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有24小时,
玩游戏注定会影响成绩
同事小A
我觉得吧,这种竞技类的游戏其实就跟竞技体育没有什么区别。
怎么说?
乖巧小德
同事小A
你想啊,那美国的NBA、NFL是不是依靠大学选秀来补充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那些能在高顺位被pick的球员哪个不是在高中或者大学校队中打出了些许名堂?
再比如,在足球领域世人皆知的拉玛西亚青训营,从这里走出了梅西、哈维、伊涅斯塔等众多足坛巨星。而他们又有哪一位不是从很小就扎根在了巴萨的足球体系之下,跟随着拉玛西亚进行训练提升呢?
那这跟游戏水平又有什么关系呢?
乖巧小德
同事小A
以上这些人的成功都在分别证明着两个道理:一是你在一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越长,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二是竞技体育类型的人才若想实现突破,那么必定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与努力(当然极小概率出现的天才除外),即谁在游戏领域里投入的时间越多,谁的游戏水平就从概率上来说越高。
众所周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时代如何更迭,唯一不变且永远保持着公平的事物就是时间——一天永远都只有24个小时。
那么当一位同学的游戏水平已经非常高超之时,往往意味着他在游戏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因此在学习上分配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因此“学习成绩和游戏水平呈负相关”的说法是正确的。
游戏和学习不能兼顾?
我不同意!
同事小B
我觉得A说的一切观点,都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才能站得住脚。
什么条件呢?
乖巧小德
同事小B
效率相同!
你想啊,A的观点是不是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了,所谓的学霸与学渣,游戏大神与游戏小白,他们的学习与游戏效率都是完全相等的。
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其独特性,我们不是被工厂机器量化生产的机器人,因此注定每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都并不一样。
如果有的同学学习效率比较高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他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来完成与其他人相等的学习任务,此时如果他再去把时间投身到游戏训练中来的话,就与所谓的“影响学习”毫不相关了对么?
嗯嗯,你继续说!
乖巧小德
同事小B
我再举个例子哈!
比如与游戏一样曾被冠以“玩物丧志”与“不学无术”的刻板标签的街舞和说唱,这两大街头元素,近年来就不断在用行动和事实对曾经的“质疑”进行着回击。
因为综艺《这就是街舞》而被更多大众喜欢上的“四字弟弟”易烊千玺,从小就对街舞情有独钟,但日以继夜的练舞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就,除了综艺和影视剧拍摄之外,他还以473分的高考成绩获得了中戏表演系专业考试、文化考试双料第一名。
要说说唱就更简单了,除了上次你在UCLA学校稿件中提到的名校毕业的当红rapper杨和苏+直火帮外,一个更加典型的例子是曾在2018年以清华大学学生的身份登上《中国新说唱》舞台的多雷。
多雷当年是以710分的高分进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这个分数也是当年的新疆高考状元,在学校的时候,多雷就成立了清华说唱社,带领本校一批大学生了解和认识Hiphop说唱。
所以嘛,要说游戏和学习不能兼顾,甚至还是负相关?我肯定不同意!
小德的总结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