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出国交换的意义只为背提?别在“第一层”瞎琢磨了!

Leo子凌 明德立人教育

在本文的伊始,小德想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本科期间,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专注机会当一名“交换生”?

或者说,去国外交换学习一个学期,到底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小A:是为了换一个地方学习更多的知识。

没错,但这波注定TA只看到了“第一层”

小C:是为了进行出国留学前的“背景提升”。

也没错,但这波TA也只处在了“第二层”

那到底,处在“大气层(开玩笑)”的人,会怎么回答这一疑问呢?

小德今天就请来了一位曾有过一学期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生经验的“过来人”,让他将他的经验所得一一为大家道来。


分享者:Leo子凌

我本科是苏州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目前还在研究生的申请阶段。

我是在大三的时候通过SAF的交换项目,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了一个学期。

接下来,我会讲述我心中的出国交换的意义,并且和你分享我在伯克利的学习与生活。


一、动机与目的


Part 1

为什么交换?


小德

促使你选择成为一名“交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自己研究生方向的时候其实是很武断的。


使我们下定决心的可能是:某某学长学姐录取了该专业,感觉不错;某某专业现在很火,感觉不错;中介说这个项目好申学校又有名气,感觉不错……


但是,这都不是最可靠的依据。


你应该要仔细地判断一下,你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你的兴趣,你的能力,以及你的未来规划。


那么如何来确定这三个点能否与你选择的研究生方向很好地连接呢?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实地调查更好的方法了。

Leo


Part 2

“交换经历”带来了哪些改变?


小德

那可不可以以自己的经历来详细谈一谈呢?

没问题。


我在去伯克利交换之前,一直在潜意识中的专业选择是金融,管理方面的。但是我在交换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驱动我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一是语言能力,我发现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涉及大量的互动性很强的课程,我自己的口语能力很难让我与教授,同学展开深刻的讨论,课堂的体验感较差,难以获得课堂的精髓。


另外,管理学着重培养商业软技能,在美国的求职市场上,以商业软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的华裔处于劣势。


二是对学科趋势的思考,可能是伯克利毕竟是数一数二前沿的高校,我真的是来到这里才领悟到数学,统计学,编程这些学科对于经济学,金融学的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大数据时代,AI时代的到来,商业的方方面面都要数字化转型。


所以我最终定下了选择BA为我的申请方向。

Leo



二、背景提升


Part 1

背景提升怎么做?


小德

不过u1s1,“交换经历”对于背景提升而言,也是蛮重要的吧?

没错,我认为这种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1)选一些能够补上背景短板的课程。


还是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早一点定下要申请BA的目标,我就可以在UCB选一些数学,统计学,Python,R相关的课程。


对于这类背景相对薄弱的商科学生来说,相较在本校选课,或是Coursea等网课平台获取证而言,能够在顶尖的美国高校的此类课程中获取高分,无疑在申请过程中更有说服力!


(2)积极地参与一些你所交换学校的学生活动。


一般在开学季,学校里面都会有各个社团的招新活动,你可以去尝试一下加入。英语不行,你也可以加入有华人的组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


(3)找一个教授做科研。


这一条非常重要,它往往导向一封强推推荐信。


Leo


Part 2

怎么拿到优质推荐信?


小德

既然聊到了“推荐信”,那不妨也说说看,有没有能拿到好推荐信的方法呀?

我认为,一是通过课程。


这里要首先纠正一个误区,不是说你课后问问题,去去office hour,就有推荐信了,因为这往往就是刷刷存在感的行为,教授不会对你有什么印象的。


重要的是要选对课程,并且在课堂中体现出你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定要利用好discussion section,并在其中着重展现自己的两个特质。


(1)钻研,针对教授课堂上提到的补充内容,进行自学并深入追问。


(2)课堂贡献。当别的同学提出一些问题时,可以主动帮助教授解答,分担教授压力。


二是通过科研。


这往往适用于交换期为一年的,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的同学。


同学们可以提前通过学校官网了解学校的教授,这里可以特别注意一下有无华人教授,一般会对中国学生照顾一些。


能够在修学期间与教授保持着科研合作的话,推荐信也自然水到渠成了。


Leo



三、学习与生活


Part 1

“交换经历”与英语水平


小德

聊聊生活方面吧,“交换经历”对你的英语水平一定有所提升吧?

Emmm...说实话,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去美国交换之前,我以为在美国学习一个学期,我的口语一定可以有长足的进步,其实不然。


如果是住在都是华人的公寓,上课也大多与华人同学打交道,那么口语肯定很难有什么进步。但是口语不进步,你又没法应付一些很看重交流的商科课程。所以这种生活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的落差,会导致你的焦虑。


要想口语进步,一定要有决心把自己推出语言的舒适圈,并且设置一定的口语练习计划。


从提高听力能力开始,再到提高自己英语组织语言输出,循序渐进。这样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你的口语是会有提升的。

Leo


Part 2

伯克利的课程推荐


小德

在伯克利的这一个学期,选课方面你是怎么安排的呢?

首先,UCB有一个很棒的网站叫做Berkeleytime,在这个网站上统计了每一门课程的给分情况,教授介绍,课程评价等等,是选课很好的辅助。


我一共选了四门课程。


(1)美国前劳工部长Robert Reich的political economy of inequality


这节课上教授通过数据,图表等等把美国在地域、人种、性别、收入上不平等的情况直观地介绍给我们,并细致地介绍了政府相应政策的细节原理以及调整。他还会给我们分享许多他在华盛顿参政时期的趣事,非常有意思。


每周还会有一节三个小时的小组讨论课,每个同学都要负责一周的课题讨论,每周都会有一两百页的阅读材料,考试的形式是交论文。


第二门课是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这门课的难度要比我大一大二修的财务财务管理课专业得多,并且涉及到很多美国会计制度准则。


作业是要做一份对比行业内两个公司的财务报表的project。这对我来说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也让我增加了很多专业知识。


第三门课是立足于工程专业角度的创新创业管理学的课。


这门课的形式是课堂集体举手讨论,每周有小组合作,presentation。


内容主要就是典型的案例分析。我们分析了很多公司,各行各业的得失。锻炼了小组合作的能力,上台演讲的能力。也学到了很多决策,管理学,分析问题的思考模型。


第四门课是教授Michael Anderson的环境经济学。


在课上我们主要就是学习因果推断的知识,分析环境经济学相关的论文。并且用到了一些数据处理的编程工具(例如:R语言)。


这个课我学到了很多,并且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于未来的规划。

Leo


Part 2

伯克利的多彩生活


小德

最后我们来聊点“开心”的吧~说说你在伯克利的娱乐生活方面是怎么做的吧!

伯克利是一个很棒的城市。


我住的公寓叫“威士力”,每个公寓里都是由四五间双人间或三人间组成,我是和一群中国学生住在一起的,我们共享客厅与厨房。


威士力离学校的南门只有一条马路。离健身房也只有一条马路。伯克利的图书馆很棒,各具特色而且装修非常好,非常能够促进人学习的欲望。


在饮食方面,在学校附近很容易找到地道的日料、韩料、中餐等等,总体而言吃的还是很不错的,价格在人均二十刀左右。


在伯克利,你会感觉自己过的很积极,虽然学业压力并不小,但是很充实很快乐。

Leo


以上就是小德对Leo同学进行的“UCB交换经历”大采访!希望能够给予对“交换生”感兴趣的同学们一些经验与启发。

如果还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也可在文章下方留言哦,小德会一并整理,再做解答的!


PS:从3月5日——3月16日,四场明德立人金工/金数/DS相关学员分享会将会陆续登录,第二场分享即将在明晚21:00进行,感兴趣的同学们不要错过哦(详情可见第三条推送)!



推荐阅读:
2021战绩 | 11W美刀年薪!就业率100%!专排全球第一!MIT的BA项目录取!
2021战绩 | 英国G5剑桥大学+全球顶尖商学院LBS,金融项目拿下!
2021战绩 | 随机应变的申请策略,帮TA拿下了哥大CS项目offer!
2021战绩 | 3.0GPA,逆袭美国公立TOP8名校金融项目!
2021战绩 | 不上梦校不罢休?两枚芝大热门专业录取,拿下!
2021战绩 | 从DIY被拒,到拿下藤校康奈尔offer,差的只是专业规划!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