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美本录取中,我们多次强调——要提高名校的录取几率,一定要增加申请人和学校之间的契合度。
而美本申请中,如果通过学生的软硬实力基本盘+个人品质性格特点等,我们就能感受出:
“这个学生一看就是普林斯顿喜欢的学生”
“这个学生一看就很有MIT气质”
“这个学生很适合去芝大”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契合度”,因为不仅人和人相处讲究磁场,录取也看申请人和学校之间是不是有“火花”。
毕竟每所学校的气质底蕴不一样,造就他们在录取中关注的焦点、录取的偏好有所区别。
今天,小藤和大家一起剖析Top20都喜欢录取什么样的学生,从部分Top20透露出的录取偏好中找到突破点。
01
普林斯顿大学
US.News综排NO.1
内敛学院派,走严谨学术路线
普林斯顿录取率低于5%,2029届是四年扩招计划的“最后一程”。
在申请池持续扩大下,如果普林斯顿不再扩招,而是保持稳定或者收缩,录取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普林斯顿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找到将在普林斯顿严谨的学术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学生。”
毫无疑问,普林斯顿走的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学术型路线。
此外普林斯顿用了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学生——好奇、投入、创造力
结合学校官网信息以及实际录取案例,普林斯顿录取有以下几个特点:
喜欢成绩抗打,
学术实力强的学生
虽然普林斯顿是标化选交政策,但被录取学生的提交比例高达87%,而且都是高分段:SAT在1500-1560,ACT在34-35。
在GPA方面,94%被录取学生的GPA在3.75+,其中GPA4.0的占比68.5%。
课程的学习难度也是普林斯顿关注的焦点,表示:"只要有可能,学生就要用最严格的课程挑战自我。"
喜欢有求知欲、
社区服务意识强的学生
普林斯顿表示,他们喜欢有求知欲的学生,并且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同时也关注课外的突出成就。
想知道申请人关心什么,做出了什么承诺,以及为实现这些承诺做了什么。
千万不要为贪图数量而三分钟热度,一堆爱好但都是半桶水,普林斯顿更青睐在某一领域有深度投入的学生,并且能为社区做出贡献。
因此,有长期公益项目,或社会影响力的学生是十分有优势的。
被普林大学录取的大一新生表示
学校倾向录取关注社区、有社会导向的学生
要能证明在这些领域有持续投入和实际影响
看重跨学科思维,
文理融合特质更受青睐
在社交平台上,小藤找了一些案例。比如自称做了一系列“无奖项废物活动”,但却凭借对世界的感知成功拿到Offer。
可见,普林斯顿底子里有着非常浓厚的人文色彩。
第二个案例的学生SAT1570,AP13门(9门满分,4门4分),看得出来实力很抗打。
活动也很丰富,既有经济学、写作,也有国际数学竞赛,还有全球创新大挑战等,文理都涵盖在内。
在著名问答网站QUORA上,就有人提问:普林斯顿在人文学科与STEM的侧重点。
发帖人表示自己和普林斯顿校友交流时,这个校友表示他对STEM和写作同样感兴趣。
高赞回答的作者说,自己在和普林斯顿11年的密切交往中,他明白人文学科和科学一样重要。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感受到其实普林斯顿非常支持跨学科学习,人文、科学都被看重,学STEM的也能尽情搞人文兴趣。
因此理科生表现出人文特质,文科生表现出理科逻辑思维,这将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大家打造经历亮点时,不妨可以关注这一点。
02
麻省理工学院
US.New综排NO.2
著名“分控狂魔”,让学生做自己
MIT录取率在5%左右,要求必须提交标化,SAT在1520-1570,是美本圈里著名的“分控狂魔”。
学生成绩好这件事,在MIT录取中是最最最基本的标准,MIT自己都说:如果你问MIT任何一位招生官,他们都会告诉你成绩和分数很重要。
但在这之外,真正推动他们选择的是申请人和学院之间的匹配。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剖析MIT的录取特点:
学术基础:
要具备扎实文理知识体系
MIT作为理科牛校,在学术基础方面十分看重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
但也提到要在人文艺术、社科类等领域学习一些有挑战性的课程。
关注学生是否通过此类课程展现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分析能力,而非简单完成基础课程。
学习之外:
不要为申请“定制人生”
MIT 强调不要把生活和期待,窄化为 “只为进 MIT(或某所大学)”。招生官想看到你的真实热爱,而非你 “认为招生官想看的东西”。
毕竟大学不是化妆舞会,不用 “扮演别人”。
虽然MIT这话和当下卷生卷死的状态相比,对很多人来说有点过于理想化。
但像MIT这种大牛校,他们最不缺就是成绩好的申请人,因此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能考出优秀成绩申请人背后的发展潜力和故事。
因此在“What we look for”中,MIT把喜欢录取的学生特质细化为7个方面:
1)具有社会责任感及贡献精神
看重申请人对公共事务的担当,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在社区中是否能作为校园生态的共建者。
2)具有协作和合作精神
MIT的学术生态高度依赖协作与合作,不具备这种精神的学生很难在MIT获得幸福感。
3)具有主动探索性
在MIT有很多机会,但必须主动捉住,背后折射出的是MIT对学生 “主动探索” 特质的期待。
4)富有冒险精神
MIT直言,他们期待录取的学生,不仅有规划成功的能力,更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是具备一种 “敢试错、善反思、勇重启” 的思维。
5)具备动手创新能力
申请者不仅要热爱思考,更要享受 “将想法转化为现实” 的过程。
6)热爱的强度及求知欲
MIT认为申请人应该把焦点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而非只为了活动清单长度,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盲目堆砌经历是不可取的。
7)具备平衡能力
MIT的学术环境强度很大,但MIT并不希望学生只有学习没有生活,而是应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平衡好学习和生活。
03
哈佛大学
US.New综排NO.3
成绩得够硬,但光硬没用
还要看到你与世界的互动
哈佛录取率在近三个申请周期都低于4%。
学校官网上有个问题是“What admissions criteria do you use?”(哈佛录取标准是什么?)
哈佛表示录取并没有固定量化公式,拒绝 “标准化套路”,那么哈佛录取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
喜欢在学术上挑战自我
多维展示能力的学生
哈佛从2025fall起恢复标化提交要求,SAT在1500-1580之间;
录取新生中GPA4.0的占比74.02%,这比例比普林斯顿还要高。
哈佛一样爱录取成绩好的学生,但有些区别的是,哈佛特别强调“挑战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
鼓励学生选修所能找到的最具学术挑战性的课程表示这能提升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几率,也有助于在大学初期取得良好表现。
也鼓励学生通过AP、IB课程去展示自己学术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哈佛特别强调数学课程的学习,鼓励如果有条件的,学习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及其子领域、数学建模、微积分以及其他高等数学课程这类严谨且相关的课程。
喜欢课外活动丰富,
并能持续投入钻研的学生
哈佛对在一种或者多种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感兴趣,希望能录取到具备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机会,并持续投入在感兴趣领域的学生。
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参与:比如公益、社区服务,关注申请人如何连接、贡献社会。
2)领导力+课外突出表现:不是当 “头衔党”,而是看你在活动里的深度投入、影响力。
3)个人特质与品格:通过老师、辅导员、校友推荐信,挖掘你的性格优势、克服逆境的能力等。
我们来看个同学的录取案例,首先从成绩上看,这位同学非常优秀。
Ta被哈佛的物理专业录取,虽然只有5门AP,看起来不多,但从课外活动和获奖情况来看,都非常有含金量。
科研经历十分匹配物理专业,对于物理这种硬核专业来说,拥有超强的学术能力和潜力可以秒杀一大批竞争者!
这种经历的专业度、深入度还真不是随随便便报个班就能达到的水平,这不就是对自己热爱领域的投入专注度吗?!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面对问题堵点时,韧性、坚持、克服困难能力品质不就体现出来了!
哈佛想找的是立体的 “人”,而非 “完美简历堆砌者”。学术是门槛,但跨过门槛后,更看重你是谁、能给校园带来什么独特价值,以及未来能如何影响世界。
简单说就是,成绩得够硬,但光硬没用,哈佛还想看到申请人的灵魂、故事以及你和世界互动的方式。
04
斯坦福大学
US.New综排NO.4
大胆探索,大胆做梦
善用身边资源,勇于改变世界
斯坦福录取率在4%以下,从2023fall起就恢复标化提交要求,也就是疫情结束后第一时间就恢复了,可见对学术能力的关注。
斯坦福被录取学生的SAT成绩也很高,在1510-1570之间,GPA4.0占比73.3%,也是一所妥妥的“分控校”。
斯坦福是一所十分开放包容、富有创新性的校园,就正如学校官网显示的一句话——“Explore Boldly. Dream Audaciously.(大胆探索,大胆做梦)”
录取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业优秀是首要录取标准
保持良好的学术记录情况
斯坦福表明,首要的录取标准就是要学业优秀,从前面介绍标化和GPA的情况来看,斯坦福十分注重良好的学术记录情况。
对于AP和IB,虽然斯坦福并没有强制要求,但从不少实际录取案例中来看,提供国际课程成绩更有竞争力。
喜欢好奇、热情主动、高能量学生
成长背景也是评估因素之一
斯坦福希望看到申请者拓展知识视野的投入、专注与兴趣,包括自身文书及他人推荐信体现的好奇心、热情,在各类活动中展现的能量、深度与主动性。
此外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差异会被纳入评估(如第一代大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可能获得更多关注。)
非学术成就的“改变者”特质
关注社会,具备改变世界的潜力
斯坦福很强调“如何利用斯坦福资源改变世界”,而非仅追求个人成功,很多著名创业、改变世界的故事主角都来自斯坦福,比如:
· 拉里·佩奇 & 谢尔盖·布林创办了Google,最初这是斯坦福研究项目“BackRub”,重塑全球信息检索方式。
· 凯文·斯特罗姆 & 迈克·克里格创办的Instagram,定义现代社交媒体视觉化分享模式。
· 里德·霍夫曼创办的LinkedIn,重塑全球职场社交网络。
斯坦福不要求“全能型”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和非学术兴趣了解申请人对斯坦福社区的潜在贡献,看重申请者在1-2个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影响力,工作、家庭责任也同样重要。
因此斯坦福也更偏爱那种展示出自己强大的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贡献能力的学生。
05
耶鲁大学
US.New综排NO.5
注重具体而非泛泛
充分利用资源、具有贡献精神
耶鲁录取率低于5%,2028届仅有3.7%,但2029届的录取率上升至4.6%。
耶鲁说有两个问题指引着招生团队——
“谁有可能充分利用耶鲁的资源?”
“谁对耶鲁社区的贡献最大?”
可见耶鲁的录取逻辑是寻找“未来能为耶鲁社区和世界带来思想影响力”的学生,而非仅成绩优异者。
而在耶鲁的录取特点中,相比起其他学校,耶鲁透露出的信息更为具体一些:
学术实力强是首要因素
但不建议为了几分重复钻牛角尖
学术实力是耶鲁评估任何申请人的首要考虑因素,特别强调高中成绩单,因为能体现申请人的学习动力和表现。
此外也关注那些在高中阶段一直选修具有挑战性课程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
另外注意的是,在竞争激烈下,高分标化当然会更有优势,但是耶鲁特别提到,无需为微小分数提升重复考试,应更注重个人成长。
重视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
耶鲁被誉为「学者乐园」,重视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要求学生通过文书展现学术热情与逆境成长经历。
比如耶鲁补充文书(如“Why Yale?”和“What inspires you?”)注重思想深度与真实性,避免泛泛而谈。
看重活动中实质贡献和热情
在课外活动方面,耶鲁看重的是能利用身边资源并为社区做出贡献的学生;注重领导力,抓住机会担任领导力角色,在活动中投入精力并产生积极影响。
主要是要对所从事活动的深度承诺与真诚热爱,而非堆砌活动数量。
喜欢真实且具体事例支撑的展示
看重学生的全面素质
耶鲁强调,文书要以真实声音书写对自己有意义的话题,不必追求复杂词汇,重点在个人视角。
推荐信最好来自熟悉自己的核心学科老师,侧重具体的智力、品格及课堂贡献,关注学术潜力与非智力因素(如好奇心、团队合作)的结合。
可见,耶鲁不喜欢假大空的东西,讲究真实具体,并且看重的是学生全面素质。
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和好奇心
面试虽非必需但建议参加,但如果有机会,耶鲁强烈建议参加,需准备充分以展现自身想法与好奇心。
作为积极的对话者,避免单字回答,详细阐述个人想法、好奇心与价值观。通过有深度、有思考的提问展现对耶鲁的关注与个人特质。
由此可见,耶鲁的落脚点都在具体的人事物,而不是空谈概念、理想,因此在准备中,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和实际的成果、经历相结合。
06
加州理工学院
US.New综排NO.6
偏好专注科研的极客
培养除学术以外的兴趣爱好
加州理工录取率颇有点过山车架势,2025届还能接近4%水平,近几个申请季直接掉到3%上下。
加州理工录取逻辑聚焦于 “未来的科学家与工程师”:
他们不仅需要顶尖的学术成绩,更需展现出对科学的执着热情、独立研究能力,以及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探索。
对于志在理工科的申请者,需将申请材料打造成 “学术潜力的说明书”,而非 “综合素质的展示册”—— 这里的录取,本质是对 “科学天赋与专注力” 的筛选。
要求理科课程基础扎实
也要有人文社科的批判性思维
1)热爱数学,对化学、物理抱有热情
数学是加州理工所有课程的基础,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多数突破性成就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化学和物理。
因此加州理工对数学、化学、物理好的学生简直就是没有抵抗力。
2)重视人文社科
实际上,第一年包含大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写作和分析密集型课程,且之后每年都有额外的相关课程要求。82%的本科生每年秋季都会选修人文社科课程。
这是因为学校希望学生在专注于攻克难题的同时,能够在这些课程以及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批判性思考、磨练问题解决技能、良好写作和表达自我。
个人特质与素养,韧性、创造力、
包容性、决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既然决定深入STEM领域,便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跨学科研究时面临的观点碰撞等,韧性、创造力、包容性以及坚决的决心都是加州理工所看重的。
此外整个加州理工的经历都围绕着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因此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对于加州理工来说很重要。
培养点除学术之外的兴趣爱好
加州理工知道学生首先(可能其次、第三也是)热爱 STEM,但死读书的学生也不是加州理工想要的人才。
追求极致的理工极客体现出在学术之外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这对于加州理工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07
杜克大学
US.New综排NO.6
富有野心和活力,聪明人干聪明事
杜克录取率呈下降趋势,在2029届降到5%以下。
杜克表示成功被录取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以下特质:
我们再细分来阐述:
学术要勇于向高难度挑战
即便是标化选交,杜克的SAT分数段也在1520-1570,喜欢学生报名参加最好的、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一般期望学生每年注册五门学术课程。
若某学科领域未修满 4 年,需以同等难度课程替代,以体现学术挑战性。
课外活动寻找激情驱动的学生
强调活动的热情投入与影响力,不局限于 “全面发展”,也接纳在特定领域深度参与的 “专注型” 学生,需体现对校园和社区的贡献潜力。
喜欢具有多元背景的学生
杜克致力于招收多样化学生群体,认为多元背景能提升本科教育体验,评估时会考虑申请者的独特经历与资源差异。
总体而言,杜克致力于招收能以智慧、创造力和热情响应校园机遇的学生,重点关注其野心、好奇心、才能、毅力、活力及人文素养。
比如下面这位被杜克录取的明德学子G同学IB、托福、标化成绩都是学霸型,此外还参加多所名校的培育计划、夏校,是高能量满满的学霸!
08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US.New综排NO.6
爱好科研型学生,深度探索很重要
JHU的录取率在近几个申请季都比较平稳。
SAT在1530-1570之间,99%被录取学生都是在高中班级前10%
JHU表示在审查申请时,考虑三件事:
1)学术特征:你如何在学术上挑战自己,追求自己的学术兴趣。
2)影响力和主动性:你如何参与并影响你的社区。
3)整体匹配:你的目标和价值观如何与JHU保持一致,我们如何相信你会成长并为大学社区做出贡献。
下面我们来逐一看看这些如何具象化表现出来——
具备突出学术特质的学生
1)勇于挑战学术极限
不要求特定课程或课程体系(如 AP、IB 无偏好),但重视学生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且鼓励跨学科学习。
比如下面这位被JHU物理专业录取的同学,选择的AP课程含金量都很高,而且最终考了7门AP,全是满分!
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的能力。
2)主动拓展学术兴趣
通过课后项目、独立研究、在线课程、实习、夏校等方式,展现自我驱动力和好奇心。
特别提一下,虽然夏校不影响录取,但能体现探索精神,参与和兴趣相关的夏校或项目利用假期深化学术或实践经历,都是很加分的。
比如下面这位同学参加多个课程,背景经历十分丰富。
展现影响力与主动性的学生
1)积极参与社区与实践
重视学生在课外活动、家庭责任、兼职工作、志愿服务、兴趣爱好等领域的投入,强调 “质量优于数量”,而非单纯追求活动数量。‘’
鼓励通过领导角色、指导同伴、承担额外责任等方式,在活动中创造实际影响,例如组织项目、解决社区问题等。
2)平衡责任与克服挑战
理解学生可能面临家庭经济压力、照顾家人等现实障碍,这类经历反而能体现抗压能力和责任感,成为申请中的加分项。
与学校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学生
JHU的价值观比如有:
因此在申请中要突出这些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提高契合度的目的。
09
宾夕法尼亚大学
US.New综排NO.10
注重实践与跨学科学习
不断打磨自身天赋和能力
宾大近三个申请周期呈下降趋势,在2029届下降至5%以内。
宾大审查申请时,会询问以下问题:
宾大招生时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元背景以及与学校使命的契合度,具体偏好录取的学生特点如下:
学术探索丰富,注重实践
宾大作为藤校之一,GPA、标化这些基本成绩要到位就不多说了。
在此之外,宾大是非常注重实践且跨学科学习的学校,据统计,新生中79%的学生通过科研、科技项目、演讲辩论等活动展现知识追求。
希望看到学生对某方面有明确兴趣,在课程学习中能集中精力并展现出一定的学术能力。
服务社会理念强,具有社会责任
受学校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服务社会” 理念的启发,宾大为社区、费城以及更广阔的世界做出贡献的理念很强。
录取的新生中,94%承担家庭责任、志愿服务或投身环境 / 社会正义事业。
通过参与的活动和承担的责任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展现出领导力、行动力等。
拥有综合素养与特质
另外宾大也很看重课余时间的安排,能体现出课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新生中67%参与艺术、舞蹈、宗教、戏剧或国际交流等文化类活动。95%通过体育、实习、兼职等活动实现自我提升。
在各类活动中,也可看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是否具备韧性,与同伴是否互动良好、是否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等。
简单说,宾大希望招到学术有潜力、认同 “知识服务社会” 理念,且能在跨学科环境中成长,适配学校氛围的学生,评估时会综合看申请材料,而非单一维度。
10
康奈尔大学
US.New综排NO.11
成绩要好,乐于挑战
活动丰富,且有助于社区
康奈尔近几个申请季录取率在7%上下浮动。
《The cornell Daily Sun》曾发布了一篇《康奈尔大学录取学生的内幕》一文,里面透露出了康奈尔的录取偏好:
学术成绩优秀,
能很好地完成课程要求
招生官明确提到:
“那些进入下一步的人,并不是那些成绩单上有E和F的人。即使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非常适合康奈尔,并且有丰富的课外活动...... 但我对你没什么可说的。”
说明优秀的成绩水平是康奈尔在筛选时的第一道门槛。
此外康奈尔还关注课程本身要求,会考虑学生是否参加了与他们预期专业相关的课程并表现良好。
比如招生官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申请的是生物工程,那么你需要非常扎实的数学和科学课程,否则,你将无法处理这里的学习"。
选择有挑战性课程
看重课程质量而非数量
康奈尔还会比较不同学校的学生。
选择标准是基于申请人是否正在学习“他们学校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以及他们与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其他学生相比的表现,而不是他们已经学习的AP课程的数量。
寻找有助于康奈尔社区的品质
康奈尔不指望“一长串活动”,但招生人员希望从文书和课外活动中发现有助于康奈尔社区的品质,比如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为社区做贡献等。
招生官表示,根据全国性的研究表明,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通常更成功,他们也更喜欢课余生活丰富的学生,而非只是一昧埋头读书的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北京学生的案例,被康奈尔的心理学专业录取。
虽然没有标化,但是GPA4.2,还有高分IB辅助,成绩的质量很高。
而且看活动和竞赛满满当当的,既有体现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也有体现自己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相关的内容,每一个都是直戳康奈尔“心巴”。
总体而言,康奈尔看重学术成绩、智力潜力、品格优势(包括动机、领导力、勤奋、正直等)以及对学习高度热爱的学生。
11
芝加哥大学
US.New综排NO.11
主动热爱学习,文理兼修
实践精神强
根据2028届录取数据,芝大录取率在4.5%,芝大的标化是选交政策,而且没有前面几所学校那么严苛,SAT在1220-1600之间。
谈起芝大,它是集严谨思辨、自由怪诞于一体的学校,他们录取中关注的重点在:
主动且热爱学习,重视辩证思维
芝大强调知识的力量,喜欢主动热爱学习,挑战自我的学生,而且芝大整体学术氛围是鼓励学生思辨,重视辩证思维。
博雅教育、文理兼修,跨学科多领域研究
芝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相信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探索,也因此十分鼓励跨学科多领域研究。
所以如果能够体现自己文理兼修,具备学好通识教育、可以跨领域研究能力,在申请芝大的时候是非常加分的。
实践精神强,解决实际问题
芝大除了关注通识教育,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和社会服务意识,不断扩充学生思维和认知。
善于合作、思想开放、
有集体荣誉感、诚善交友
芝大非常重视学生能否积极地融入学校、社区,能否积极地参加相应的活动,并为学校、社区进行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怪诞烧脑小文书
比其他名校更在意文书
有芝大毕业生评论说,芝大非常在意文书,比其他顶尖级学校更在意!
芝大小文书以 “怪诞”“烧脑” 著称,题目常常打破常规,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展现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文字,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术好奇心、创造力以及价值观。
所以申请芝大的同学一定要好好打磨文书哦~
12
布朗大学
US.New综排NO.13
既灵活又严谨
充满求知欲,知行合一
布朗的录取率目前在5%上下浮动,
布朗的气质是既灵活又严谨,学生在开放课程模式中成长起来,学校喜欢录取的学生是:
要有求知欲,思想开放
渴望探索新的想法和观点
布朗大学以其创新和跨学科的教育方法而闻名,开放课程允许学生在四年内深入研究他们的重点领域之外,还可以广泛探索许多其他部门。
因此,要进入布朗大学,你需要有求知欲,思想开放,渴望探索新的想法和观点。
突出你在课堂之外从事的任何研究项目、独立研究或智力追求,展示你是如何主动探索你的兴趣并拓展你的学术追求的。
富有挑战性的学术成就
简历体现出“知行合一”
布朗非常重视学术成就,希望录取到具有良好学术记录的学生,特别是在参加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中(如AP或IB)获得很好的表现。
而且布朗特别重视那种独特或者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经历,是和申请意向专业或者学术兴趣表现一致的简历,也就是更偏爱那种在学术探索上知行合一的学生。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致力于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
布朗重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致力于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的学生,该大学正在寻找那些表现出愿意与他人合作并通过服务、行动主义或领导力做出贡献的学生。
面对挑战时具备韧性和适应性
富有创造力和潜力
布朗是一所严谨的学校,因为也更偏爱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韧性和适应性的学生。
为了展示你的弹性和适应性,突出你在学业或个人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障碍,并展示你是如何克服它们的。展示你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并适应新的情况和挑战。
QUARO上有人提问,什么样的学生会去布朗?一位布朗教授回答“优秀的,极富创造力的学生”。
也有家长说,自家儿子在布朗大学学习,认为布朗大学喜欢多样性,重视潜力。
布朗灵活而严谨的教育方法决定了他们所喜欢的学生也是具有探索欲、自驱力以及良好学术基础的。
13
哥伦比亚大学
US.New综排NO.13
聪明头脑,好奇的心
乐于接受新的想法和经验
哥大录取率在前几年一直低于4%,但在2029届升至4.28%,有上升的趋势。
优秀的学习成绩
课程具备挑战性、多样性
哥大寻找具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分数好看,还包括课程的挑战性、多样性。以此证明申请人在严格的学术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潜力。
拥有一颗好奇和投入的心
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
哥大重视对自己的兴趣充满热情并参与社区活动的学生。无论是通过课外活动、志愿活动、实习还是研究机会,证明你有一颗好奇和投入的心是至关重要的。
并且偏爱那些在社区中产生积极影响,利用天赋和技能做出改变的学生。
重视来自各种背景和经历的学生
社区多元化、包容性强
哥大致力于培养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区,并寻找有相同承诺的学生。这意味着哥大重视来自各种背景和经历的学生,包括代表性不足的群体、第一代学生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申请人能展示出独特的背景和经历如何塑造了你,这对于招生官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领导力和主动性
让申请人脱颖而出
哥大喜欢主动并成为社区领导者的学生。证明你已经承担了领导角色并且在追求自己的兴趣方面表现出主动性,可以让你在录取过程中脱颖而出。
真正热爱学习和求知欲
可接受新鲜事物
哥伦比亚大学寻找真正热爱学习和求知欲的学生。他们重视那些乐于探索新话题和新想法、渴望与同龄人和教授交流的学生。
不一定是多么高大上的经历,展示你的求知欲可以很简单,比如讨论你读过的书,参加讲座,和你的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总体而言,哥大寻找非常聪明、好奇的学生,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想法和经验,并希望对世界产生影响。
14
达特茅斯学院
US.New综排NO.15
小而紧密社区,专注本科教育
偏爱班级上的佼佼者
达特茅斯2028届只有5.3%,这可吓坏不少人,不过在2029届又恢复到6%左右的水平。
根据学校官网的最新学生简介,录取学生中有93%都位于班级前10%,达特茅斯作为老牌藤校之一偏爱的都是班级的佼佼者。
达特茅斯以小而紧密社区、强大本科教育而闻名,特别是其文科课程强调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沟通技巧。
然而,达特茅斯学院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其严格的学术标准和竞争激烈的招生过程,可能不适合那些寻求挑战性较小、或教育体验更灵活的学生,具体而言其录取特点有以下几个:
有求知欲、学术潜力
也有优秀的学术表现力
达特茅斯学院招录时会考虑申请人高中课程的严格程度,以及和其他同龄人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对比。
喜欢那些学习挑战性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会考虑学生的求知欲、学术潜力以及批判性思考, 解决问题以及有效沟通等能力。
不畏失败,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领导力及创新思维
达特茅斯重视具有成长心态的个人,愿意从挑战和失败中学习。同时也偏爱那些能在包容友好环境下,与别人有良好互动、协同工作的学生。
以及喜欢能积极参加俱乐部和活动,担任领导职务,发起项目,具有领导力、创新思维并带头积极影响周围的人。
特质多元且有独特性
具备积极内在品质
学校官网上有个问题是“达特茅斯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提到学生质量与多样性令人受鼓舞,每人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独特视角,说明学校青睐有独特经历、能带来不同视角,展现多元特质的学生 。
强调学生群体 “energetic(充满活力)、curious(有好奇心)、values - driven(受价值观驱动 )”,意味着积极向上、对世界好奇探索、坚守价值观的学生,更契合学校对学生内在品质的期待 。
值得一提的是,达特茅斯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小镇,校园环境优美,该校的户外俱乐部非常有名,热爱户外活动的申请人很符合达特茅斯的属性哦~
最后
今天给大家分析了多所Top20的录取特点,我们能发现学术能力好这是首屈一指的必要条件,所以大家还是要扎实学习,考出高分。
另外在背景、经历打造方面,大家也一定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不能东一棒西一棒,始于兴趣爱好,在过程中努力拼搏,锻炼自己,追求成果转换。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好成绩 好品格 好成果的你会收到心仪名校投来的橄榄枝!
明德立人暑期限时福利来啦!!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限10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