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第一」工程学院,连续11年位居榜首!9000人当炮灰,唯独钟爱中国学生...

明小藤 明德立人本科留学

在美国留学定专业时,工程、CS和商科永远三个最热门的选择。


美国门户开放的报告中也显示,54%的国际学生选择的都是STEM专业,其中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工程专业占比最高,为21%。


在美国,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起薪就能达到年均70,000美元的水平。


所以,申请该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激增,各个大学的申请难度也在逐年递增。


要说申请难度最高,各位顶级学霸还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一定就是:


地表最强

理工科天花板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院 



01

地表最强,刻在骨子里的理工强校!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成立于1861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


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鼎鼎有名的波士顿五校之一,与哈佛大学仅一河之隔。


MIT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水平在全世界属于顶尖水平,以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世界闻名,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好的理工大学,没有之一,号称理工届的扛把子!



MIT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响应美国与日俱增的工业化需求早期侧重应用科学及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倚靠美国国防科技的研发需要而崛起。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又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战期间,全美的科学家与工程学家聚集在麻省理工放射实验室,协助英国军方发展雷达技术,对整个战争影响甚大,亦塑造了战后的研究方向


大战过后,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全美最大型的战时研发商。目前MIT校园核能研究反应堆为全美最强大的大学核反应堆之一



直到现在,一提起理工牛校,大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MIT。它在各大排名榜单中都没有低于前5

四大排名榜单中的情况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连续11年位列世界第1;

2023U.S.News全美大学排名:第2

2023ARWU排名:世界第3

2023THE排名:第5

MIT的理工性质是刻画在骨子里的。 就连学校的吉祥物——海狸,也是动物界最擅长筑水坝的工程师。

MIT是美国第一所提供建筑、电气工程、卫生工程、海洋工程、航空工程、气象、核能工程、大学物理和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大学。

MIT的“Mind and Hand”座右铭,完整概括了这所著名机构的使命,即促进科学、技术和学术领域的知识,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

它工程和研究的密切联系,帮助MIT校友继续创办了30,000多家活跃的公司,创造了460万个工作岗位,并创造了大约1.9万亿美元的年收入。

美国工程教育学会执行主任Karl Willenbrock曾经说过,“如果麻省理工学院忽然消失,国家安全就会堪忧。它是工程的IBM。”



02

MIT的工程学院“ 三大最 ”:

最知名、人数最多、申请最难!


成立之初,MIT采用的是欧洲理工大学模式办学,比较注重实验教学

1950年,为了提升大学的多元性,学校成立了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以及斯隆管理学院。目前MIT共有6大学院,分别是:


六大学院


1. 建筑及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2. 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3. 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4. 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


5. 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


6. 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Arts,and Social Sciences)


其中,工程学院MIT最大、最知名的学院,同时也是申请人数最多以及最“难读”的学院,它以创造新的工程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和培养下一代工程领袖为己任。



MIT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对世界上的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重要,号称“STEM的动力站”


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MIT工程学院所占有的教学资源、人才资源和财政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


MIT拥有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林肯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其中人工智能实验室是MIT最大的实验室,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界均享有极高声誉

 
林肯实验室是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其使命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其中90% 的资金来自美国国防部。
 

MIT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万维网、GNU系统、Emacs编辑器、RSA算法等等,每一项成就都对世界发生重要的影响。



MIT工程学院拥有8个学术部门2个研究所以及大量的研究实验室、研究中心、课外项目、跨部门教育计划等。

工程学院的学术部门


· 航空航天(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ing)


· 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 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土木与环境工程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 医学工程与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核科学与工程(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通常在其领域中名列前茅,该学院的专业约占本科专业的70%,占研究生专业的45%

U.S.News自1983年以来一直将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工程专业排在首位。

在2023U.S.News工程学院排名中,MIT工程学院的本科各专业也毫不例外的名列前茅:


工程学院各专业排名


· 航空航天/航天/航空/工程 (Aerospace /Aeronautical / 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第1


·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第4


· 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第1


·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第4


· 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第4


· 电子/电气/通信工程:Electrical / Electronic /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第1


· 环境/环境健康工程(Environmental / Environmental Health Engineering):第1


· 工业/制造工程(Industrial /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第8


· 材料工程(Materials  Engineering):第1


· 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第2


该学院的课程在大多数全球大学排名中也名列前茅

大约有一半的学生就读于工程学院,约有三分之一的教职员工就职于该学院,他们的研究占麻省理工学院年度赞助项目总数的 54%。

各种机构、基金会和行业都在为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的学术和研究计划提供财政支持。2021年的研究支出总额为415,885,399 美元


在优越的学术的研究环境下,MIT培养的优秀人才无数,成绩斐然,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


诺贝尔奖获得者有98位,是世界上数量第5多的高校,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59位,国家技术和创新奖章获得者30位,麦克阿瑟研究员79位。



重视学生的优点、严谨性、独创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校致力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创造、发明和预见更多能够帮助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



03

号称学术高压锅

却又被学生当成糖果店!

在MIT有一个流传甚广的“3S”笑话,即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交)

一般的MIT学生只够时间精力做到其中两个,放弃另外一个,如果三个都能做到,那就是“超人”般的存在

在“高压锅”下的学习氛围下,MIT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内卷也是非常十分常见的现象。

有人网上评论说:“在MIT学习太烧脑了,光写出答案是不够的,你还得学会背后的原理,还得会举一反三。总之,MIT教会你如何真正去学习。”

有意思的是MIT对大一新生的学习成绩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之分,并不会直接打等级评价。


这一分级制度旨在给学生时间来适应繁重的学习,鼓励学生提高时间管理技能,培养更成熟的学习态度,少关注自己与其他学生的相对地位


所以进入成功申请进入MIT,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入学之后高强度的学习才是考验的真正开始。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MIT的学生老师比例仅有3:1,这样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学里是少见的。


因此教授们会有足够的精力和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发展


在校园内台阶上、饭堂里、甚至是课室的走廊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在讨论学术的同学和教授。



虽然MIT的学业十分紧张,但是在发展自己的兴趣专业方面,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在MIT的工程学院官网主页,有这样一句话:“当学生来到这里时,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就像孩子进了糖果店——选择似乎是无限的。



当学生被MIT录取,就是相当于被整个学院录取了,MIT并不第一时间要求学生决定专业、辅修甚至是最终从事的职业。


在大一期间,各院系和课程会举办学术展览、讲座、研讨会和其他展示活动(通常会提供免费食物),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


MIT对选课没有什么限制,并且非常鼓励学生多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专业,有些甚至提供灵活的学位选择,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


另外第一学期的成绩都是不计入GPA,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作为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或入学程序。



此外MIT虽然是理科强校,但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文学科,鼓励学生学习艺术、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术课程


MIT各个学院提供对应的专业的学位、辅修课程和/或集中课程,并向任何学生开放数千门课程,学生可以完成传统学位、跨学科学位、联合学位或双学位。


同时IMIT的学习资源非常强大的,共有5个图书馆,藏书包罗万象,数量高达500万册,涉及各类工程、科学等理科书籍,也有各种人文艺术内容



04

早申直接拒掉了上万人!

擅长理工的中国学生优势很大!


2022Fall,MIT一共收到33,767份申请,比去年增加约 2%,有1,337名学生被录取,总体录取率为3.96%,相较往年的录取情况,一直在呈下降趋势


在EA轮,MIT收到了14,781份申请,但只录取了697人,直接拒掉了上万人!!!



EA申请中,有9,488人被Defer,但最后也只有176被幸运抽中,9000多人成为炮灰


除开EA阶段被Defer的申请者,RD轮还有18,986人提交申请,不过包括EA在内,只有640人被录取


763位申请者进入Waitlist,但全部被拒。这也就意味着,进入MIT的Waitlist,就相当于给了“死忙通知书”,想在Waitlist阶段捡漏,可能性机会没有!


申请MIT的学生暂且不讨论他们的各项条件有多优异,敢于参与到这场如此残酷且没有硝烟的申请战场上,勇气可嘉!即使被拒了,也算是凤尾



在国际学生录取方面,2022Fall有9,602份国际学生的申请,其中只录取了136人,几乎只占本地学生的九分之一




不过,根据MIT最新的2022-2023年国际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籍的在校生为69人,占比最大,几乎占了2026届被录取国际生的一半


从2011年到2022近十年的时间,国内学生录取数量是不断上升的,从45人逐渐增长至约70人



可见MIT对中国籍的留学生比较友好,素以擅长理工科的国内学生容易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MIT率先宣布恢复要求提交标化成绩的要求,2022-23申请年及以后的新生、转学都需要提交SAT或者ACT的成绩。



在此前MIT也一直被认为是“分控”学校,成绩卷到上天。从2026届被录取的学生成绩来看,标化成绩是接近满分的程度



总体上而言,随着在申请人数不断增加,录取率呈下降趋势的局面,想成功拿到MIT的Offer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对于火爆的工程学院来说,申请只会更加激烈。


因此想入成功拿到拿到MIT的入场券,至少在标化成绩、GPA、托福这些硬指标方面,要考出 “超高分”的水准才会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MIT的工程学院也是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竞赛、动手能力等方面,因此建议也要多参加竞赛活动,参加社团或者在个人特长方面有所建树,为自己增加筹码。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