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现在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多国混申。
陆本就读的H同学今年就成功被5所顶级英美大学,6个项目录取!
康奈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帝国理工学院应用计算科学与工程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
康奈尔大学互联媒体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
这是一个典型的英美双申的同学,学生个人特色也鲜明,很有想法,配合度也高。
今年小德详细讲讲H同学的申请经历,希望能给想冲英美名校的陆本学生一个参考。
#01、一段科研能抵别人3个
怎么做到的?
研究生申请很看重科研和实习,但H同学只有一段科研和一段实习。
科研深入+聚焦
1段科研也能有大作用!
乍眼一看,申请名校,又是热门项目,这样的背景条件似乎有点单薄。
实际上,H同学从23年底开始一直到去年年底申请的时候,Ta跟着本校老师做了一整年的科研。
但与多数同学拉开差距的地方在于,他一口气在同一个实验室做了3个项目。
这也就意味着,Ta一段科研能抵别人3个。
H同学的科研项目不仅数量多,还很聚焦,主要深耕于前沿的人工智能或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而且一段比一段更难、更深入。
同一个实验室,
也可以写出两封不一样的推荐信
三段科研,其中有两个都拿到了良好的成果,并且两个老师还主动给Ta各写了一封推荐信。
这两封推荐信并不雷同。
一位老师主要写H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什么;另一位老师着重写学生拥有的独特品质。
同一个实验室老师分不同角度来写,让H同学的个人形象变得十分立体饱满。
陆本学生往往科研资源较少,尤其是理工学院倾向于把项目留给硕博学生。
陆本获取科研资源3个要素:
GPA、教授互动、学长学姐联系
那H同学是如何获得这么多高质量的科研机会的呢?
首先,导师让H同学保持良好的学术成绩,这是能否被挑中的一大关键。
H同学也很配合,努力把GPA保持在了85分以上。
同时,导师建议H同学一边在课堂多跟教授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多与教授、师兄师姐联系,另一边看看在学院里是否能争取到合适本科生的科研项目。
H同学也清楚理工科申请,学校对科研看得尤为重要。
所以Ta在导师的督促下,有意识地跟导师交流,分享自己对学科或是某些问题的见解。
日常积极认识硕博生,为自己大三进实验室做科研起到了铺垫作用。
为科研忙碌了一整年后,H同学大四还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交换了一年。
因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科研声誉以及就读专业的知名度,这段交换经历也成为了H同学能够被多所英美名校录取的加分项。
#02、如何精准选项目
拿下英美名校?
H同学目标坚定,2023年年中跟我们签约时,就确定要英美双申。
Ta选校极为谨慎,多数是中等偏上的难度,和导师讨论了好几轮,直到11月份才正式敲定了学校清单。
美国选校超冲刺:
每个学校都精细化选项目
H同学本科就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下的数字媒体专业。
它看似跟H同学申请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不相关,但其实该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下的,本科课程大部分是计算机科学基础课。
所以在硕士申请时,以就业为导向的H同学,其专业集中在CS这个大方向里,但因为直申CS竞争极为激烈,某些冲刺校也会响应调整下专业。
如果是相近专业,导师会提前跟H同学交流,让Ta不要太纠结,只要明确该相近专业是否符合职业发展的预期即可。
比如UCSD的综排虽然有点靠后,但它的CS专排在全美很强,因此定项目时就直接选择该专业;
而选康奈尔大学时,原本打算选择CS,为避免冲刺项太多,导师和学生一致决定从CS调为ECE。
CS偏软件,ECE偏向于硬件,两者之间又有交叉。
另外康奈尔还有互联媒体的双学位项目,这跟Ta本科学习的数字媒体十分匹配,所以也没直接选择CS,而是主攻互联媒体项目。
英国申请语言成绩不够!
挑对学院,就业读博不影响
申请帝国理工学院也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策略。
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下的CS项目均要求雅思至少7.0,单项必须6.5。
很不幸的是,H同学雅思总分7.5,单项只有6.0,只差一点点。
而开设在地球与气象学系下的应用计算科学与工程正好要求总分6.5,单项6.0。
所以为了提升进帝国理工学院的概率,就确定了这个相近的项目,该专业毕业后工作或者是读博都是可以的。
作为AI迅猛发展的见证者,紧跟潮流的H同学十分喜欢AI项目,因此导师在定专业时,一般学校CS方向有AI这个分支,就会瞅准机会先直申。
如果院校本身排名高,又是大热方向,再换个细分赛道,先入读再说。
只要入学了,美国大学选课灵活,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大。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依然能如愿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学成之后,未来就业也会顺风顺水。
幸运的是,H同学早早就知道自己的发展路径。
对于还没想清楚未来要做什么的同学,导师建议在选校定项目时,一定要提前去学校官网了解项目课程设置。
诸如上什么课、是否适合自己、上完这些课,对职业发展是否有帮助等等。
#03、匹配芝大CS导师,
英美双申文书细滑完成
在明德双师制下,国内导师按照时间线督促学生完成了选校定专业和规划等一系列细而繁杂的事项后,海外导师会在文书上做整体的布局和把关。
在写文书阶段,H同学匹配到的是芝加哥大学CS博士。
美国文书:细节+愿景
因为H同学科研经历丰富,可挖掘的点很多,这也成为H同学文书的重要素材来源。
芝加哥大学CS的文书导师——
一边为H同学详述目标院校的优势;
一边跟Ta细聊职业发展路径,未来想干什么;
把几段科研经历挖得很深,着重写清楚Ta做了什么以及产出了什么。
比如康奈尔有两个文书,一篇则是要着重讲述学校要求的软件开发的经历。
另一篇核心在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科研能力以及领导力。
虽说H同学大部分科研内容是跟着博士生做的,但H同学提出了很多有意思且独创性的想法并分享给组内成员。
最后也获得了实验室的认可,这也是Ta三种能力最本质的体现。
因为是英美双申,两国院校的文书侧重点有很大差异。
所以在撰写过程中,导师还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学校做调整,以便于贴合它们的招生特点。
英国文书:学术拉到顶配
英国看重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研究能力以及专业技能。
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相比康奈尔大学,它就没有太多具体的要求。
文书动机部分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申请研究生、为什么要选择某个项目以及长短期目标,这跟美国有一点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文书的主体部分,康奈尔大学重点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领导力,而帝国理工学院则是用大量篇幅阐述科研内容以及成果贡献。
虽然差异大,但在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下,以及H同学的高效配合下,整个文书撰写过程相当丝滑。
H同学按照导师的思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初稿,导师又修改了多次,最终成型。
帝国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康奈尔互联媒体项目介绍
下面小德再给大家讲讲2个跟CS相关的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去做深入搜索和研究。
第一个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应用计算科学与工程硕士。
该项目不是传统的开设在计算机科学学院下面的项目,而是设立在地球与气象学系。
学的内容是跟CS有很大关联,比如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等等。
该项目时长一年,要求托福不低于92分,各单项不少于20分,雅思总分6.5,各单项不低于6.0分。
它对申请者的背景有严格要求,本科必须是2:1学位,并且是工程或是科学相关学科。
和其他英国院校看重陆本学生出身一样,帝国理工一般只要985或是211学生,要求GPA85分以上,双非学生至少要88或是90分以上。
如果要求本科是一等学位,那基本就只要985了,GPA最好是90以上。
第二个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互联媒体项目。
互联媒体项目不常见,这是一个双学位,由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共同授予。
该双学位项目属于交叉学科,学习的内容比较杂,既有编程,也有商科,比如少量的社会学或是创业的课程,但重点是在技术方面的内容。
换而言之,看似是互联媒体,实则是计算机或是信息科学方向,内核以计算机为基础。
现在美国大部分硕士是一年到一年半制的,但互联媒体是两年制,时长较长,也能学到更多的内容。
它要求托福不低于100分,雅思总分7.0。
学生背景没有卡得很严,只要是等同于美国本科的学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