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最讨厌的5类申请人,你中枪了吗?

2023-11-23

对于准留学生来说,美研申请其实就是一场大型的“博得招生官欢心”竞技场。无论是GPA、简历还是申请文书,目的都是为了让招生官对你满意。

但是有一些申请人的行为却不经意间“劝退”了招生官!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招生官最讨厌的6类申请人行为,大家一定提前杜绝哦!


1、拖延症晚期“患者”

虽然小德一再强调要尽早,但是很多同学依然“拖”,不拖到最后一刻都不提交材料。

虽然拖延症晚期拖到最后才提交材料最后可能不会影响什么结果。

而且有些学校会非常体贴,在ddl后两三天依然可以提交材料,但如果你的材料延迟提交,还是会在招生官面前留下一个“拖延症”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招生官最后一天收到若干条信息时,很容易忽略了关键性信息。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自己。


2、盲目追求大牛推荐的“傻白甜”

很多同学为了追求“完美”的推荐信,想尽一切办法,借助一切关系要到了名人的推荐信,傻傻的以为这样可以帮自己加分。

但是你与“大牛”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联系,TA对你并不熟悉,那么写出来的推荐信只会是泛泛而谈,甚至套路化、模板化。

如此一来,招生官很容易就会发现其中的“猫腻”。

这封你以为光环加身的推荐信,实际上对你的申请并无帮助,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所以,一定要谨记牛推≠强推!与其找不熟悉的大佬,不如找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老师和领导。


3、虚假又浮夸的“演员”

很多申请人为了让招生官看到自己“辉煌”的经历,都会或多或少夸大或虚构自己的经历和成绩。

例如明明自己不过是论文的三四作,却偏偏吹嘘自己为论文提供了天大的贡献。更有甚者,直接买论文买奖项来充实自己的经历。

要知道招生官都是身经百战,练就火眼金睛的“判官”,一旦发现申请人不诚实,招生官对你的印象将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录取。

所以踏踏实实搞科研、参加实习,千万别临时抱佛脚。


4、文书套模板的“懒人”

不少申请人以为准备文书,随便在网上找一份改改就行了,复制过来替换一下关键信息,直接用翻译软件翻译一下。

但是你知道吗,这样的文书可以说是招生官严重最讨厌的文书,没有之一。

这些模板样招生官在每年的申请季都已经看了上百遍,烂熟于心。看了第一句就知道下一句是说什么,整篇文章看下来,一点有用信息都没有。

不认真准备文书还想要成功收到offer?门都没有!


5、硬跨专业的“跨界高手”

一些同学将美研作为跳板,脱离不喜欢的专业,投入到新专业的怀抱。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且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

但是硬跨专业的情况例外,虽然美国很多大学的研究生项目都对学生背景没有严格要求。但是跨专业的一定是要建立做好准备的基础上。

例如你曾经修读过新专业的课程,或者你尝试通过实习等其他实践,能够让招生官看到你对新专业的向往和潜力。

而不是两手空空,不做任何准备,直接从一个专业硬跨到另一个专业;你需要通过一些行动,让招生官看到你对“新专业”的热情。

以上就是招生官“最讨厌”的6类申请人,希望同学们能做好每一个细节,避免在申请季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