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比高中还卷,我不想留学了

2023-03-03

这届留学生太难了,申请大学时就被“卷”,进了大学还要接着“卷”,转学、考研、实习、就业......这一圈下来,堪称“卷心菜”的一生。

“这个大学念的,比高中还累,周围同学GPA人均3.8+,甚至不少3.9+近乎满分的同学,我真的卷不动了。”

今年刚上大二的小L,现在就读于美国前30某大学,本来申请时候的目标是前15,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想着进了大学以后好好学习、再转学吧。

谁曾想,进了大学以后,周围的几乎都是这个想法,所以现在的形势是,大家一个比一个“卷”,拼尽全力只为拿到高GPA,为之后的转学、考研、实习增加筹码。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这些年美国大学的GPA膨胀问题。

在过去三十年间,“A”似乎成了美国大学的常态分数,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A”。

杜克大学退休教授Stuart Rojstaczer在Gradeflation网站对400所学校的长期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10年授予的“A”等级都会增加大概5%-6%,也就是说今天“A”的普及程度至少是1960年代的三倍。

当然“A”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好处,反而增加了难度。

比如一个班级里,超过半数学生都是“A”,这会让学校和雇主都很难评价学生的优良,也会让如小L一般的学生变得更加焦虑,无法享受大学生活,把重心都放在“卷”GPA上。

而且大学GPA的“卷”,影响的不止是已经就读大学的学生,未申请的学生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01、膨胀的GPA,走偏的大学评价体系

根据Harvard Crimson的毕业生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哈佛大学的GPA走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在2022年,学生平均GPA已达3.8左右,而这个数据在1950年的时候仅为2.55。

虽然哈佛也试图用其他的方式(像Dean's list校长名单)对这些学生进行区分,但收效甚微。

因为在所有本科生中,40%的学生都在校长名单上,92%的学生都符合进入校长名单的要求。

试问这近乎一半的优秀毕业生中,如何评价谁更优秀呢?


02、GPA膨胀的背后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入手,先了解GPA膨胀的原因,根据Gradeflation网站数据显示,美国大学GPA膨胀呈现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越南战争期间,政治因素可能直接影响了教授对评分态度的转变;

而第二阶段是在1980年代开始,有一种说法流行至今: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寻求者,而是消费者,提升GPA也是为了让消费者们满意,毕业生成绩高了,毕业率也就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也更受欢迎,进而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申请。

但是这一目的在当前时代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学生的枷锁:


#1、难以分辨优劣,大面积的“A”学生在就业竞争力减弱,大学文凭贬值

对于企业和其他大学来讲,哈佛的学生都很优秀。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哈佛毕业生不管未来实习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会占据知名企业和其他大学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普林斯顿、斯坦福、MIT、哥伦比亚等一众TOP名校,留给其他学校学生的机会又有多少呢?

而且分数越膨胀,学生越难认清自己的真实位置。

以为只要随便一学就能轻松搞定课程,久而久之也可能变得更加懒惰和懈怠,这种心态一旦形成,未来真正进入职场后可能会吃大亏。

更可悲的是,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即使你是4.0,也无力PK其他名校的3.8,未来分层从踏入大学那一刻就开始了。


#2、扭曲了学生本该有的大学生活样貌,紧缩了学生向上发展的通道。

不只是就业,转学、考研都需要考核GPA,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放弃丰富的活动,而把大量时间都用来“卷”GPA。

同时我们都知道,美国精英教育中很重比例的是人文课程,但对于国际生来说,这些课程需要极高的英文水平,且极难拿到A的成绩。

学生为了拿到高分,很有可能会只选择数学、经济、统计等常见且易拿高分的专业,放弃挑战高难度课程,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精英教育吗?

而且正如小L的周围,想转学、考研进入名校的同学大有人在,但是名额有限,所有人都在卷“A”,真正能录取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A以下的学生也极有可能会被大众认为是失败。


#3.美本申请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这几年美本申请非常卷,很多申请者都手揣近乎满分的GPA成绩。

但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孩子在高中刚开始没有找到方向,没有拿到好的GPA成绩,我们的顾问老师可以在这样的劣势之下挖掘学生的特质,使其可以弥补GPA上的损失。

但是如果大学的GPA一直膨胀,在录取本科生的时候招生官对申请者的GPA也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大大影响学生的申请,如果不提早规划,成绩单上有了硬伤,也会让学生的申请变得更加艰难。

根据Ivy Coach对美本申请的GPA录取统计,我们足以看出目前申请形势之严峻:


03、GPA膨胀的未来

但毕竟GPA是有上限的,不加权满分为4.0,目前多数学校的平均GPA已经冲到3.8+,甚至3.9+,离全员满分的日子不远了。

一旦GPA达到顶峰,势必会引起更多的不满和质疑。不少学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控制GPA:

比如有的学校会规定每门课程不超过35%的学生能得A,目前见效缓慢,这样的改革也确实不适合太过激进。

但根据目前形势来看,美国大学高GPA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接下来学校会对学生的考察更加严格.

对于还未申请的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的未来增加了难度。在此,我们也准备了几点小建议:


#1.保证高GPA

虽然我们强调了GPA膨胀出现的问题,但从目前来看,这是缓慢的修正过程。

所以在申请之时,高GPA依然是优势,所以大家要在高GPA和有挑战性的课程中间做好选择,如果二者有冲突的时候,优先保GPA。

但是成绩单中尽量还是需要有一些有挑战性的课程,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擅长且有把握的科目。

如果必须要体现某些科目成绩,但自己把握不大,可以将其放到课外补充考试,比如AP中,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准备、多一些机会考到满意分数。


#2.凸显个人特质

在成绩无法区分优劣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其他方面凸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塑造个人标签,让招生官看到成绩之外优秀的你。


#3.提早规划

早规划,早规划,早规划!

这一点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我们遇到太多前期没有规划,导致申请非常被动的学生,所以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提早规划,防止出现硬伤情况,为自己的申请做好铺垫。

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