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4月,明德立人在北京、上海、深圳举办了三城线下私享会!!
在北京收官站的时候,25Fall录取南加大的H同学家长也来到线下,非常坦诚地跟现场学生家长们说了很多的“知心话”,下面是小藤整理的H同学家长线下分享内容。
*本文仅做文字转录和排版,家长分享内容无修改。
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今年录取南加大哲学、政治和法律的H同学家长,希望今天能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当然这也是我们家庭个人的经验,仅作参考。
首先说说,我们为什么找机构吧。
我们8年级就定了和明德一起合作,当初那么早选中介还真是不是为了哈耶普斯麻,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学校的不稳定让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而她初一就把微信朋友圈对我屏蔽了,这种情况家长想帮她就很困难,青春期的孩子大家都懂得。
所以我能想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个有格局孩子喜欢的导师来做这件事,现在看起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这也是我第一点想分享给大家的——我们得自己先知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助力。
最初服务开始我跟Cindy老师充分沟通了我的教育理念:成长大于成绩、对孩子性格优缺点的看法、希望老师能给予孩子支持范围和老师对我有什么期望达成共识,然后我就退出了老师建立的沟通群。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后续我一直秉承:无特殊情况不参与、不干预,但特殊情况及时沟通的原则。虽然是退群但没有退出沟通,如果孩子叛逆情绪比较严重的话,假装没在关注她,也许孩子情绪精力会更好一些。
事实就是:老师和同学最多沟通的话题不是学业问题,反而一直是她身边遇到各种状况造成内心的苦闷、不平、愤怒!这些矛盾冲突伴随了她整个与明德合作的四年。
尤其11、12年级本是学习最为紧张和重要的时段,一些外部环境因素让她极度内耗,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业上;
亏了Cindy老师始终如一的支持和陪伴,及时安抚她的情绪,帮她分析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或者就告诉她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要交给时间和未来,这也正是她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意义!
老师可以客观、冷静、公正、专业,而我作为家长就可以不加评判的支持理解她的感受,给这个高情绪需求的孩子克服困难的底气。当然我开始也是习惯点评,指正她的错误,提出正确不睬雷的解决方案,但除了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争执,几乎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我觉得这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4年,也是我对教育个人探索的四年;这也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点——家长的期待和孩子本身的意愿。
我当时思考的是:我希望她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她自己如何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家长老师规划和自我规划,是结果导向还是允许没有结果,这些也是我跟Cindy老师反复讨论的话题。
Cindy老师带了很多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明德导师团队的实力我一直非常认可。她也很尊重和理解我那些个性化不那么大众的想法:
比如允许孩子没有完成既定任务,即使这件事应该做并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可以不完成但事后必须总结症结所在,计划不合理、内容不认可、或者就是拖延症等等,你会发现孩子不太负责就是因为她们很少去承担后果。
当然,没有完成的任务,老师也会跟她讲:相信下次的任务可以制定的更合理,她一定可以完成,对她始终很有信心。这种来自相对权威人士的相信和家庭的支持,让她渡过了艰难的两年。
我家同学绝对是懒癌晚期、严重拖延症患者,孩子也会答应一起制定计划,但就是不付出行动,怎么推都推不动的那种。
我和Cindy老师就挖掘她的喜好,但凡孩子提出点想法,就相互配合,使劲鼓励她,帮她把握机会。跟她说出做一些事情的长远意义,帮她细化一些事情实践的分解步骤。寻找外部支援,旁敲侧击,尽一切可能让她多做事。我不去逼孩子、逼老师,老师也不逼同学,我们真正彼此尊重!
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彼此诚心诚意的鼓励!其实家长我们是旁观者,可以适当提建议,但要能听劝。
第三点就从个人和我家孩子合作过程来说——我觉得和机构的合作是共赢的过程。不是单方面我赢,我付费我就随意指摘,对老师的尊重欠缺的话,孩子一定会对这件事情打问号的;非万不得已、绝不在非工作时间找老师沟通,我基本上很少在晚上六点之后找老师,老师也有孩子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很多琐碎要去处理;
这我作为家长、作为正常的人来说,我是能理解的,这也是提醒我自己对很多事情做提前的了解,不要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当然Cindy老师也都会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回复我的问题。
对她的工作我从不指手画脚,只诚恳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思想基本能达成一致,很多规划细节我从不过问,给老师充分的空间。我们之间彼此的互相理解,也让这几年的合作充满松弛感,我也跟Cindy老师在这场“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前面可能说了很多家庭关系,平衡探索,当然机构的专业度和经验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申请季让我惊喜更多的、也是我想分享的第4点——机构和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我们要找的是任何时刻下不掉链子的战友。
孩子这几年其实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她成长过程中的坎坷,我们也在逐渐调整目标:我们一开始想申请Top20,后面和Cindy老师一起选校的时候,又确定了南加大的哲学、政治和法律这个专业,这已经是很冲刺的学校了,孩子也非常非常喜欢、不想留遗憾;我也和孩子做好了预期,申不上我们在国内教英文也行。
Cindy老师也是一边顶着压力、又一边想和我们共同冲一把,全心全意的为我们考虑。选南加大这个专业,和孩子很契合,其实她的标化不太占优势,难度很大,可能换别的家庭,老师也许会建议保守点的方案;
但Cindy一直很支持我们,正是因为前面几年长时间的充分了解,对彼此的信心让我们看似难度很大的申请顺利达成;我觉得真正对留学导师来说——真正有职业操守的,他们比我们更想孩子录得好。
另外,申请时段加入的美凤老师也是为孩子的申请操碎了心。孩子的拖延症、马大哈,加上我这“甩手掌柜”的家长(能力也不够),所以美凤老师就帮忙填各种表格、上传成绩单、文书、推荐信等等。赶上那个时段同学正好预估分考试、辩论训练、比赛,简直焦头烂额。
每天都是晚上11点以后、甚至到了12点多才开始做申请的工作,破坏了「不在非工作时间找老师」的原则。美凤老师始终都耐心陪着她一步一步填写填好,有时候看实在来不及了,都主动说:“别急别急,不行我先帮你填吧,我担心影响进度。”
尤其像东北大学那复杂的申请资料,那么小的字,美凤老师都是一点一点帮她填写校对,我俩都特别不好意思了,美凤老师帮我们完成了靠自己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想我们真的是很幸运选了明德,明德的Cindy老师、美凤老师用坚定、温柔和包容和专业态度,在这四年帮孩子一步一步经历困难、挫折和彷徨,最终了解、成就自己,完成了这场人生考验,内心的充实会让她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分享一下,我和孩子、导师一起准备申请这4年的5个关键词
从期待、探索【磨合】、陪伴、调整、到相信,其实是一步步达成的。我分享这些属于孩子的人生,并允许她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多的探索,让她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人生有话语权。
她出国也能迅速成长独立,收获比offer更精彩的东西。也祝愿我们所有在国际教育上的家长能少点焦虑哈哈哈。孩子们能在这几年对世界的好奇心比成长的挣扎更多些,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