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一个关于美国身份的新消息:
美国读研STEM博士或医学博士毕业,或将自动获得O-1签证(天才签证),跳过繁琐申请流程,直接迈入绿卡快车道!
美国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众议院(U.S. Representative)正式提交新版《尊严法案》(Dignity Act of 2025, HR 4393 以下简称法案)。
这项由两方联手共同提出的法案,是2023年版本的重大升级,汇聚了两党至少12位议员的支持。
本意是为了解决非法移民的问题,但也同时涉及到留学生和高科技移民领域。
1
STEM博士毕业拿绿卡
留学生转向“双重意图”
法案的C 部分特别关注高技能移民和教育领域,对于留学生来说,有三大利好:
#01-STEM领域博士的特殊优惠
为在美国获得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医学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设立 O 类签证的资格推定,即“默认符合条件”的规定。
相当于直接拿O-1签证。
那么STEM和医学领域的博士毕业生能够以O-1的身份申请绿卡,无需繁琐流程!
传统 O 类签证申请需通过大量证据(如奖项、行业认可、原创贡献等)证明“杰出性”,流程复杂且主观性强。
拿到O-1A后有以下三种方式申请绿卡:
①EB-1A:杰出人才移民(黄金搭档)
与 O-1 要求非常接近,很多 O-1 持有者可以顺利转 EB-1A。无需H1B抽签,无需劳工证,排期较快。
②EB-1B: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
③EB-2(NIW):国家利益豁免,适用于具有高级学位或特殊才能的专业人士,包括科学、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医生等。
#02-双意图签证(Dual Intent)改革
法案将F-1学生签证改为“双意图签证”,国际学生将不再需要证明他们在完成学业后有回国的意图。
传统 F 类签证要求学生提供大量材料(如国内亲属关系、财产证明、职业规划等),以证明自己“毕业后会返回原籍国”,这一过程常因主观判断导致签证官拒签,尤其对计划留美发展的学生而言,容易因“意图模糊”被拒。
改为“双重意图”后,学生可以在申请签证时,可以表达留学和未来可能留美工作、定居的意愿,签证官的审核焦点可更多放在学生的学术能力、资金证明等核心资格上。
#03-参加OPT项目需缴纳社保/医保税
法案还要求参与“选择性实习培训(OPT)”计划的学生缴纳社会保障税和医疗保险税,更公平地融入美国社会。
除了以上三项面向留学生利好的政策,其他方面,法案也做了重大变动:
为啥要发布这一系列“留人”的法案?
因为全球抢人大战太激烈了!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美国78%的工程类博士和55%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由国际学生获得,而中国和印度学生占比超过60%。
中国AI企业开价百万年薪挖人,加拿大用“三年工签+移民直通车”截胡,连新加坡都搞起“科技人才签证”。
还有大量优质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回国。
美国也自感危机,再不动手就“没人了”!
美国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总是有迹可循的:
目前法案正在提案阶段,尚未进入委员会审议或投票。
但是该法案已经获得了移民倡导组织,如国家移民论坛(National Immigration Forum)、美国移民委员会(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和世界救济组织(World Relief)的支持。
借用新任移民局局长的一句话:“能为美国带去正面影响的人才都是颇为珍惜的,对于这类人才,绿卡无非就是等多久排期,早晚的事情。”
这句话传递了清晰信号——美国正全力抢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
2
现在申请美国博士
还来得及吗?
美国始终是许多学术型学生和科研爱好者的首选!
不仅拥有世界最强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科研机构,而且大多数博士项目都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
在高认可度和高含金量之下,美国博士的申请也是一场需要精心筹划的“马拉松”。
小德接下来从规划要点、申请时间轴、套磁文书等方面详细介绍博士的申请。
博士(Ph.D.)全称:Doctor of Philosophy
博士项目主要组成:课程学习(前1-2年)+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研究训练(RA、Lab参与)+博士论文(Dissertation)+答辩
博士发展与薪酬:
博士申请导师看重哪些方面?
①Research Potential(研究潜力)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或设计实验;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读论文,有初步的科研训练经验。
展示方式:研究经历、发表文章、SOP中的研究问题设计、课程项目、RA经验。
②Motivation & Fit(学术动机与项目匹配度)
你是真的对研究“上头”吗?不是为了“学历升级”才读博?你和项目或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对口?
❗️与申请硕士不同,博士申请的核心是“匹配度”,很多项目即使你背景再强,不匹配也很难被录取。
展示方式:在 SOP 中具体说明你对项目/教授的研究兴趣,引用他们的文章或课题,说明你可以怎么贡献。
③Academic Background(学术基础)
是否修过核心课程(如统计、编程、方法论等);成绩是否优异,尤其是专业课;是否有能力在博士课程中跟上节奏。
展示方式: 成绩单、课程列表、学习中的挑战与成长经历。
④Perseverance & Resilience(坚持和抗压能力)
博士过程中会遇到失败、重复试验、论文被拒等;是否能在困难中继续推进项目、不断修改和迭代。
展示方式:描述研究或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你如何调整方法或心态。
申请标化要求:
1、GPA与套磁关联
GPA是衡量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Top10院校要求3.8以上;3.5以上可申请普通院校。
套磁时可提及GPA优势,如高GPA可争取奖学金与助教(TA)机会,提升录取竞争力。
2、托福与GRE
语言:托福 >100/雅思 >7.5;GRE:330 +3.5/4
托福口语成绩24分以上可增加TA机会。Cornell要求录取者必须担任TA,口语28。
申请关键时间点:
一、前期准备与套磁启动
5-6月:确定研究关键词开启套磁教授筛选。
7-8月:套磁前期准备,进行学术套磁首轮,附CV与研究摘要。
前期准备包括确定申请方向联系潜在导师、准备申请材料等,为申请打基础。
9月:考出TOEFL和GRE
二、网申阶段与非学术套磁
9月-12月:网申阶段,进行非学术套磁,确认材料状态与节日问候。
网申阶段需密切关注申请进度,及时与教授和招生办公室沟通,确保申请材料完整与准确。
11月:部分博士项目陆续截止。
录取后期与套磁跟进
2月-3月:录取后期,无奖AD可通过学术套磁争取RA机会。
录取后期需根据录取结果及时调整策略,积极争取奖学金与研究机会,确保顺利入学。
套磁技巧:
1、学术套磁:专指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通过Emal联系,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达到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博士学术套磁有三大方式!小德下周会出一篇详细的文章进行讲解(附带满分套磁信模板)~点赞关注不迷路,明德处处是干货!
2、非科研套磁:网申提交后;网申状态全;面试结束后
网申提交后发送邮件,及时与教授沟通申请进度与状态。
关键事件是与教授沟通的重要时机,通过邮件及时反馈申请进度,展现申请者的积极态度与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