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作为公立常春藤之一,又稳居美国地位数一数二的加州公立校前三,是全美国大学申请人数最多的学校:
2025Fall,UCLA共收到约14.6万份新生申请,较去年增长约12%,最终录取1.3万余人,整体录取率约为9%,较2024年的11%进一步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学生申请量同比激增28%,但录取率仅为7.12%,竞争堪称白热化。
而UCLA一直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顶尖学子。
对于很多梦校是UCLA的申请家庭来说,都很想知道UCLA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就有收到这样的焦虑:
“ 想冲加州前三也做了一些事情
但总觉得提心掉胆的
感觉自己还不够
形象也不够立体 ”
希望能有一些背景的参考借鉴。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5申请季,明德立人本科申请就有5位学员拿到了UCLA的录取。
今天小藤通过最新的UCLA录取经验,给大家分享我们的发现;
并详细介绍4位同学的申请背景,看看他们是如何发光发热的。(*ps: 另有一位学生暂不公开背景信息。)
01
工院CS录取!
参与研发机器人,跨界创新
学生背景
录取专业:工院CS
硬件背景:
活动:
✅用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力,解决实际问题
X同学善于发现社会痛点,决心用专业技术、创意与行动力推动改变,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X同学的申请策略中,导师团队帮助她提炼出一条清晰的叙事主线:“用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规划基于X同学自身的特质和爱好,涉及环保、心理健康、媒体、教育等多个领域,并通过突出“技术工具”与“人文价值”的交汇点(如聊天机器人伦理研究、环保科技平台),强调科技向善的主题。
✅将优越的技术能力与人文表达结合,具备强大的传播与影响力
以关注环保为切入点,通过二手物品分享平台和回收活动推动可持续生活;在心理健康领域,参与研发聊天机器人,并发表相关论文探讨技术伦理。
这种“科技+社会议题”的双主线规划,既体现了她的学术深度,又凸显了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而强大的传播与影响力更是TA的特质和亮点,有着出色的公共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将个人影响力扩展,组织AI素养活动并获得总理表彰,这种高素质的“思想领导力”正是UCLA看重的品质。
此外,导师还通过以下策略强化她的申请亮点:
1. 层级化展示领导力:从社团主席到气候组织成员,体现从执行到战略的成长轨迹;
2. 差异化定位:避开常见的“环保活动家”标签,强调其“用技术重构解决方案”的独特视角。
将热情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人,勇于改变;X同学每一个项目都围绕“改变”展开——无论是改变消费习惯、改善心理健康,还是改变自我与公众的认知。源于亲身经历,最终让她的申请形象既真实又有穿透力。
02
三年长线规划
人文社科+数学跨学科
学生背景
录取专业:国际关系
硬件背景:
GPA 4.5/4.0, SAT 1500+
活动:
✅平衡学术、活动、人文
Z同学以独特的“人文社科+数学跨学科”背景脱颖而出,TA是一位将学术深度、领导力与社会关怀实现完美平衡的人文社科全能手。
拥有着广泛的爱好、深刻且锐利的社会洞察和学术力,会思辨能写作。
9年级就来到了明德,通过与申请规划导师的一次次思想交汇与互相了解,大家一起明确了Z同学的定位聚焦、塑造本我且跨学科突破的策略。
因为Z同学是个爱玩跨界的孩子,一开始的形象用导师的话来说便是:"像打翻的颜料盘"——数学竞赛、军乐团演出、环保活动散落各处,活像个"兴趣收集器"。
这无疑是非常活泼鲜明的,但是想在每年收到超10万申请的UCLA中被看到且记住是有致命伤的。
因此首先便是差异化突破,导师团队为Z同学制定的核心策略是“社会议题研究者+数理人文主义者”——避开纯理工或纯文科的竞争红海。
✅共情社会议题,应用数学的跨学科能力
Z同学的共情能力强,能够看到全球以及社会的一些难题、困惑,和申请导师常探讨的也是“未来社会的这些问题会有办法解决的吧...”
宏观微观视角上,都有着Z同学或大或小的思考:
青少年心理健康困境、中国农业资源压力、宗教自由研究、人工智能会有“灵魂”吗......
而这些也都被导师记录且建议Z同学用跨学科视角破解社会难题进行了一系列学术研究。
最终Z同学完成多篇有关全球与社会议题的研究论文,发表2篇并获得了2项奖项。
配图源于网络
令人惊喜的是,导师还敏锐地捕捉到Z同学数学建模能力的优势,指导其将量化分析融入社科研究——
比如用多元回归和NLP技术分析心理问题,形成“数据驱动人文研究”的特色;用案例研究与政策分析结合,凸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导师在申请季,
担任了妈妈的角色。”
学生背景
录取专业:Business
硬件背景:
托福 105+,SAT 1500+,GPA 41/42
活动:
✅绘本小卖家到UCLA经济追梦,"路径开拓者"的自我野蛮生长
Y同学是武汉IB体系的孩子,不同于浸染在商业环境浓厚的一线城市或者江浙沪地区中的同龄人。
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氛围耳濡目染,但自驱力、把控力、商业嗅觉都极具天赋的Y同学是那种从经售绘本到探索如何做微商,成功经营自己门店的经商天选之子。
这样的孩子来到明德后更是一拍即合,选择规划导师,制定科研课题都是自己做决定,从申请季暑假开始所有申请相关的事情便都是自己和导师商量完成。
在专业探索也几乎没走任何弯路,十分笃定的确定下来了。
Y同学是自我驱动探索的具体落地,兴趣爱好大部分人都有,但常常面临着“兴趣分散如何聚焦且成型”的困境。
而从儿时售卖绘本,到高中阶段同时驾驭电商创业、漫展策划、美妆科研等多领域尝试,TA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对"未知可能性"的强烈好奇心,以及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超强执行力。
这种特质不仅让她成为UCLA青睐的"非典型学霸",更折射出如今名校对“勇于开拓型人才”的核心期待。
✅导师担任妈妈角色一路陪伴激发特质,引导Y同学强化"探索-深耕-输出"的闭环能力
1.将商业嗅觉与学术思维融合
建议TA去经济学课当助教,系统学习与了解真正的专业体系中涵盖的学术思维以及专业学习和商业实践两种环境中的差异;
并在商社策划中推动TA参与科研&平台搭建,将理论反哺实践,突出"通过多元探索建立认知框架"的成长逻辑。
2.建议引入内容创作背后的批判性思考
Y同学有着在三大社交平台作内容博主的经历,互联网的信息误差和平台算法容易产生误导性。
导师及时引导其要深入研究平台算法如何塑造用户审美,并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因为将现象上升至科研层面的能力,正是名校看重的"学术潜力"。
3.申请季的全位赋能
申请季的暑假开始,Y同学的家长因为现实干扰而暂时缺位时,导师与Y同学的合作关系更是升级了。
不仅所有申请相关的事情一起商量推进完成,心理疏导、复盘总结、生活琐事...Y同学都会和导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后来Y同学妈妈层感言: “老师在申请季担任了妈妈的角色,真的很感谢!”
04
3个明德定制科研+超强公益,
拿下UCLA生物!
学生背景
录取专业:Biology
硬件背景:
GPA 第一,SAT1550+,IB预估 44/45
活动:
确定专业方向是生物后,就参与了3个明德定制科研。
因为现实背景中有对小众病症的感悟,便和导师团队一起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深度探索了关于"被忽视的小众疾病"的调研与宣传。
将医学专业视角与人文关怀结合,让更多人理解小众病症群体的真实困境,更展现了其"医学使命不分疾病大小"的信念。
导师为其规划的行动力更是贯穿整个申请脉络:在生物定制科研中研究神经视觉机制,尝试为小众症寻找科学解释;
还帮助TA申请到了Yale、Cornell夏校,在医学课程里系统提升学术能力;
在东北老人防滑公益项目体现了TA的医学关怀,并延伸至更广泛群体——通过设计防滑鞋套、社区宣讲,将"小众需求"转化为社会解决方案。
而在文书创作中,导师与W同学激情改了7、8版,致力于要将“切实的感悟如何内化成坚定医者信念的”展示出来--将来成为一个医者为人无论疾病大小的使命。
其实每一个申请者的背后都有着提前规划的智慧策略,以及他们深厚坚韧的内驱力与优秀特质,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抵达至梦校的土地上。
写在最后
通过几位明德学员的履历与分析,以及明德多年来UCLA的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以下4点:
12个UCLA!托福35+开局、仅3门AP、二线高中…他们靠啥录取全美第一公校?(点击蓝字阅读详情)
UCLA录取竞争越发激烈是既定事实,而其作为公立校具有一定的招生价值观。
1.学术得扎实,但更看重"问题意识"。UCLA不盲目追求高标化或竞赛冠军,而是青睐能将学术兴趣与真实问题结合的学生。用学术能力解决具体问题,比单纯追求学术荣誉更重要。
2.具有强烈的"加州气质":关注创新+社区影响力。UCLA尤其看重"改变者"特质,希望看到个人经历/兴趣 → 发现群体痛点 → 创新解决方案 → 规模化影响这样的经历。
关键是项目不一定需要多么的宏大,但需体现对社区的持续投入和可验证的成果。
3. 跨学科能力与多元融合,偏爱"斜杠青年”。因此在申请材料中突出不同领域的交集点(如"艺术+医疗"、"工程+社会学")更能够吸睛。
4. 讲究真实,对成长性叙事有一定要求。UCLA对"包装痕迹过重"的申请材料敏感,反而能够包容有缺陷的真实、认可渐进式的成长、以及细节的感染力。
明德立人暑期限时福利来啦!!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限10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