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个生物毕业生的十年追踪:美国留学申请生物值不值?

2025-09-17

疫情之前,生物专业被不少人视为“天坑专业”之一,就业难、出路窄是很多人对它的刻板印象。

但如今形势已经完全逆转!

从核酸检测到疫苗研发,从基因编辑到合成生物学,从生物医药到可持续农业......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生物学全面重塑的时代。

曾经被调侃“毕业即转行”的生物人,如今已成为科技企业、医药公司、投资机构甚至政策制定部门争相招揽的“硬核人才”。


美本生物申请也越发热门--

15个生物学生!录取普林、MIT、康奈尔...顶尖Offer见证学科新爆发!(点击蓝字可阅读详情)


明德学员顶尖生物录取:


布朗大学每年会系统追踪毕业5年及10年后本科校友的就业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看看生物专业,看看能挖掘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01

学术与医学为主轴

多元领域逐步延伸


布朗公布了本科生物专业“最常见的雇主行业”数据,呈现出该专业市场需求鲜明且多元的就业特征。


高等教育领域:出现明显分流节点

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毕业生人数遥遥领先,毕业5年时,近300人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占41%。

说明在生物专业的本科生职业规划中,深耕学术和教育始终是该专业的主流方向,毕业生更愿意延续学术路径,而非转向应用型行业。

毕业10年后,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数虽位列第二位,但相较毕业5年时情况,数量下降至164人,占比26%

能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出现明显的区别。


小藤有话说

在职业初期,本科生的职业选择相对集中在 “延续学术路径”。

而10年后,职业发展进入中期,部分毕业生可能因高等学位获取、科研转化需求、个人职业兴趣变化等,从高等教育领域转向应用型行业

生物专业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从早期偏学术到学术与应用多元并存的职业路径分流趋势。


医学、制药领域:稳步成长绝对主场

如果抛开继续深造的“学生”身份,单从职场选择来看,医学领域无疑是布朗生物专业校友最青睐的方向。

短期来看,毕业5年时已有151人进入医学领域,占比21%,说明生物专业在本科阶段培养的核心能力与医学领域的基础岗位需求匹配度高。

同时,医学领域为生物毕业生提供了“快速落地”的职业通道,成为大家毕业后的重要选择。

而从长期来看,医学跃升至生物学专业市场需求的第一大领域!

毕业10年后进入该领域的人数增至223人,占比提升到35%,实现了人数和比例的双增长,跃升至第一位!

另外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出现明显增长,毕业5年时32人,毕业10年后增长至41人。


之所以会增长,小藤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生物专业知识具备高度“可成长性”,支持毕业生在医学领域持续进阶;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生物医药技术进步、AI与生物交叉等趋势,不断扩大对生物背景人才需求。

这也反映出,生物专业的职场适应性实际上高度依赖医疗行业,课程设置与医学需求对齐,形成了教育-就业的正向循环。


其他领域:多元而分散的职场场景

除高等教育和医学之外,也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健康与人类服务”“非营利组织”“咨询”“计算机、信息技术”“政府”等领域,说明生物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跨行业适用性。

特别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毕业5年时占比3%,有22人,位列第7位。虽然毕业10年后,人数仍然22人,没有变化。

但我们从“地位”来看,从原来第就业领域第7位,变为第4位,重要程度变得越发明显。


而人数最少的三个领域也有变化。

毕业5年时,“传播与娱乐”“广告、营销、公告关系”以及“商业(其他)”最少,不到10人。、

毕业10年后,“法律”“政府”广告、营销、公告关系”人数最少,同样不到10人。

这些方向与生物专业的交叉较少被探讨,可参考的职业范例相对少。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政府”领域,毕业5年时有16人,但毕业10年后降到11人,这表明,职业早期政府领域是不少生物专业毕业生会考虑的方向。

不过随着毕业生学术积淀加深、专业能力提升,到毕业10年时,他们能接触到更多如高校科研、企业核心技术岗等更契合专业发展的优质职业选择,因而在政府领域的人数有所减少。


小藤有话说

根据上述分析,在生物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学术、医疗、制药等传统方向的职业引导较为成熟,学生们对这些路径认知更清晰、选择也更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布朗大学调研显示:


2015–2024年间,布朗的生物专业在职业准备方面“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的校友比例从75%升至91%。

同时,80%的2024届校友表示当前工作与专业相关,可谓专业对口度很高。

可见布朗的生物专业在教育-职业衔接方面表现突出,获得校友高度认可。


02

职位演变:

从深造储备到职业进阶


“最常见职位名称”数据揭示了生物专业毕业生从毕业5年到10年的职业发展轨迹。


从学习者向职业产出转变

“学生”在毕业5年时人数最多,有222人,但10年后大幅减少至44人。

毕业5年时,仍有大量毕业生在攻读高级学位,这是因为生物学是一个典型的“学位进阶型”领域,本科学位通常被视为预备阶段,而非最终的职业资格。

毕业10年后,绝大多数人已经完成了深造计划,成功“上岸”,脱离了纯学生身份,进入了职场,体现出生物专业具有较强长期储备特征。


医疗领域需成长与积累

生物专业与医学联系紧密,不少毕业生进入医疗领域,“住院医师”和“医生”的数据对比颇为有趣。

“住院医师”毕业5年有123人,10年后降至86人;

“医生”毕业5年29人,10年后增至104人。

一降一增变化恰恰体现了医学培训体系的制度性安排和毕业生职业成熟的自然过程。

住院医师是医生成长的必经阶段,生物专业背景为其提供良好基础。

随着临床经验与专业资格积累,部分人晋升为医生,体现该领域清晰的职业进阶性。


技术/业务岗走向管理岗

“主管/经理”大量增长,从毕业5年时的21人,在毕业10年后增长至53人,并出现了副总裁10人。

另外能发现在毕业5年时,上榜的职业名称像“顾问”“分析师”“助理”有一定数量,并且占比比较靠前,但在毕业10年后数量下降或者是不在榜上了。

这表明,在积累了近10年的专业经验后,一部分人开始从技术/业务岗走向管理岗,承担领导职责。


教育与科研辅助岗位稳定

毕业5年时,“教师”17人,“讲师/教育者/培训师” 有11人,“研究助理 / 副研究员” 18人,这些学术和教育类职业已有一定从业者。

毕业10年后,“助理教授” 出现,有21人,“博士后” 23 人,“医师研究员” 有40人,“研究员” 有10人。

表明部分毕业生在学术道路上持续发展,从深造或基层学术岗位,逐步向更高层次的学术职位迈进,学术梯队逐渐形成。


小藤有话说

总体而言,生物专业是医学人才的强大预备队,这是最主流、最确定的出路。

另外生物专业的职场积累具有明显时间特征,5年时间仍在积累,10年时间方能见证多数人事业的成型和飞跃,职业发展需要耐心和长期投入。

最后,大多数人遵循了专业对口的路径,比如医学、科研,但也有一部分人成功跨界,实现了“生物学+”的价值最大化。


03

就业集中情况

核心稳定、多元延伸

布朗对生物专业就业情况还有更进一步细分,细分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核心稳定、多元延伸"的就业格局。


医学与高等教育:双主线稳定进阶

医学成为生物毕业生成长性最强的领域:5年时151人,10年时增至223人,增幅显著,说明生物本科教育为进入医疗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高等教育5年时296人,10年时降至164人。这一变化反映职业路径的自然分流。

很多人在完成硕士、博士或博士后训练后,由学术界转向产业界(如医学、制药等领域),实现从学术到应用的转型。


应用型行业持续扩展

除了医学和学术,生物专业毕业生在长期职业发展中逐渐流向更多元的应用型领域。

制药/生物技术行业稳步增长,从5年后的32人增至10年后的41人。

咨询、金融、计算机信息技术 等“非传统”方向也保持了稳定或小幅增长,例如,金融服务和计算机/IT领域在10年后均稳定在22人。

这表明生物背景的人才在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医疗投资等交叉领域逐渐受到欢迎,职业选择正在拓宽。

与此同时,政府、非营利组织、法律等领域的从业人数虽然基数不大,但相对保持稳定,说明生物专业的训练所培养的分析与逻辑能力,在这些领域同样具有用武之地。


部分行业从业人数较少

毕业5年时,美术/表演艺术、文化;航空航天与国防;国家实验室;科技;工程;制造业;公共政策等领域就业人数低于3人,毕业10年后,这些的“冷门领域”仍然是比较冷门

显然并非生物学专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从未来的跨界通道潜力来看,也不如数据分析、计算机等热门赛道。


04

深造方向及领域

医药健康、生物科学占比最多

通过前面分析,显然本科毕业后选择深造是主流选择,那么生物学的本科学生又是选择什么方向去深造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看看布朗给出的研究生调查数据。

根据布朗大学对研究生校友的数据统计,该校生物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在毕业10年后有高达70%的人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这说明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体现出强烈的学术发展意愿。


在这些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也愿意选择与生物学相关领域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专业延续性不断增强。

2005届生物学毕业生中选择相关领域的比例为50%,而到了2014届,这一比例已升至约89%。


从所获得的研究生学位类型来看:


医学博士人数最多,达到297人,说明医学是生物学本科毕业生最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

哲学博士(并非对学科领域限定,更多是广泛意义上得科研类博士)有95人,显示出一部分校友选择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此外,还有人选择了理学硕士(86人)、文学硕士(38人),以及工商管理硕士(29人)、公共卫生硕士(21人)等跨领域学位,反映出他们在深造过程中的多元发展路径。


在研究生学位授予机构方面:


布朗生物学本科生大部分选择继续在母校生造,高达90人,说明本校教育质量获得认可,研究生项目具备较强吸引力。

同时布朗培养的本科生在Top20也备受认可,去往其他顶尖高校的还有:宾大、哥大、哈佛、杜克、西北、斯坦福、乔治城、芝大。

另外BU、纽大、UCSF、UMich、UCSD等校也吸引了一定的生物学专业学生。


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分布来看:


医学与健康科学领域人数最多,达367人,进一步印证医学是该专业毕业生主流发展方向。

生物科学领域有91人,表明仍有一部分人坚持在本专业深入科研。

商业与金融、未知领域、法律等领域人数相对较少,像病理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均只有 4 人。

这表明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后,多数集中在医药健康及生物科学相关领域发展,但也有部分人涉足商业、法律、教育等其他领域。


05

扎实专业性+时间积累=

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整体来看,布朗生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体现出以下特点:

1)专业相关度高:绝大多数毕业生长期从事与生物专业紧密相关的工作,说明培养体系成功实现了教育与职业的有效衔接。

2)职业发展具有明显时间依赖性:从5年到10年,很多人实现了从“培训阶段”到“成熟职业角色”的转变,经验的积累和资格的完备是关键。

3)多元化正在发生,但传统路径仍占主导:虽然咨询、金融、科技等方向逐渐吸收生物背景人才,但医学、高等教育、制药仍是绝对主流,专业的“硬核”属性依然显著。


今天关于生物专业的就业方向情况就到这里了,总体而言,生物专业毕业生前期依托学术背景进入相关领域,中长期随着资历提升不断向上发展或小幅跨界。

如果是有意在生物学领域深入发展,一定要有长线规划的思维哦!


END

明德立人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通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