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明德立人本转战绩 | 死磕2年、转进华大西雅图CS!附10所大学CS转学要求!!

2025-03-17

三月,大批接受秋季转学的学校即将关闭申请通道,许多学生也在手忙脚乱做最后的冲刺。


在转学申请最火热的时候,我们的J同学如愿收到了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全美第七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


华大西雅图CS!国际生仅2%录取率,硬嗑2年转成了!


但这位同学的案例比较特殊,因为Ta不是从校外转入华大西雅图,而是直接在华大西雅图校内转专业。


不少家长可能以为同一个学校,各学院之间转换一个专业,难度肯定比较低,但华大西雅图就是一个例外,CS专业非州内学生的录取率仅仅只有2%!


作为一名非州内的学生,我们的J同学是如何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进入超热门的CS专业的?


今天小藤就详细分享一下J同学的转学故事。





录取率仅2%!Ta转入了综排第46、专排第7的CS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适用于多数转学生。


许多转学申请者都会在这个二次进名校的时刻,选择冲刺前30,甚至前20。


但华大西雅图在全美的综排并不算高,已经被甩在前30的大门之外了,那为何J同学不选择转学到排名更好的学校?


这并非J同学不思进取或是满足于现状,而是华大西雅图本身在CS领域已经是顶尖的存在了,这是一所妥妥的综排靠后、专排极强的代表校。


华大西雅图在2025U.S.News全美综合排名中位居第46,马上步入50名的门槛了,但它的CS却能挤进全美前十,排在第七,赶超一众综合实力很强的大学。


具体到细分领域,多个专业也都在全美前10的行列,比如:


编程语言第4
数据分析/科学和软件工程第6
计算机系统第7
人工智能专业排名第9


这也是为何华大西雅图CS专业国际生录取率仅仅2%的原因所在。


转进该校CS专业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转到其他校外一些CS强校。


专排很强是J同学选择继续留在华大西雅图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该校提供的前沿资源,甚至是一些特牛的名校都无法企及的。


因为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名企在西雅图都设有研发中心,华大西雅图依托绝佳的地理位置,跟名企大厂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根本不为实习或就业发愁。



J同学在大一入学就看到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大厂谷歌居然在自己的学校开设了办公室——校企合作。


校内学生是可以直接去谷歌做实习,这是CS专业学生最对口的公司,如果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毕业后就能直接去正式上班了。


谷歌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之一,如果在大学阶段就接触到其中的项目或是做一些尝试,这不论是对之后的职业发展,还是继续求学,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都是前期最大的一个助力。


有科技大厂傍身,华大西雅图校内设施自然不输一流大学,该校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的实验室就矗立了好几个。


无论是科研资源,还是课程和师资以及业界的联系,都是非常厉害的。


面对这么多的资源诱惑,J同学不愿意离开这所学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于是Ta在大一时就决定,与其折腾到其他大学,还不如为校内转专业而努力!


*学生和导师的聊天截图



申请两次才成功,一波三折的华大CS校内转学!


虽说是校内专业,但J同学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Ta是接连尝试了两次申请才如愿进了CS专业的。


01、首次申请校内转专业积极性不高,以失败告终


J同学从高中开始就对编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本科申请的专业基本上都围绕着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


当时华大西雅图录取的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方向,在该校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他坚定了未来要走CS路线的想法。


所以我们是两手准备:


一边关注转到其他学校的机会


一边又没有放弃校内转CS专业的想法,所有的活动均以此为目标。



但是在这期间,J同学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些不屑一顾。


Ta心想,毕竟是校内转专业难度肯定不大,稍微参加几个活动,维持一下校内成绩就能满足要求了。


而且J同学的目标还没有那么明确,对于自己走CS方向要付出多少努力、投入多少精力和时间是很模糊的。


所以在导师定下了一系列的活动规划时,Ta完全提不起精神,只参加了一两个社团,在里面做例行公事的成员,偶然闪现一下。


再加上Ta刚入学,事情也多,尤其是华大西雅图的课程难度比较大,根本无暇顾及。



不出意外,J同学的第一次申请校内转专业以失败告终了。


02、摆正态度再次申请,自发努力


此时Ta才意识到只要自己不是华盛顿州的居民,想要转到CS专业的录取率“难于上青天”。


有了这一次失败的经历,J同学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Ta也渐渐明白,想要成功就得摆正态度。


Ta开始跟校内其他同学打听消息,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内部资讯,导师也建议Ta去了解学校之前或是今年第一批录取的学生都有着什么样的背景,从而进行自我预判。


了解过后,J同学才知道,有些满G的学霸的不一定能被录取。


暑假时,突然醒悟过来的J同学就开始自发地努力了。


参加了明德的定制科研,同时按照导师的指引,Ta主动联系了学校的博士生,跟着对方做科研并发表了论文。


这项课题是围绕优化适用于不同性别学生和教职工的卫生间展开的。


J同学利用自己的知识在项目中增加筛选用户的功能,对不同的性别群体进行测试,反馈优化功能,也和社区组织进行合作和宣传。


这让Ta对性少数群体有了更多关注以及更清晰的认知。


同时Ta还申请了实验室的研究员,在研究团队做数据级的开源,创建一个包容且更多面部特征的训练的数据集。


此外J同学又参加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互动性智能,当时Ta收集了大概2万张以上的图像去做分析整理,这锻炼了Ta在学校内学习到的数学、编程、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J同学就读的华大西雅图设置的编程、CS、数学等理科方面的课程难度极高,学习过程也异常艰辛,因为僧多粥少,学生只能疯狂卷GPA,满足学校对课程的要求。


可即便如此,Ta依然拿到了3.8+的好成绩,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不管是校内转学或是校外转学,学生的高中表现只是一个小参考。


到了大学后,能否胜任课程、是否能取得一个亮眼的GPA成绩、校内课程完成度如何等等都是转学成功的关键。


其实不光是华大西雅图看重学生的成长和潜力,所有的美本大学转学要求均是如此。


高中毕业时,学生能力处于哪个水平,大学后又做了哪些事情,有过多少成长,所做的活动是否有连续性、以及对某一领域的长期兴趣等等。


谈到J同学的变化,Ta导师也说:


“我确实能看到Ta在转学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仅是完成转进CS专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Ta能力的突破。


经过一次转学实践,Ta完全变成了一个目标强、行动力快的孩子。


前两天我还在跟小J同学聊天,对于这次申请结果,Ta自己很开心,父母也很高兴。”



Ta如何靠「死磕」文书转进了CS?


在活动规划之外,积极性变强的J同学也愿意跟导师一起探讨转专业的文书内容。


华大西雅图的Why类文书涉及的内容,包括:


为什么想要转专业?
你对所在的社区做了什么、你未来的目标和职业规划路径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认为转到计算机学院可以满足自己的学术兴趣?


J同学申请了两次校内转专业,Ta每次的文书内容都是有变化的。


刚入学确定要转专业时,在申请文书撰写中,J同学主打一个老实本分。


在文书中详细列出自己做了什么活动、未来目标是什么,为何要坚定选择CS,再结合自己的专业讲述,整个文书缺乏高度与深度、甚至没有灵魂。


所以这一次J同学再看了其他同学的文书内容,果断听从导师的建议,在讲述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之外,还融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的东西。


在阐述自己的学术目标和学术兴趣时,并非只停留于单纯讲述自己对该领域的热爱或是想借此锻炼自己的技能。


这一次,Ta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对某些特定群体的额外专注,如何通过自己的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华大西雅图最后一篇文书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额外信息补充,学校直接就问你说有没有额外的信息想要分享。


在这篇文书里,导师是让J同学将个人兴趣与对CS热爱以及个人身份相联系去做了分享,传递的是自己是怎么意识到计算机高度包容的设计理念,以及作为学生,自己如何去应用和表达。


因为整个讲述的方式和方向发生了变化,J同学整个人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起来,不再是呆板的学术派,而是一个既能兼顾自己的学业,又对社会有着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一个领导角色。


回顾J同学的申请,Ta的蜕变是有目共睹的,这可能也是转学真正的价值所在。


名校文凭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认识自己的不足与强势所在,找到自己的方向精准努力,进而实现个人的目标,并为世界变得更好而奋进。



10所美国大学对CS转学的态度及要求汇总!


最后小藤再跟想要转学CS专业的同学做一个强调,并非所有的大学都是接受转学生的。


有些大学是只允许本科新生直接申请CS,不接受校内转CS;


有些则是接受校内转专业,比如华大西雅图就只允许CS校内转学,校外转入的希望很渺茫。


即便是我们的J同学拿着3.8+的GPA以及多项硬核的科研项目,依然是申请了好几次才成功转入。


下面小藤给大家汇总一些不接受校内转CS的学校、允许校内转CS但限制严格的大学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学校。


不接受校内转CS的学校


佐治亚理工学院:2024年夏季及之后入学的学生,禁止校内转入CS专业,仅接受新生直申或校外转学申请。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CS专业仅接受直申,但允许通过"CS+X"项目转入(如CS+人类学、CS+经济学等),需满足GPA3.5+及先修课程B+成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EECS专业仅接受直申,不接受校内转入;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CDSS)的CS专业允许2024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生通过综合评审转入,但校外转学生若未在申请时选择CS则无法转入。


允许校内转CS但限制严格的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每年三次转专业机会,需完成指定先修课程并达到高QPA(类似GPA),非计算机学院学生转入CS成功率极低(每年个位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通过"CSE Selective Major Application"申请,但名额有限(2024年夏季已满额,需等待2025年周期)。


普渡大学:需满足先修课和GPA要求,但名额极少,官方明确标注"Extremely Limited"。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CS专业竞争激烈,优先录取直申学生,校内转专业需高GPA和先修课程成绩。


有特殊要求的学校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校外转入CS只能选择文理学院或工程学院。


学生在申请密歇根大学时必须表明希望被考虑提前选择CS,转校生在进入校园后不能申请或转到CS。


从校外转入工程学院CS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以下先修课程且成绩达到C或更高:


微积分1微积分Ⅱ一门基于微积分的物理+实验室一个普通大学化学+实验室一门计算课程(工程学101或C++优先)一篇英语作文。


密歇根工程学院的有竞争力的申请者将在密歇根大学预定的入学期限之前完成所有必修的先修课程,且最低GPA为3.0或更高。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要转学并成为CNS 学生,必须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完成24个学分的住宿,并且要完成入学课程要求。


在校期间获得数学和/或科学学分,成绩为B-或更高,平均绩点(GPA)至少为3.0。


总共完成的学分少于90个,超过60但少于90的学生可以提出上诉,已经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或任何其他四年制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资格申请内部转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接受转学生,但有课程期望。


包括编程入门(计算机科学1)、数据结构(计算机科学I)、计算机组织和汇编语言。


面向STEM专业的单变量微积分(一年制)、多元微积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微分方程、基于微积分的物理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