所申请。
但是在美国,一个人可以申20几所甚至更多大学,把常青藤都冲一遍也未尝不可,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干,毕竟人的精力很有限。
大家一般会在 junior summer 开始选校,开始写文书,申请美国大学就是你要申的越多写的就会越多,但是很多文书prompt相似,我当时互相套用了一下。
申请季开始的时候,一般大家会把自己的梦校申ED, EA留几所保底几所冲刺。
然后有的人提前上岸,有的人留到ED2上岸,有的人前期申请结果不理想,等到RD继续申请,快要夏天的时候出结果。
我当时就是后者,过程其实是非常焦虑而痛苦的。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总体还是很值得!
02.讲讲你的专业和课业难度吧
Lala:我在伦敦政经学经济。
课业强度非常大,考试时间都很长,很多要算要写要理解,对我来说英国大学和国内大学有一些相似之处。
它并不是一个给你平台发掘你自身兴趣的地方,而是为了未来的就业和求职培养人才的地方。我们学校的求职氛围非常重,很多大一的新生也会焦虑的找实习。
我想强调如果大家想去英国留学,必须在高中阶段就努力探索明确自己以后想学什么专业。
因为申请阶段的文书和选校都是要以专业做考虑和申请专业挂钩的。
但是,如果是申请美国大学,可以从学校本身适不适合自己出发,申请时甚至可以不用决定专业。
美国大学在通识教育上做的还是比英国好很多的。
有时候看到美国大学的同学可以学经济专业,但是又上舞蹈课,体育课,哲学课,电影课这样各式各样的课程,我也会小小后悔自己没有去美利坚。
但是说回来,因为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要学经济,伦敦政经这样的学校其实是最适合我的。也有很多美国的留学生会来我们学校做交换。
Ed:美国课业设置比较灵活,注重人文教育。
有从高中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一条路坚持走下去的,也有高中申请时候觉得自己想当科学家,最后却去学经济和creative writing的。
大一进去除了很多知道自己想学医学商学CS的人,很多都是一个探索阶段。
一般大学都是有一个GER requirement,在各个领域都要求你上几门课。
比如体育课上两门,写作课上两门,社科上两门,二外语言课上几个学期,之后再加上专业课的requirement,满足学分要求就可以毕业了。
但是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declare前会有prerequisite要上,有的大学里面有不同的学院,要申请进不同的学院也会要上专门的课。
当然还有一些想从UC一些学校或社区大学转学到UCLA,UCB的,他们还是要在大一的时候就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业计划,要不然会影响后期转学。
以上,我觉得美国大学就是自由和自律共存,可以在系统的约束内尽情的探索,但是你也不能超越他们的一些rules和prerequisites.
03.如果觉得去了学校又不合适
可以转学或者换专业吗?
Lala: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在英国国内换专业和转学都是特别难的。但我有认识从英国转学去香港的朋友。
英国大学里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喜欢那个专业,很多还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Ed:可以!大一大二都可以转学,大三转学就会有点困难,几乎没有见人大三转。
但是几乎是随时都可以换专业,有的直接换,有的需要申请再换。
换专业有可能会延迟毕业,因为专业课上不完,但是有的人可能也愿意这样,就可以在大学里多呆几年。
大致系统我知道的就是这样,不同学校会有些许差别,大家可以去学校官网,或者去找那个学校的校友多多去问一下!
04.对未来的学业规划或职业发展
上面是怎么考虑的?
Lala:我觉得大部分伦敦政经人都是想进投行,做咨询。
当然我认识UCL的一些学心理学和sociology的朋友他们的目标是考研而不是求职。
不同的人还是不太一样,主要看你学什么专业,在什么学校是什么氛围!伦敦还有一些时尚艺术类的院校,他们的目标肯定和圈外人又更不一样!
Ed:我觉得像Lala说的,这要看你学什么专业。
美国大学也有很多人是想进投行做咨询的做CS的,特别是本科阶段的商学院求职氛围非常浓,而且networking culture也非常重。
但是也有学医,学科学的,他们的生活重心确实是学业,想要以后进grad school。
总体来说就是找工作或者进grad school。
但是北美也有留学生可能人家里有矿,就是每天chill chill的过好生活,保持一个可以的学业,准备毕业了就回国的也大有人在。
在美国留学很多时候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干,比如除了课业自己去找实习找工作。
如果这些都不考虑的话,其实每天有特别多的休闲时间可以去探索生活。
05.留学英美在日常生活中
有什么异同点呢?
Lala:我觉得伦敦的节奏非常快,但是又是个大城市什么都有,想买什么去哪里玩都非常方便。
但不同的城市差别又非常大,曼切斯特就是个非常安逸的地方,一些更小的城市可能给你带来不同的英国体验。
如果说相同之处,我觉得英美对体育的重视,人与人的individualism,和当地饮食结构的不均衡都挺相似的。
英国人会更内敛一点,美国人会看上去非常开放open,但是大家都不像国内那么注重集体利益,更在乎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
还有就是英国人其实是很喜欢喝酒的,legal drinking age也比美国人早,大家都比较喜欢去酒吧。
Ed:我很赞同Lala说的,不同地方的生活体验也会不一样。其实我觉得纽约和伦敦差不多,只是伦敦的建筑更古典一点。
美国的留学生活会因为城市不同而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有公共交通出行稍微方便,有的地方没有车相当于没有腿。
饮食上也是出了名的不健康。
美国人也很喜欢喝酒party,同时有大麻文化。
虽然他们21岁才能合法喝酒,但是大部分美国人是不可能等到21岁再去喝第一口酒的,懂得都懂!几乎本土人人fake ID。
还有一个我想说的不同之处就是我觉得英国人要精致很多,穿的好看dress up其实比较正常。
但是美国大学生很多确实说实话有点糙,如果不在大城市,有时候我女朋友穿的精致一点,他们会问“what’s the occasion?”
06.疫情期间回国的政策怎么样呢?
Lala:要提前很久买机票才能有比较好的价格和直飞航班,但是也有飞机被取消的风险。
起飞7天前一次核酸,前两天一次核酸,起飞24小时内一次抗原,上传检测结果和其他一些证件拿蓝码,上飞机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Ed:可以说是堪比西天取经了。
机票难买,又贵又容易被取消,很多人都会走第三国转机。但是只能转机一次,不能转机两次,其他的和美国方面区别不大。
07.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
Lala:不管去哪个国家,最后还是要靠个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希望大家都有好的结果。
Ed: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自己在美国的生活。
美国就是一个一旦你适应了就感觉好像还行,虽然不是顶呱呱的生活,但是也能凑活过。
写在最后:
十分感谢Lala和Ed带来的分享。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是大家即将度过几年大学生活的地方,小反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决定。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留学道路,在申请季中有好的offer,但无论去哪,也不要忘记家的方向。
<end>
还有耶鲁、芝大、范德堡等
更多Top20录取案例分享
诚邀您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