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规划一:陆高的孩子到底输在哪了?

2024-01-16

留学规划就好似医生治病,面对各种类型的孩子,必须一病一策。

一名优秀的导师,本身名校毕业、有亮眼的成功案例皆是表象,内核是有自己的方法论对症下药。

Nancy导师进入留学行业已十年之久,服务过的学生不胜枚举,海外高中、北实验、人大附ICC等顶级高中、苏杭、济南、合肥等二线城市学生均有。

谈起海外高中和陆高学生,不少留学家庭会悲观的认为海外高中就有天然优势,尤其是美高,录取结果100%超越陆高。

在国内学校就读,认可度大打折扣,特别是这几年造假风波不断,美国名校招生官对国内学生信任度直线下降。Nancy明确反对留学家庭持有这种观点。

的确,我们的竞争环境是不公平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留学规划的目的绝不是让孩子在面对规则时感到绝望,或者因为知道了不公平因素在起作用而认为所有努力毫无意义。

相反,Nancy希望留学家庭能够了解到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意识到此前没有发现的可能路径。

像人大附ICC、北师大附等顶级高中的头部学生和美高比较厉害的公私立校第一梯队学生实际上他们的差异不大。二者在个人背景、语言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甚至结果上都不相上下。

绝大多数一般的陆高学生,在两个方面是处于劣势地位:

首先,规划痕迹明显;

美高学生整个语言文化环境、参与过的活动、与社区间的联系,都是很切合招生官口味的,在录取结果上原本T40水平的学生都能踮踮脚进入T20学校。

而陆高学生苦于语言成绩,会在考试上浪费太多时间,活动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

还有一部分同学的活动可能主要动用的是家庭资源,活动本身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并不深入,并且脱离了自己生活的社区,因为整个过程很被动,一步步被推着走,明显规划痕迹过重。


其次,独立意识较弱;

Nancy服务的大部分美高学生是自己独立生活和学习,家长陪读非常少,她发现这些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极其独立,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这种精神就是美国名校稀缺的。

国内学生基本上被父母保护的非常好,规划时家里提供不少资源,全盘接受后,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在执行上明显有拖延,甚至自我怀疑和内耗情绪上升。活动断层现象经常出现,还容易眼高手低。

“专业兴趣也好,学术能力也罢,皆是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生硬堆砌与自然而然发生,招生官一眼就能识破。陆高学生若能意识到这些差异并积极改进,结果不会差。”

Nancy说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基站,每年在海高和陆高学生之间徘徊,这不仅让她有了清晰的、适用于各自的规划策略,也输送了双方信息,提供了方向借鉴。


Nancy Li——本科留学导师总监

  •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
  • ESL/TOEFL/SAT教学工作5年
  • 熟知美高陆高学生在申请中的优劣势
  • 擅长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挖掘独特的文书角度
部分录取案例:
耶鲁大学-伦理政治与经济专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专业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历史专业
南加州大学-经济学专业
埃默里大学-生物专业
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专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专业
巴布森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布兰迪斯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波士顿大学-经济学专业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传媒专业


从最初参与小学到成人阶段的授课,到帮助费城当地的美国学生走进名校,再到生源不断从国外蔓延至国内,录取战绩遍历美国藤校、Top30的Nancy导师说:

“选择行业就如同学生择校,底层逻辑就是发挥优势。我是教育学出身,毕业后当老师是主流。

我也见过藤校理工科学生进了留学行业。

单从薪酬而言,一般的理工专业本科毕业刚入门的收入并没有预想得那么高,比如生物化学这些天坑专业,我怕会打击到一部分理科学生哈哈哈。要想收入可观,只能往博士方向前进,可绝大多数人熬不住。

兜兜转转进了留学行业,帮助无数学生进了名校,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收入也有了保障。

经济疲软下的实用主义思想没有错误一说。名校与好工作、高收入之间,也无法划上等号。”


留学规划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导师不仅需要对美国大学申请有系统深入的了解,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还要随时关注国内外大学动态,不同专业的行业趋势,对导师的要求极高。

藤校生制造藤校生本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个人经验和实力,继续为留学家庭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