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力量,也是衡量其办学质量好坏的一把标尺。而这点在国际学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普通学校的师资构成不同,国际学校会利用丰厚的福利来吸引优秀外籍教师。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国际学校时,会特别看重外教。
因为无论是在语言的衔接,还是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外教都能让学生更好地和国际接轨。
但随着疫情的爆发,频频传出了“外教集体出逃”的信息。外教一走,是不是国际学校就要逐渐淡出教育圈,不再吃香了?
01
“外教集体出逃”的消息发生在几个月前。
北京有名的德威学校的学前部副校长Matthew Hughes在没有和学校告知的情况下,带着孩子直接从北京搬走,回到英国。
这消息一出,顿时在家长圈炸开了锅,连学校都十分震惊。
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相关信息相继传出,比如:
德威不仅校长不辞而别,还有40多名外教也辞职了;
上海美国学校不仅校长也辞职了,还带走了一大批外籍教师;上海英国学校45%的老师都走了……
今年5月份IB、AP等国际考试都无法顺利举行。
近期,2023年韩国和新加坡考场AP考试已开始报名了,但大陆的AP考场只能校内考生报考,并且没有历史类科目。
所以社会考生和想报历史类科目的考生就得去到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大陆之外的考场参加考试。但按目前的防疫政策,考试能否照常进行还是未知数。
这一系列消息让各位家长和学生寝食难安,担心会突然被通知没有国际学校可以上了。
外教流失是疫情和谣言
从中搞的鬼!
外教流失果真如此严重吗?
今年4月份,香港福克斯传媒旗下的《ThatsShanghai》平台发布了一份关于外籍人士离沪计划的报告,有950名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接受了调查。
该报告表示,48%的受访者准备一年内离开,37%的打算等疫情结束再决定去留。而上述两类人群占了受访者总数的85%。
更令人关注的是,受访者中有44.2%的人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其中英文老师占20%,其他学科老师24.2%。
5月,路透社也在其论述疫情下中国国际学校面临外教流失情况的文章中提到:
根据中蒙国际学校协会(ACAMIS)旗下66所国际学校共3600名外教的意见调查显示,预计有40%的外籍教师年底会离开中国。
据了解,国内疫情管控严格,有些外国人不认可中国的防疫政策,再加上国内“双减”等相关教育政策对国际学校的冲击,加速了外教的流失。
还有不少学校的外教已经多年未和家人团聚,所以才不得不选择离职回国发展。
实际上,外教的流失比例并没有网络所说的那么严重。有的学校外教老师离职比例是在10%以下,有的在10%-20%的区间,这是一个正常变动。
并且不少离职老师所在的学校是大型知名学校,一般抗风险能力强,会提前做好因老师辞职而出现空缺的措施。
因此,仅凭一小部分的离职数据,就得出外教集体“出逃”显然是以偏概全的说法!
在各种网络声音交叉袭来的时代,家长和孩子更需要保持冷静并且理智思考。不要单凭未经核实的事件或者是道听途说的言论就轻易下定论。
国家发布严格审核机制,
确保外教质量合格!
其实国内对于外教的资质审查、聘用规则愈发严格,并不是说任意一位外籍人士都可以成为外教的。
大家所认为的“外教出逃”也有一部分是本身就不符合外教资质的人员。
近些年,有的黑心机构为了招揽更多学生来谋取利益,会聘请一些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或者是无业游民的外国人作为老师。
甚至,网络上一些外教老师不注重个人品德行为,不讲师德师风,对还是未成年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国内越来越重视外教的资质,并且为了进一步规范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了一个关于《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它对外籍教师的聘用资质、流程、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
《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将在教育领域工作的人员归入B类管理,这类人员必须具备最低学士及以上学历及2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而《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也对于外籍教师的资质做了进一步的细分。
并且最令人关注的一点是,机构聘用的外教,需要在国家的全国外籍教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进行备案,这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外教需要“持证上岗”。
除了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外教应当身心健康,品行良好,无犯罪记录,无传染性疾病和精神障碍史,无性骚扰、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等行为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疾病、行为。
从这一系列的详细规定可以看出,想要在国内成为一名有资质的外教,其实并不容易。
手续不仅繁杂而且要求高,严格的监管下,原本机构里不合格的“外教”自然就会被清退,数量减少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02
虽然外教是有一定比例的流失,但是目前的流动比率基本保持在20%的合理区间内,是一个正常的变动范畴。
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严重影响国际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况。
国际学校并不是
只依靠外教
一所成熟的国际学校会有完整的应对风险的管理体系,师资的构建也不会全然依赖外教。外教只是一所学校的表现,但并不能反映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之所以看重外教,是因为外教的教学方式、氛围和传统教育的不同,但这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看家长和同学们的选择。
从本质上来看,当家长们选择一所国际学校,更看重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是否灵活,是否创新;
会更倾向于小班的精英教育而不是流水线式的大众化学习;同时也会更看重课外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随着海归人才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清楚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具备丰富的海外留学经验,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因此也成为不少国际学校想要抢夺的优质教师资源。
综合来看,外教固然在国际学校发展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但是随着世界人才交流的频繁,教育信息的共享,中方教师在国际教育上也逐渐展露其优势。
中外教师之间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国际学校没了外教就无法前进了。
外教数量多并不能
保证质量合格
家长和同学们对“外教出逃”这一信息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在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外教的数量等同于质量。担心随着大量外教流失,国际学校教育质量会滑坡式地下降。
根据《2021中国国际学校薪酬报告》指出外教的平均工资是国内教师的2倍左右,薪酬福利都非常好。
但报告中也指出有50%的学校认为外教的整体薪资是含有较高水分,报酬和实际付出未能实现平衡。
因此从实际上看,外教的质量并不是说数量越多,教学水平的质量就越好,单以数量论英雄,是片面的看法。
外教能否在教育中创造出价值,更多的是看他们的专业能力、教学经验、责任心、教学热情等各个综合方面。
03
疫情在日后会成为常态化的存在,国际学校也不能维持以往的经营模式,如何在本土进行国际教育发展成为许多学校都在深思的问题。
不少国际学校会通过改变师资的结构,加强学校应对风险的能力,提供更适合本土学生学习的国际教育培训体系,呈现外教、海归老师、双语教育老师共同发展的局面。
随着对国际教育认识的加深,家长更加理智,已经不会将国际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是需要在本土文化基础上进行中西融合。
也更重视的是国际化思维模式的培养和提升国际理解能力,做好对未来多元化的全球挑战。
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们能够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去理解世界,综合素质能力也会更具有国际性。
这种新的发展格局是国际学校发展的新希望。
必须承认的是,外教流失是一种信号,让国际学校能及时地意识到当前面临的风险,提前打好预防针。
假如外教真的大面积流失,相关课程该如何继续 ?国际学校是否有足够的的抗风险能力?这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现阶段,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是每个国际学校都应该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