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95后职场图鉴,揭示了留学圈里最真实的秘密

明小德 明德立人教育


“人生当中有两个令人心动的第一次,一次是遇到心动的他(她),一次是遇到心动的offer”。


这句话可不是我自创的,而是最近在留学圈小火了一把的网综《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一句话。



我一直都认为好好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看了这个节目,我才发现,原来高学历、好背景、牛履历,对于我们这群期待自己有个光明前途的大学生们来讲是这么重要!


本季节目的切入点与第一季相同,依然是一档律政职场类观察真人秀,主要面向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国内外大学生群体,力图打造成一部95后的职场图鉴


而这一季的合作律所则是选择了绝对地道的“红圈”律所——君合


一、在法律界的“大厂”面试

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学法律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有一些律师事务所在业内被普遍认为是精英律所(就像我们都向往着的“藤校”一样),在英国,这些律所被人们统称为“魔术圈(Magic Circle)”


“魔术圈”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是在90年代末期的多家法律期刊中,在过去15年里它已成为由五家律所组成的专有名词,这五家律所分别是Allen & Overy(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伟绅国际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富而德国际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年利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和Slaughter & May(司力达律师事务所)。


“魔术圈”的含义相近的,还有美国的“白鞋”,澳大利亚的“六大”,加拿大的“七姐妹”...



而在中国,由金杜(KWM)、君合(Jun He)、方达(FangdaPartners)、竞天公诚(Jingtian&Gongcheng)、通商(Commerce&Finance)、环球(Global LawOffices)、海问(Haiwen&Partners)以及中伦(Zhong Lun)这八大精英律所组成的圈子,便是“红圈”


自2012年起,连续八年被国际法律联盟评为“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且身背“两万元俱乐部”title的君合,毫无疑问就是在无数法律人才心里的理想“大厂”。



事实来看也果然是名不虚传,君合的4位面试官一出场,就有“霸道总裁”“霸道女总裁”的既视感,不幸的是总裁不会爱上你,而是各显神通的考察你;


很奇怪,他们几个明明在微笑,大家却都觉得空气是凝固的;各位面试者在节目里紧张面试,我们在屏幕外瑟瑟发抖......



二、什么叫高学历、好背景、

牛履历,我明白了


就像拿到我们所向往的美国名校的offer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一样,作为律所红圈的君合也同样设立了非常高的招聘门槛。


而这第一道要过的关,便是简历上的教育背景


在节目里就曾有一个女孩向面试官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两次海投全部以石沉大海而告终?


她得到的答复冰冷而现实。


“当我手里有大把的简历时,我不能招很多人,你的学历相对和他们而言,就偏弱了”。  



可当我特意倒回去又看了一遍女孩的简历之时,却发现在毕业院校处赫然写着: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在读。


明明是正统的法律行业五院四系出身,怎么还会被打上“学历偏弱”的标签呢?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4名面试官的个人履历。



王钊律师复旦大学法学本硕


史欣悦律师本科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


梁春娟律师本科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学,巴黎第八大学法本,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法硕


郭涛律师本科外交学院,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


如此看来,单纯只有一个华东政法大学的本科学历来作为“敲门砖”的话,似乎也的确是有点“不太够格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自我介绍才能入他们的法眼,什么样的学历背景又才叫“合适”呢?


别急,接下来这两位就是答案。



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这两名面试者在介绍中提到的毕业院校。


乔治城大学位列2021 US News美国大学法学院排名的第14位,而斯坦福大学更是高居第2的存在。


这让我瞬间领悟了两个道理。


第一,本科学历在一些尖端公司面试中,比起研究生学历真的是不值一提;


第二,尽管同样是硕士,国内法学硕士比起斯坦福这样的法学硕士,毫无疑问,也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三、学历和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在面试篇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有一名同样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的面试者(瞿泽林)。


他以法律硕士的身份毕业于在2021 US News美国大学法学院排名前20的“南加州大学(USC)”,但却在面试过程中露了怯。


明明在南加州生活了多年,他的英语水平理应让人饱含期待,可在被面试官提出用英文表达一下自己在加州的生活感受之时,瞿泽林却只是一连说了三遍“actually(事实上)”,也始终没能造出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



随着郭涛律师(面试官)补上的那句“unreal(不真实)”,这位海外学子的语言面试部分便已注定沦为了一次失败。


其实这样的例子从来都不在少数。


我们从新闻,甚至身边的朋友圈里都能看到,有很多年轻人花着父母的钱出国留学,却到头来只是加州卷配烈酒,把文凭变成了哄父母的借口。


如果一个人把他出国留学的时间,全都用在了泡club,无效social,以及爱慕虚荣的花天酒地之上,那么这样的高学历就真的只是做到了“名存”而已,别无其他任何意义。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的确,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些真正的优质人才,从来都不会在能力与学历上出现严重明显的“偏科”,因为这两点对于一个人的塑造而言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留学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想这句话用在留学生涯之上也同样适用。


如果说名校带给你的财富是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的话,那么打开门之后能够走向多远的未来,it’s just up to you(仅取决于你个人)。


我想,海外留学所代表的也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目的和终点,而是一个过程。


一个令你自己不断升值的过程 。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人在本硕期间“疯狂地”参加各类考试,借以丰富了自己的履历标签;


有人则把他人在课余用来享乐的时间花在了社会实践之上,补充了对不同文化环境的理解,也换得了在面试之时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还有人在学习之余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通过辩论赛等方式锻炼了自己的交往能力,也更新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与眼界;


但同样也有人仅仅是因为在家宅了几个月,就彻底遗忘了留学生涯中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使得自己的美国名校硕士学位,竟慢慢趋等于了一个“混学历镀金”的标签...


原来纵使是处在同一个时间、空间维度里,人与人之间依然可以拉开不小的差距。


原来也唯有脚踏实地的耕耘和付出,才能在仰望星空的那一刹,收获入眼最灿烂的美好。


如果你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指导

可以添加小助手二维码

为你联系专业老师一对一咨询哦~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