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宾夕法尼亚大学换帅,Whitney Soule成为宾大的副教务长兼招生主任,就职以来一直致力于优化宾大的申请流程,进行相关的改革。
她从母校贝茨学院开始,曾先后在康涅狄格学院、鲍登学院等大学负责招生工作,拥有丰富招生经验和独特见解。
前几周,Whitney Soule接受了The Inquirer杂志的采访,对关于招生、工作内容等问题做出了回应。
今天小藤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在这个访谈中,Whitney Soule传递出了什么信息。
*以下为详细采访内容,略有删改
01
作为一名学生,您当时的大学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我当时是通过Common Application系统来申请大学的。先在申请表上填好信息,接着复印资料,再邮寄出去,最后就是静候答复了。
大多数学校所需的申请材料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涉及到:成绩单、文书、活动清单和推荐信。
我依稀记得我在撰写文书的时候还曾试图揣测招生委员的喜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主题。
讽刺的是,这恰恰是我现在经常告诫申请者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02
您为什么从事大学招生工作?
我是在无意间接触到招生工作的。在大学时,我曾是一名校园导游,并自愿帮助学校开展招生工作。
毕业一年后,我的母校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的招生办公室突然出现了一个空缺,急需人手,因此我获得了一份为期9个月的工作。
03
宾大招生办公室有多少人?他们的工作内容都是什么?
04
为了进入宾大,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什么特质?这和10年前有何不同?
05
对于像宾大这样的学校来说,如今招生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打算如何应对?
06
宾大曾因只录了少量低收入家庭学生而遭受批评。我看到最新一届学生中有19%的人拥有佩尔助学金。您认为宾大在这方面是否仍应继续努力?
07
您计划在宾大的招生过程中做出哪些改变?
此外,宾大今年还在Common Application中增加了一个试点项目: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照顾家人、增加家庭收入、为家庭成员翻译等行为的选项清单。
08
疫情期间,包括宾大在内的多所大学都施行了SAT/ACT可选政策。宾大已经承诺该政策在明年仍将有效。在那之后,宾大还会保持SAT/ACT可选政策吗?
09
去年宾大首次隐瞒了部分录取学生的统计数据,包括录取率。您们为什么这么做?
以上就是最新采访的全部内容。
2022Fall,宾大共收到了54,588份申请,比前两届增加了近15,000份,最终有2417名学生入读。
早申阶段有7,795名学生提交申请,申请人数比去年减少了大概20%,共了录取了1,218名学生,录取率为15.63%,国际学生约占录取人数的12%。
Whitney Soule认为这些录取学生都有:聪慧、有个性、正直和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都是申请人中的佼佼者。
虽然宾大采用的是Test-Optional政策,但很多学生都提交了标化成绩,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被录取的学生成绩都很高:
SAT分数(中位数)为1510-1560,ACT分数(中位数)为34-36。
这届学生构成十分丰富,充满多元性,新生来自全球84个国家,主要来自加拿大、英国、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国际生学生总占比大概16%。
和去年国际学生12.85%的比例相比,2022Fall宾大在逐步提高国际学生的录取。
Whitney Soule也表示,宾大录取了历史上最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Whitney Soule还说到:“近三分之一的录取学生在高中期间进行了学术研究,40%的录取学生在高中期间有工作经历,80%的学生参与过社区服务活动。”
可见宾大非常关注申请者是否具有为社区服务意识,希望学生是在家庭、组织和社区中具有责任心、乐于做出贡献的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常春藤盟校之一,申请的激烈程度在全美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其申请流程和要求始终备受关注。
对于如何才能在庞大的申请池中脱颖而出,想必是每个家长和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名校和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
一所学校有他们的校园文化、气质和底蕴,学生同样也是具有主动权,去选择一所和自己相匹配的、喜爱的学校。
在择校过程中如果只是一昧迎合热门名校的需求,假装成为学校喜欢的学生,反而会弄巧成拙,不能向招考官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和能力。
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选择一所和自己发展愿景、理念相符的学校,尽情地展示自己,这样未来的学校生活才会更充实,也更有意义。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