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超预期录取的我,
为你带来了我的方法论
Part 1 申请背景与结果
硬件档案:
某港本院校
本科:工商管理
(Concentration:商业分析+金融工程)
GPA 3.37;GMAT 680;TOEFL 104
我的本科学校背景很好,本科专业为工商管理,加以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的Concentration。
为了应对偏商科的申请,我还在大学期间为自己补充了很多量化的课程,包括编程与微积分等。
在录取结果方面,我一共收获了5所美国大学的offer,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分析、JHU金融、WUSTL金融、NYU科技管理与罗彻斯特大学商业分析。
Part 2 我的申请动机与策略
虽然我的本科是一所非常出色的香港大学,但实际上在QS以及US News上排名较高的还是那些英美学校,所以我在本科学习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冲刺一波,争取能够到英美名校进行留学。
此外,如果我继续在香港读书的话,选择其实非常有限,基本就是港大、港科技以及港中文;
而如果我选择去往美国留学的话,综合排名TOP30或者TOP50的学校在国际上都有比较大的认可度,且美国大学的商科、数据和技术性项目的专业水平也很高。
除此之外,留学也可以给自己换一个环境,走出国门,到其他地方看一看,更加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眼界。
策略之如何选择专业?
因为我本身的本科concentration就是金融工程和商业分析,所以我在美研申请时最终也是选择了金融和商业分析这两个大方向。
紧接着我考虑到,从申请难度上来说,BA的申请难度会比金融更高一些,所以我在申请综排较高的学校时主申了金融项目,而综排相对低一些的学校则申报了BA。
由于我自己的计划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回国就业,那么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中,其实对US News和QS的学校排名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我最终对“综排排名”的考量还是重于了“专业质量”。
Part 3 我的申请时间线
5月
我基本是从去年5月份正式开始规划申请的,这时候大三下学期的重要课程与期末考试也都结束了。
我原本打算一边实习一边备考,但是事实证明这么做比较困难,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留出一个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专门进行备考,争取在短期内完成标化成绩的提升,不再因为考试而影响其他后续工作。
7月
首次参考摸底,成绩不太理想。
我原本以为自己港本全英文授课,自身英语底子也好,过托福GMAT会很轻松,结果轻敌了。
我的经历进一步证明着,同学们最好准备1-2个月专心备考。
8月
8月我报了托福班,再次考试时提分比较明显,接着我也报名了GMAT考试班。
不过是否选择补课是看个人情况决定的,你也可以在网络上做模拟题来进行自我提升。
9月
我考了第二次GMAT,成绩为680,托福第三次考到了104,这个时候我的标化成绩基本算是刚刚达标,对于我的申请区间而言基本够用了,但是也无法给我带来任何的优势。
大家如果想要在标化成绩方面有所建树的话,还是要尽量将GMAT成绩冲刺到720+以上比较好。
大四上学期还有非常多的课程,课程难度也非常大,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繁琐的准备工作,因此打消了做DIY申请的念头,在比较了很多家机构之后,最终选择了明德立人。
10月
处于学期中段,我没有太多的备考时间,但碍于对GMAT成绩的不满意,我还是再次踏进了考场,只可惜这次的结果依然不够理想。
考虑到部分学校的一轮申请也快到截止日期了,于是我在明德导师的建议下迅速组织好了文书,准备冲刺一轮申请。
11月-12月
一轮比较申请早的学校已经出了结果,很多没有截止的项目就继续申请,准备面试。
在12月末,一轮的申请结果就基本全出了,而我认为能比较稳健录取的学校也都在第一轮完成了申请。
1月
进行offer选择,交留位费,部分学校面试。
2月-3月
所有申请出了结果,我最终决定去哥大就读。
以下是我对于申请时间线的一些总结经验:
#01
托福&GMAT
一定要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不可轻视,最好是在大三就开始准备,能在大三暑假之前考出理想成绩是最好的情况,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大四上学期集中精力去修改文书,选择学校,找老师要推荐信。
提早考出标化成绩会让你的后期工作更加轻松,时间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02
一轮or二轮?
从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我认为大家如果申请进度足够的快,在一轮申请时标化就已经考出了很好的成绩的话,还是一轮申请会更好一些。
一方面是10-11月,很多同学还在进行标化成绩的考试,相对申请的人数不是很多,学校处理信息的速度也会很快,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迅速的得到沟通解答。
另一方面是一轮申请在12月份左右就能出结果,这时距离二轮申请的截止日期还有一定的时间,如果你在一轮没有拿到特别满意的offer的话,你还可以在二轮申请进行一个补充,这就是“早申请、早规划”带给你的一个余地。
小德Tips:
通常第一轮申请的同学相对来说条件较好,是优质生源。而且前期多发放一些offer校方可以较早得到一些同学的入读确认,也可以根据前期的招生情况调整后期的招生策略。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最后一轮的截止时间是在次年的2月底到3月初,部分招生没有满额的专业会延期到次年的4月~5月再放出名额。
不过明德立人申请导师建议:如果自身申请背景较为逊色的同学们不要在这一阶段进行申请。
因为通常留给最后一轮的招生名额会相对较少。其次最后一轮申请出结果的时间也比较晚,也许会影响国际生办理签证。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校是Rolling(只有一个明确的截止日期),即我们常说的滚动录取,那这一类院校可以理解为“先到先得”,“越早提交越早审理材料”。
#03
择校
如果你的综合背景足够强,那你是可以做到好学校和好项目兼顾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属于背景资质比较一般的学生的话,那么就还是要面临一个“综排”与“专排”间的取舍。
如果打算回国就业的话,综排会更加重要,留美的话就要着重考虑学校就业资源、地理位置和专业强度这些因素。
二、有关网上“水项目”标签的碎碎念
三、哥大应用分析硕士(MS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