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文理转进Top20!录了芝大、圣母、埃默里…

2024-11-22

美国文理学院在国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博雅教育,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师生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相比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公立和私立大U,小规模的文理学院更容易建立起紧密的师生关系

但人无完人,看似有如此多优点的文理学院也有很多致命弱点。

比如地理位置差,大部分都比较村,仅少数位于大城市;文理学院通常不提供工程、医学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专业选择相对有限。

虽然它为本科生提供研究机会,但与大型综合性大学相比,研究资源和机会都非常少。

于是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文理学院就读一两年后,出于学术或是职业发展的考虑,选择从文理学院转学到综合大U。

明德立人也有相当多的文理学院的转学生,导师对于这部分学生如何成功转学到全美前30大U的经验丰富。

今天小藤给大家分享4位从文理学院转到综合大学的转学案例

如果你对转学感兴趣或是正在文理学院就读,想转出去,欢迎联系~


01、玛卡莱斯特转进前30的大U!

2个实干派:爱学、爱玩、爱自由

明德学员小苏和小邵同学本科都在玛卡莱斯特学院就读,这是一所坐落在圣保罗都市圈的知名私立文理学院,也是新常春藤名校之一。

但因为专业设置的原因,小苏和小邵同学双双选择从这所知名文理学院转学了。


玛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专业 埃默里

小苏同学一直对经济学情有独钟,玛卡莱斯特学院的经济学专业也相当火爆,是许多国际生的首选项。

刚进校时小苏信心满满,以为自己会在这里有一定的学术突破,大展身手,然而入读后小苏发现玛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专业侧重的研究领域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

玛卡莱斯特学院是美国学院中的左翼重镇,在这里大家十分热衷于讨论美国、南美原住民、移民权利、宗教自由等政治话题,也有相当多与之相关的活动中心。

正因为这个背景,玛卡莱斯特学院的经济学专业侧重关注的是研究非洲地区的问题,而小苏想要研究的是更大范围内,特别是经济与国际关系交叉方向。

小苏了解非洲,但要是专门研究该地区,以后的职业发展会相对较为狭窄,父母花了几百万送自己出来,未来找不到工作很对不起父母。

即便不转学就在这里研究非洲地区的经济问题,但玛卡莱斯特学院也无法满足的学术兴趣。

因为它的国际关系学院不仅小,还不成熟,学校相关资源十分少,远远不足以支持小苏未来学业所需,更无法满足Ta进行创新创业和科研实践的目的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小苏同学随即找到明德导师,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就开始了转学规划之旅。

小苏同学本身也比较优秀,Ta就读的是美高,当时学校GPA为3.89,还有5门AP课程在手。

大一后导师让Ta也不要懈怠,继续保持高GPA,小苏同学申请时成绩虽有所下滑,但在高难度的文理学院拿到3.7+的GPA也是顶尖水平。

小苏是学术实力派。

选课学高难度的,GPA拿最有含金量的,而且Ta从高中开始就有个人的课题研究,还是足足手握着3个!

签约后还参加了明德的与经济学专业相关的一对一定制科学,论文也一并获得了发表。

同时小苏同学也是实干派。

在繁忙紧张的大一,Ta不仅顺利完成了导师安排的2个远程实习,个人主导的2个社会公正和公益性质的团队创业项目也在持续跟进,而且收益还相当不错。

这样高度时间和精力管理能力非一般学生所能拥有的。

学术和实干派兼具的小苏同学,还是个松弛派。

申请期间,别人忙得焦头烂额,甚至出现抑郁情绪,Ta丝毫没受影响,反而偏要去旅游放假。

好在有导师监督下,Ta一边旅行,一边完成了导师交代的申请工作。

提起与小苏同学之间的相处,导师们也是对小苏的行为感到哭笑不得。

记得写文书前,Ta在候机楼里完成了和导师的头脑风暴,每一次的讨论他都在不同的景点享受安逸的生活,简直不像是申请季学生该有的样子!


当然正因为Ta多姿多彩的个人生活,小苏的主文书写得特别快,讲述了自己和一个结识的退役老兵之间相互疗愈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小苏同学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Ta的责任感,也正好对上了埃默里大学的胃口。

放榜季毫不意外,小苏既收到了圣母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录取offer,还顺带得到了埃默里大学经济学专业的青睐,完成了小苏一直以来的学术梦。


玛卡莱斯特学院数学专业 UMich+埃默里+USC

同在玛卡莱斯特学院数学专业就读的小邵也很优秀。

高中在某北京AP学校就读,托福在高中就考出了105+成绩,有多门5分AP。

小邵为数学着迷,但Ta又不是只爱纯数,而是一个对跨学科感兴趣的理工生,喜欢探索数学和CS,热衷于把数学用在现实生活中。

这也注定了Ta终会离开玛卡莱斯特学院,因为文理学院更多在意的是教学而非实战。

所以在大二做出转学决定之后,导师就立刻建议小邵同学去参加实习,保持好那颗想要探索的心。

小邵执行力也高,按照导师的安排参加了一个数据分析相关的实习,了解数学在实际商业环境中的应用。

还去了著名的MCM公司,结束后更得到了优秀实习生的表彰,这给申请加分不少。

最后顺利斩获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埃默里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三个顶尖综合大U的offer。


02、从明德学院的艺术史转到芝大:

学术实力拉满,高含金量活动多,匹配度超100%

今年我们录取到芝加哥大学的学员是破了纪录的。

国内获得芝大2024Fall转学offer的约有28人,明德学员就占了其中的5个名额,占比接近20%!

在这5个学员中,有1人来自英国大学,另外3人在美国综合大学就读,还有一个学员L同学就读于顶级文理学院——明德学院。


选择从知名度如此高的文理学院转学,同样是因为该校的艺术史专业无法满足L同学对知识的渴求,而且Ta感兴趣领域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会影响自己的学术发展

L同学能从明德学院成功转学到顶级的学术大佬校芝加哥大学,小藤总结了两大点:

第一,学术实力顶尖,证明自己专业水平

今年我们录取到芝加哥大学的学员清一色都是高标化成绩,L同学也不例外。

L同学在北京某顶尖的中学就读,学校对学生要求和管理极为严格。

美本录取到顶尖文理学院后,Ta依然凭借在高中养成的习惯在这里依然保持着4.0的高GPA,托福更是达到115,SAT直接1560,接近满分。


不过很多人会怀疑,因为高GPA不等于高含金量。

现在GPA分数膨胀很厉害,有些学生会为了拔高分数故意选一些水课。

但L同学从没有想过用基础水课来蒙混过关,Ta按照导师的规定,在目标学校先修课程要求范围内选择了最高标准的课程。

在大一入学前,即8-9月份的暑假,L同学就和导师商量出了选课计划。

所以在忙碌的申请季期间,L同学稳稳学完了5门艺术史专业课、4门数学课和1门心理课,兼顾了专业要求和个人兴趣的追求。

因为文理学院选课名额有限,不允许多选课,为了做到文理平衡,L同学还去旁听数学课,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也正是芝大所喜欢的苗子。

第二,学术活动含金量高,展现个人特色。

想要录取到芝大这种顶级的高标准名校,除了基础的学术条件拥有准入门槛外,最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差异化。

体现差异化的手段往往是做课外学术或非学术活动,比如科研、论文发表等等。

其中发论文不仅体现出这个学生能做出真正有贡献的学术成果,也体现出一个人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一个申请者学术能力水平的强有力证明。

L同学就足足有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篇得到了发表。

这些论文不仅仅针对的是单一专业,L同学还将自己感兴趣的西方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融入其中来呼吁文化遗产的保护,把专业知识和社会贡献相结合。

L同学的社会服务和全球公民意识还不至于此,Ta还把当时公开筹募的基金,捐赠给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


学艺术史的L同学还是学校艺术史放映社团的主席,TA如何做到一边应付繁重的课业还一边去创建一个社团?

L同学对艺术史是发自肺腑的喜欢,因此也非常有专业探索求知欲,会经常去找教授探讨相关课题,这个教授也对L同学很认可。

后来教授直接把一个快要没落的艺术社团交给了L同学管理,没想到L同学不仅很快胜任,成为了社团主席,还让该社团起死回生,直到现在这个社团依然在学校很知名。

除了以上这些身份之外,L同学还建立了一个促进心理健康的非营利自助APP,Ta会利用自己或是身边的一切来帮助更多人

L同学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心出发,因而在Ta身上我们完全看不到规划的痕迹。

再加上L同学文理兼修,具备充分学好通识教育、可以跨领域研究的能力,录取到芝加哥大学也像是命中注定的相互奔赴。


03、从Colby到圣母、巴纳德:

Ta靠写作为少数群体发声,实现了学术梦!

M同学比较特殊。

前面3位学生均是坚定不移地从文理学院转进了顶尖综合大U,而Ta依然对文理学院留有念想。

递交转学申请后,M同学实现了综合大U圣母大学以及文理学院巴纳德学院的双丰收。

之所以还选择了文理学院,是因为Ta觉得原来在科尔比学院的就读体验还比较错,只不过学术跟自己追求方向有偏差,想要追求更好的而已。

而且M同学原来的专业是创意写作和比较文学,重视基础学科发展的文理学院会更适合自己的学术发展。

即便转学到综合大学,也要选择类似于文理学院小而精的模式。

所以在选校阶段,M同学在导师的众多推荐之下,选择了贵族式圣母大学和痴迷博雅教育的巴纳德学院。

和大多数大一转学生一样,M同学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Ta高中在北京某知名公立国际部就读,4门AP中有3门满分,1门4分。

入读科尔比学院后M毛同学不仅保持着4分的满GPA,还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这对Ta的申请特别加分

除此之外,喜欢电影的M同学,将其与自己热爱且擅长的写作结合,自己写起了影评,还制作各种电影节目,借助媒体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帮助其他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数据和收益反馈。

M同学还去参与少数群体活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为他们发声,关心自己所在的社区并给予其服务。


每所大学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秉性和特点。

比起大藤的高大上与高瞻远瞩,类似于圣母和巴纳德这类小型院校,他们更在乎的是与周围社区的互动以及学生个人多元化背景,需要学生有明确学术目标和领导潜力。

尤其是圣母大学它的价值观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和服务社会。

而M同学所做的一切也正好契合梦校巴纳德学院和圣母大学的期待,对于录取,虽然很惊喜,但也在意料之中


成功拿到两个转学offer!!


「 写在最后 」

以上就是小藤给大家分享的4个从文理学院转学到综合大U的学生案例。

其实不管是从文理学院到综合大U、还是从综合大U到综合大U、亦或是从社区学院到四年制大学,想要转学到Top30,甚至Top20大学的录取逻辑都是一样的

首先学术实力过硬。

转学介于本科新生申请和研究生申请的中间,它既要有本新兴趣的追求,也要有研究生的学术专业性。

越靠前的大学,学术基准线越高。

如果是大一转学生,这条标准线还要延续到高中阶段,从中学起就要品学兼优。

其次个人形象要突出,这是区别于他人的关键。

申请资料平躺在招生官面前,他们都能从平面里看到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年轻人。

当然从文理学院转学到综合大U有优势的一点是,转学理由极容易找到。

因为它有明显的弱势,比如学术资料少、缺乏对应用人才的培养、课程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

但即便找到了这些初始理由,也不能直言点名,而是要侧重于展现自己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提升,主动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