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最会搞钱的100所美国大学!斯坦福第1,埃默里第100...我懵了!

2025-10-21

《华尔街日报》最新发布了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乍一看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收获。


首先官方强调此榜单颠覆US.News排名,不是盯着什么学校环境、学术水平,而是70%的评分因素都聚焦在毕业生搞钱能力上,所以我们看到:

毕业生搞钱能力最强的两位依次是斯坦福大学和巴布森学院

多所耳熟能详的顶尖名校 “掉链子”MIT未进前10,UCLA在80,JHU仅排92

而一些综排100中看不到名次的学校却一路冲冲,本特利大学位于全美第12圣何塞州立大学和马里兰洛约拉大学冲到前20

.......


越来越多人认为上大学是一项投资,因此也越发看重毕业回报率,而《华尔街日报》的这份榜单便是紧跟需求,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选校新视角的参考


《华尔街日报》评分指标包括:

  • 学生成果(70%)——

1)薪资影响(33%):看大学能将毕业生薪资提高多少水平;

2)回本时间(17%):看大学的就读平均净成本和回本速度;

3)毕业率(20%):大学在确保其学生毕业方面的表现。


  • 学习环境(20%)
  • 多样性(10%)

以上两部分30%的权重则涵盖多个维度,如学习质量和环境、人脉和就业资源、实验设施、学生是否会向他人推荐母校、种族多样性、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比例、残疾学生包容性。


综合分析华尔街日报的排名指标,我们发现通过对“学生成果”这一指标的拆解,确实可以衡量美国大学能多大程度帮助毕业生拿高薪。

换句话说,也就是毕业生薪资越高且就读成本越低的学校,学校高平均投资回报率表现越好,排名也就越高。

  • 基于此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并不令人意外——例如,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量级学府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了绝对出色的毕业获取高薪辅助。
  • 另外一些学校,比如榜单上的地区性大学脱颖而出但不那么出名,尤其是在纽约以外的地方。


那先进入正题,先看看完整的详细排名!


基于《华尔街日报》WSJ的排名体系:


01

颠覆者与坚守者:

顶尖名校的排名洗牌


首先是夺下第一的斯坦福大学,完美诠释了硅谷基因的价值体现。

“地理位置 + 学科优势 + 校友网络” 的三重红利加持下,斯坦福大学作为硅谷的 “人才摇篮”,其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专业与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形成深度绑定,毕业生平均起薪达11.2万美元,远超全美高校平均水平。


斯坦福的创业生态系统更是创造了独特价值 —— 该校校友创办的企业年营收总和超 3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这种 “创业回报率” 使其在薪资指标上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的高排名并非单纯依赖薪资数据。其 4 年毕业率达 94%,低收入家庭学生毕业生薪资增值达$94,725,这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美前三,展现了精英教育与社会流动性提升的双重价值


与斯坦福大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麻省理工学院MIT(US.News综排第 2—WSJ榜单中仅列第11

加州理工学院(US.News综排第11—WSJ排到20名开外

芝加哥大学(US.News综排第6—WSJ榜单排名第30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US.News综排第7—WSJ榜单沦落第92

埃默里大学(US.News综排第24—WSJ榜单却驻守在100名


这些名校的表现落差很大一部分源于学科结构的差异:比如MIT 的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实力全球顶尖,但这些领域的毕业生平均起薪(7.2 万美元)低于计算机、金融等应用学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巅峰与市场价值的错位

以及在毕业难和学习环境一般上拉低了评分。比如榜单评分显示JHU的薪资影响评分85,毕业生回本速度非常快(1年1个月回本),但架不住毕业率低,学习机会、职业准备等维度全在 70 分以下,直接拉垮总分。



02

“隐形冠军”和“名不见经传”神校

的逆袭密码


排名第二的巴布森学院(WSJ评分90)堪称榜单最大 “黑马”——

这所在 US.News 综排中无名的私立院校,却凭借 90.6 万美元的毕业生中期薪资(10 年工作经验)登顶商科领域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极致的职业导向教育:本科阶段开设超过 20 门创业实践课程,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要参与真实企业项目,毕业前平均拥有 2.3 份实习经历。


巴布森的优势在细分领域更显突出其金融专业毕业生进入华尔街投行的比例达37%,其校友广泛服务于美国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盛、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等知名企业。

对于志在商界的学生而言,巴布森提供的是一条比许多常春藤盟校更直接、更聚焦的财富快车道。


巴布森学院校园


而美国北部地区性大学本特利大学、马里兰洛约拉大学冲到了全美第12、第19的高位;

本特利大学与巴布森类似,是另一所商科专项院校的典范。位于波士顿这一金融与科技重镇,紧密结合地区产业需求,在会计、金融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深耕。其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拥有强大的职业发展服务,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这里获得的不是泛泛的商科知识,而是立刻能应用于职场的硬技能,这使得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极具“即战力”,薪资起点自然水涨船高。

本特利大学课堂


排名第17的圣何塞州立大学(SJSU)是公立院校逆袭的典型代表。这所成立于 1857 年的西部公立大学,US.News 综排未入百强,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稳居 WSJ 榜单前列。


其主校区距离硅谷核心区仅 8 公里,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与 Adobe、思科等企业建立 “订单式培养” 机制,毕业生起薪达 9.8 万美元。


SJSU的成功秘诀在于 “需求导向” 的课程设置:学校每季度收集企业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例如 2024 年新增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 课程,正是响应谷歌、英伟达等企业的人才需求。


此外,该校庞大的校友网络发挥了关键作用 —— 硅谷科技公司中,每 5 名工程师就有 1 名来自 SJSU,这种 “校友背书” 大幅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SJSU校园景观


这种 “毕业即就业” 的培养模式,使这些不那么有名的大学在薪资指标上击败了耶鲁、哈佛等常春藤名校,脱颖而出。


03

公立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平衡:

加州分校、州立大学存在感太强


加州大学分校在此榜单中展现出集团优势:伯克利分校(第 7)、戴维斯分校(第 13)、圣地亚哥分校(第 41)等 8 所分校跻身 TOP50,占据公立院校半壁江山。


这一成就源于加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 ——2024 年加州对 UC 系统的拨款达 32 亿美元,使得其本科学费仅为私立院校的 1/3,而毕业生薪资却达到私立院校的 8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WSJ 评分 88)为例,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起薪达 10.5 万美元,与斯坦福相差无几,但 4 年学费仅需 3.6 万美元,远低于斯坦福的 22 万美元。


这种 “低成本高回报” 的特质,使其成为工薪家庭学生的首选。同时,UC 系统的转学机制(社区大学学生可转入分校)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上升通道,这一指标在 WSJ 排名中也占据重要权重。


配图来源 | 网络


加州州立系统,有13 所学校进前100,其中6所冲进前 50:

  • 圣何塞州立大学第17名;
  •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第22名;
  • 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第28名;
  • 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第32名;
  • 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第41名;
  • 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第45名。

这些学校学费比 UC 低,专业更偏向应用,毕业生就业率常年 90% 以上。

除加州之外,还有众多公立名校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排进全美Top 50


其中排名第16的佐治亚理工学院(WSJ 评分 85)打破了 “科技强校集中在加州” 的刻板印象。

它的工业工程、航空航天等专业排名全美前三,毕业生进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制造巨头的比例达 42%,起薪达 8.9 万美元。


04

13所文理学院榜上有名:

小众领域的高价值坚守


在以薪资为核心的排名中,文理学院(LAC)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力。

TOP100 中共有 13 所文理学院上榜,其中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是排名最高的文理学院(全美第6),戴维森学院(第 10)、哈维穆德学院(第 15)等进入前 20。


(一)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简称CMC),是加州赫赫有名的5C盟校之一,在2026U.S. News美国最佳文理学院排名第7位 ,是美国最难录取的文理学院之一。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在WSJ榜单评分中显示平均就读成本净价在2.7万美元左右,毕业生薪资增值接近8万美元,仅需1年4个月就能回本。毕业生进入最多的企业是摩根大通、苹果、德勤、微软等。



(二)哈维穆德学院

哈维穆德学院是文理学院中的 “异类”—— 它以理工科为核心,却保持着文理学院小班授课的优势(师生比 1:8)。

其毕业生起薪中位数达 11.5 万美元(2023),甚至超过 MIT。这种优势源于 “理论 + 实践” 的培养模式:学生需完成至少 3 个企业合作项目,且必须通过 “ senior thesis ”(毕业设计)才能毕业,确保了扎实的专业能力。



(二)斯沃斯莫尔学院

排名第24的斯沃斯莫尔学院则代表了传统文理学院的价值坚守,收获通识教育的长期回报。

其毕业生早期薪资(7.5 万美元)虽不及理工强校,但中期薪资(12 万美元)实现反超,展现出通识教育的长期价值。该校40% 的毕业生进入法律、医学等高端服务业,这些领域的薪资增长曲线反而高于技术岗位。


05

写在最后


《华尔街日报》2026 全美最佳大学榜单的颠覆性,本质上是高等教育价值评价体系的一次重构。

在教育成本与就业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投资回报” 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指标,这促使院校重新审视培养模式 —— 从 “追求学术声望” 转向 “提升学生竞争力”。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的价值远不止于薪资回报。

斯坦福的创业精神、巴布森的实践教育、斯沃斯莫尔的通识理念,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多样性


对于学生而言,这份榜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更多元视角:

正如最佳美国大学排名有很多,且每个榜单因参考指标和权重不同,各有看点,而适合参考的人群也不同。在选校时,多参考一份榜单便是更全面认知自我、发展目标和大学的匹配度。


而当下在选择大学时,本身就需要既看重短期的薪资回报,更要考量长期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END


明德立人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通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