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爸爸真棒 ,作者舒己怀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我想大家在疫情中都会预先感知到疫情的次生伤害,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我没有中国的数据,就借用加拿大。调查发现:
50% 的加拿大本地人报告自大流行开始以来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许多人感到担心(44%)和焦虑(41%)。各种上瘾物质使用也在增加。
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之前的健康(如SARS)和经济危机(2008股灾)也产生了类似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被隔离(与父母一起)的儿童的创伤后压力评分是未被隔离的儿童的4倍。
“疫情下的孩子就像小鸟被关在笼子里久了,“有困难展开双翅”,也就是孩子缺少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表现包括:更加容易被电子设备吸引,更加腼腆或敏感,更加急切找一两个最好的朋友,或者对这样的友情更依赖。”
财政困难
职业发展受阻
不稳定的劳动力和住房市场
全球变暖/环境危机
社交隔离
个人健康后果
担心家人的健康或失去亲人
01
朋友贾医生在他的公众号里说:
“孩子的上学问题, 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一个简单问题了, 而是整个社会生存压力。各个行业的不良竞争的一个压力释放出口。
这些链条的反应使社会的压力, 传导给学校, 老师, 家长, 最终全部压到身心还没成熟的孩子身上。”
① 环境压力 (environmental),如污染、噪音;
② 生物或身体压力 (biological),如疾病与疼痛;
③ 行为压力 (behavioral),如不能完成作业,拖拉等;
④ 生活中重要事件 (life Event);
⑤思维或思想压力(thinking),如长期的执念、情绪和固定的看法。
02
适当的压力是我们发掘自己潜力和能力的机会,锻炼得让自己变坚强,是我们进步的驱动力。而且压力是一个持续时间相对短的事情。
事实上激烈的情绪往往持续时间都会比较短。那往往伴随压力而来的焦虑又是什么呢?
焦虑是一种情绪,持续时间就会长一些,其表现特征是一种紧张感、长期的担心的想法,和引起的身体变化,如血压升高。
患有焦虑症的人通常会有反复出现的侵入性想法或担忧。他们可能会出于担心,而避免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焦虑其实是人的保护机理,或可以称之为我们的报警系统。当大的危险和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应该的。
除了与压力下的心跳呼吸加快或消化系统的反应相通之外,焦虑的特征有坐立不安,出汗,紧张,恐惧等。
但是如果我们的报警系统失控失灵时候,我们的行为也就会失控,就会做出过分的荒唐的反应,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
焦虑是可以由压力日积月累而来。而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可以很严重的医学疾病,会对患者的感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它也是可以治疗的。抑郁会导致长期的悲伤或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到了焦虑阶段后更多的应对是要依靠专业人士。
压力和焦虑可以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过分保护孩子。心理健康并不是永远开心健康,而是要在该发生的情况下产生正常的情绪。
对付压力和焦虑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告诉孩子一定程度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我们父母作为成人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否则孩子碰到焦虑或压力的情况就会大惊失措,成为对焦虑的焦虑情绪,就像坐着滑梯一样快速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
所以,要normalize(正常化)一定的压力水准,甚至要stress inoculation (压力接种)。
一些被过分保护的孩子,他们看着风和日丽,顺风顺水,却可能在突然来临的考验之中失利下来,分崩离析。
03
那什么情况下压力和焦虑才是不正常的呢,或者说需要我们担心和注意的呢?Dr. Damour说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注意的:
● 压力或焦虑超过了人的应对机制;
● 压力或焦虑成为长期化的存在,一种无情的长期的存在。
外在的负荷,
需要管理
内在的应对能力
“韧性不是对对抗苦难,而是在苦难下弯曲而不断裂的能力。这种韧性也不是忽视痛苦。而是知道自己曾经受伤了,而未来的自己会痊愈。”
很多家庭为了孩子有好的成绩升学,凡事都不允许闪失。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或应对变化的能力。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成绩经常周期性地波动,这种波动让我很好地认识了自己。有的孩子因为一门课碰到格外的严格老师就有抵触情绪。
我和朋友说,生活就像drama, 在波折和困难中才能彰显个人的品行。如果能很好地应对将来岂不是可以成为推荐信或文书的情节。
我记得儿子在四年级时候也是碰到一位不太公平的老师。
我的同事和我讲,do you want a good child or good grades (你是要儿子好还是儿子成绩好?)我们在生活中都要经历磕磕绊绊,经常要碰到不公平的事情。
而学校的教育就像一个人造的净土,当孩子碰到一些情况就不如何面对。
我强烈支持压力接种的概念。不要给孩子设计一条一帆风顺,不能出错的道路。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要从宽度,高度和韧度上历练和培养孩子。
#2 寻找生命支撑点或瞄点
我觉得信仰、个人的自我认知、家人的无条件的接受和爱、美好的友谊、大自然,都是我们很好的支撑点。
Something we can fall back on,就是一些让我们可以依靠的东西。我个人是经常行走在森林之中。
连于自然的时候,我就会在遥远的或者长远的地方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不会沉陷在一个小的事情之中。
情绪经常是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而不是像火一样需要立即灭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碰到事情,也许和家人朋友有个坦诚地交流。
我是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我们都是可以犯错误的人,尽量不审判、定位他们,力图营造一个让孩子们坦诚交流的氛围。
应该保持怎样的
应对态度?
我从认知灵活度,文化习惯,对待学业态度三方面谈:
认知灵活度
文化习惯和期待
对待学业和学位态度
“不是有没有焦虑,焦虑多少或多深可以让我们预测未来的精神健康与疾病。这里最重要的是处理焦虑的能力。
个体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那维护精神状态平衡的能力也就相应有着巨大的差别。
那些对于外界环境通过智力上理解、逻辑分析,和做出相应改变来主动对付危险境界的孩子的精神健康的前景要比其他的孩子要强很多。
对付精神焦虑的更好的处理办法是掌握对付之办法而非退却,退却不是办法。”
细微地关怀,还是替孩子们分担,我想心理学家 Jenny Taitz 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里就说的很好:
“ 孩子们你们是自己的船长,我们做父母的是灯塔,我们要彼此传递信号,父母在这里,我们一起面对,你们一定可以抵达自己的彼岸。”
我们会在工作时间2小时内进行答复,期待与您的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