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投行精英,NYU金融硕士,揭秘美国金融圈更青睐什么样的留学生?

明小德 明德立人教育

在上周的金融讲座结束之后,明小德被大家的热情与夸赞之声“吓住了”,于是便决定为之进行一个复盘整理,让看了直播的朋友们可以再巩固一下所学知识,而错过了直播的小伙伴儿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对金融专业产生一个新的认识。

话不多说,让我们此刻启程吧!


特邀嘉宾:Edward导师

Edward Yu,明德立人海外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和法学本科,GPA 3.8/4.0。


纽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GPA 4.0/4.0。


10亿美元管理资产的对冲基金分析师。


华尔街某投资银行证券分析部执行董事。


Edward老师的课程分享主要是围绕着金融行业的五个大方面展开:

金融行业的优缺点

投行各部门职责及入行门槛

职业规划及发展路径

金融实习攻略+“入圈指南”

美国金融类项目的申请和文书重点

一、35岁程序员没市场?

别怕,金融行业没这一说!


之所以把优缺点放在了开篇,是因为有很多同学可能最初选择金融都完全是因为觉得这个行业比较“体面”,或者说只是兴趣比较高,毕竟不论在国内还是美国,由于“人力资本”的昂贵,金融,律师和互联网总会是几个收入较高的职业类别。

但实际上很多同学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金融专业,或者说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尚不清晰,这时对于金融行业优缺点的知识补充就显得很重要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而在正式探讨优缺点之前,我们应该先对于金融行业本身进行一个较为系统地了解。


如果我们把金融行业按照对于资金的面向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买方和卖方(如上图所示)。

像我们传统上总会聊到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HF(Hedge Fund对冲资金)MF(Mutual Funds共同基金)就是非常典型的买方。

值得一提的是买方最下面的那一个类别——FOF(Fund of funds基金的基金),它基本上是用来投基金管理人本身,而不是基金的某种产品。

然后卖方的话,主要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谓的投行、行研(有些公司将它称之为分析部,或者说分析研究部)、四大以及像华兴资本这种所谓的FA。

那如果我们抛开对资本金的面向,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公司内部进行分类,则也可以把金融行业分成前台、中台和后台。

前台其实按字面意义理解即可,直接接触市场的部门就是前台,包括投行、投资、研究部等。

中台基本上是在对于前台的业务进行支持的行业,比如进行信用评分,数据分析这类的工作。

后台则是对前台和中台进行进一步支持的行业,包括风险管理和数据支持。

那么在了解了金融行业本身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眼光聚焦在“优缺点”之上了。


金融行业的优点其实非常明显。

我们可以以程序员这一职业来举个例子,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听到类似“程序员35岁之后要被迫辞职或者说退休”“公司不招35岁以上的程序员”这般刺耳扎心的话语。

而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程序员这一工作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当每次出现新的编程语言的时候,遇到一些新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架构的时候,程序员就需要重新去学习新的语言。

那在新的语言面前,一名35岁的程序员和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相比,很明显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你前期的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无法变成后期的资源积累,所以导致到后来很容易就陷入越来越辛苦的境地。

而金融行业就不存在这样的担忧。


由于金融行业是一个所谓的和人相关的行业,所以中后期你的工作内容就会变得与经验和人脉积累高度相关。

如果你能在前期投出一些比较好的项目,那你基本上这辈子就可以躺在这个“功劳簿”上了,别人都会因为你过去的这个成功经验而选择把你当作人才留住。

另外一点,就是金融行业能让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和很多公司高层去交流并获得人脉的机会,并以此化作未来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推力。

且由于金融行业的整体调性,你是可以在这个主方向上越走越宽的,具备一种未来发展的多样性。


至于缺点方面,由于金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所以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如何去对它进行认知,怎么确定哪一个具体的行业是你想要工作的目标,会是一个需要比较花心思的过程。

以及在某些行业,比如说投行,它是以每单笔或者说每个项目的业务作为导向。

所以当某个项目具有出现了比如说这个具体的deadline的时候呢,你会出现没日没夜被deadline支配的情况。当然你也会出现一段时间没有project,你就会相应的比较轻松。

另外,金融本身的创业过程也非常困难。最近几年成功在金融行业创业的,除了那些人很少的基金之外,基本只有像华兴资本这种通过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起家的这么一家公司。

所以说,综上所述,其实金融行业可能更适合那些对个人创业缺乏安全感,对生活质量有些要求,对数字比较敏感,而且对职业选择会比较理性的同学们来选择。

二、投行分类那么多,

到底哪个适合我?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采用“前台”、“中台”、“后台”的分类法来分别概述各部门的职责及门槛。
前台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种是所谓的量化投资,一种是所谓的基本面投资,还有另外一种我们习惯称之为“另类”,以Fund of funds(基金的基金)为代表。

对于量化的工作职责和入门门槛而言,往往对于你的数学和编程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因为它本身是在前台的这个原因,所以如果你想要做前台量化,前台工作,你的情商或者说你的沟通能力也必须是非常强的。

那基本面方向呢,就是比较偏向于分析公司,因为很多时候当你作为一个VC在投公司的时候,这个公司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过往的财务经历。那这个时候就是你要去赌,赌这个行业是否是蓬勃向上,或者说是否未来有前途,这时就需要你具备较强的逻辑与分析能力了。

那第三个部分就是Fund of funds(基金的基金),它相对来说是属于收益最狭窄的,因为相当于你这个基金赚了钱,还要给手下的这些基金分钱的这么一个商业模式。所以你往往收入会比较窄,但是也因此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比较适合那些求安稳的同学来作为未来的工作企业。


接下来再说后台,后台其实用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分为量化、基本面和其他。

这一块的量化其实就特别适合那些不想要去和人进行沟通的同学了,不论你是主动想不沟通,还是被迫不想沟通。

那后台的基本面就包括了四大,往往是对于财务分析做一些支持,且对于你的财务、技术能力会更加的看重

而第三个部分就包括了运营和数据科学

三、职业规划、发展路径、

薪酬概况,我知道你在关心!


由于金融行业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你可以在很多公司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借由自己的工作便利获得一些内部的数据和增长信息,所以这是你在一个别人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该公司的很好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级市场中有一个分红的方式叫做carry,也就是说基本上你投的公司未来涨了多少钱,这部分涨了的钱是需要分配给你的。

但是国内很多的一级市场,并不把carry发给低级别的员工,或者有的时候会规定了说这个carry只要你离职就没有了。

那二级市场相对来说就会更加的友善一些,基本上处于一种赚多少分多少的情况。


有关金融方面的第一个大方向,我们先来看看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现在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所谓的万金油一般的专业了,不论是科技行业、金融企业,还是普通公司,都越来越需要数据科学。但也正是因为它的使用面比较广,所以导致收入的变动区间也非常大。

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偏量化的道路,即从数据科学入手,然后呢、慢慢的提高自己的量化和算法能力,往量化投资这方面去发展。

如果有同学未来是希望去申请这方面的话,需要对这两个方向进行清晰的认知。

如果你本科是非数学非计算机、非大数据专业,只是想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大数据,那你就要往基本面的数据科学应用方面靠近,但如果你本身是比较偏于后者的,数学、计算机编程这些能力都比较强的,那你就可以往量化那方面去靠。


接下来再说四大

四大基本上是国内顶级投行的起点,很多国内投行的现在的大佬都是通过四大进去的。那和国内四大相比,美国四大相对于来说还有点不同,因为美国四大的地位相对会更高一点,收入也比国内的会更高,然后也比较受尊重。

四大的常规发展路线基本上是四大到投行、行研,再到投资公司,或者说从四大到某个行业的财务部门,然后再到投资公司。

前者相当于是把四大的这个会计和财务分析能力直接往行研上去套,后者等于说是通过四大然后进某个公司,做那个公司的这个财务部门,然后再进投资公司的时候,重点强调他的行业经历和对于这个行业里面某些财务的灰色地带的了解,从而进入投资公司。

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职业路径就是对冲基金了。

基本上对冲基金也是个类似的路数,它可以去公司端,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在本职,即很多时候对冲基金的人可能一辈子就是做对冲基金,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会选择来到卖方。

四、金融领域也有“入圈指南”么?


就像每一个圈子都有属于他的“潜规则”一样,金融圈也同样存在着“入圈指南”

首先就是被誉为“金融圈圣经”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如果你想要对金融圈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涉猎,这本书还是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的。

另外,佐以一些典型的行业研究报告一同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

下面是重点!!!(默读三遍哦~)

无论是《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还是如图所示的众多资料,只要添加明德立人的小助手好友就可以get获得方式啦,同学们进行了复盘之后也别忘记去扫码领福利哦!~


说完了“入圈指南”,接下来就该“实习攻略”上场了。

如果有同学是想在美国寻找实习的话,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了,美国的金融机构的实习申请流程往往时间跨度比较长。如果是明年6月的暑期实习,一般今年的9月、10月就会在网页上进行消息的放出了,然后在11月开始面试,明年1月左右定下offer。

这个实习的投递时间一定要非常非常注意,不要出现因为错过了招生时间而无缘实习的情况。

另一个在金融圈比较有价值的技巧叫做,Elevator Pitch Skill(电梯推荐)。

所谓的Elevator Pitch从历史沿革上来讲,是来自于美国华尔街的电梯推销。也就是说你进入这个电梯,大概在电梯从上往下坐的这个时间里(大概30秒),你要做出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从而把自己推销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其实留给你在言语组织方面的操作性并不大,所以我们就一定要想办法在思路上取胜——即尽量快速地找到和对方的相关点,通过说出对方感兴趣的点来以此吸引对方的兴趣,但要记得为自己预留一些空间余地。

“不把话聊完”的做法就给予了对方一个让你继续聊下去,或者留下个彼此的联系方式回头再叙的契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小技巧。

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30秒的所谓的Elevator Pitch技能练好,那么你在一些工作场合以及就业环境中,就往往会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那么有关实习的部分聊完了,下一个登场的自然就是那令无数留学生又爱又恨的——文书啦。

五、玩转“9层阶梯”,美国金融类

项目文书也太好写了吧!


如何去写好自己的PS(Personal Statement)似乎始终是一个围绕在无数同学心中的Big Problem。

那么也许,由Edward老师提出的这个“9层阶梯”理论,会重新定义你对文书写作的看法。


当我们在写文书的时候,要把自己首先放在这个9级台阶的大概第5个台阶。然后我们要站在第5台阶之上,保持一个深度思考的状态,再进行一段回望与后看。

回望,是指看向前四个台阶。

即通过描写自己的本科情况与实习、科研经历,来向招生官证明:我现在能够站在第5个台阶思考,是因为我前面有这么几个台阶的准备工作作为支持。

另外,在进入深入思考之时,很多同学会习惯性的陷入一种心路历程的表达循环,而忽略了对于事实依据的梳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因为很多美国学校的招生官所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人,即你的每一步心路历程都要伴随着你所做的那些事情去搭配和支撑。


当我们把前5个台阶的工作全部完成之后,也不要急着就去往第6、7个台阶落笔,而是要直接“望”到最后,从自己的长期目标反推回来。

即为了达到第9层,我需要在第8层做些什么,以此类推。

在写文书的时候,同学还有一个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做不到适当的删减。

其实在招生官查看PS的时候,对你多姿多彩的各类经历并不感兴趣,他们想找到的只是那些“重点”,是那些能够令他相信,录用你一定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的“关键点”。

所以说,我们在准备材料和实习的时候呢,一定要表达出你对于自己发展目标的清晰性,以及你作为一个职业人的逻辑紧密性,并尽量找出最和申请项目相关的重点去进行详细的描述。


那么有关这次金融讲座的复盘到这里就全部结束啦,什么?还没听够?

还想再参加这样类似的讲座活动?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们小助手的微信吧~从此不再错过任何一次为留学计划“充电”的机会!

还可以获取本次讲座的现场音频哦!

你目前存在着什么困扰,又有什么类型的讲座是你更想听到的,发到评论区里让我知道吧!~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