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普林斯顿评论》曾经在「What Looks Good on College Applications?」一文中,详细讲述了申请大学时,什么东西才会使申请人具备竞争力。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学术表现。
尤为强调GPA是影响录取的关键因素,并提到可通过选修荣誉课程和AP课程提升加权GPA,展示学术能力。
学习具有挑战性的AP课程不仅在于成绩,而更多是通过“学术难度”展示自我,向招生官证明自己有兴趣也有能力学习更高水平的课程。
短短一段话,道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1. GPA的成绩很重要,要想办法去提升。
2. 仅有成绩好不够,还要体现学术难度。
而这两点都提到了“AP”这类国际课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其实除了AP,目前主流的国际课程还有IB、A-Level。
不过AP和IB体系在美本圈内更受欢迎,A-Level更多被认为是主申英国,今天我们仍然把重点放在美本申请,给大家详细比较一下AP和IB的课程体系。
01
和大学课程提前接轨:
AP更本土、IB更国际
AP课程体系
AP(Advanced Placement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为高中生提供的大学水平的课程和考试。
大部分的国际学校,会分为常规课程(美高融合课程)+AP课程,一般9年级就可以规划报名。
IB课程体系
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文凭),由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全球符合条件的学校提供。IB课程的项目分为PYP(小学)、MYP(初中)、DP(大学预科)、CP(职业相关)。
申本科需要学习的就是IB中的DP项目,是11-12年级的两年制课程。
小藤有话说
从AP和IB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俩都是大学预科课程体系,为高中生提供了挑战自我、提前接触大学水平学习的机会。
因为直接和大学课程接轨,招生官能从中看出申请人的未来专业选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这也就为什么说这些课程能体现出学术难度。
如果你在这些课程中表现得越好,分数越好,学习课程和申请的方向越契合,在招生官眼中你已经为大学期间的课程做好了准备。
但它俩的不同点,一方面是提供课程的组织不同;
另一方面,AP更多是源于美国精英教育机构对学术的追求,更多服务于本国教育体系,而IB的全球化、国际化特色更为明显。
*在这里也顺便和大家科普一下A-Level:
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课程是英国的全民课程体系,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所以A-Level结业考试同比我国的高考。
A-Level学制一般为两年,一般是12-13年级,学生在10-11年级需要学习6-12个GCSE科目(英国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如果学生选择上大学,会继续读A-LEVEL。
02
课程体系结构:
AP“点菜式”,IB“全套餐”
那么AP、IB课程具体都是学些什么东西呢?
AP课程体系
AP官网上显示,共分为七大类,40门课程。
没有特定的AP选课要求,主要还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考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不过国内课程数目较国外少,而且比较偏理,具体要看学校相应开设了哪些AP课程。
IB课程体系
IB 课程由六个学科组和DP核心课程和构成。
学生从语言与文学研究、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艺术这六个学科组中各选一门课程。
并且,学生可选择多修一门科学、个人与社会或语言类课程,以替代艺术学科组课程。
DP 核心课程包含三个必修部分,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教育体验,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与技能。
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学生在这部分课程中思考知识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声称知道的内容。
拓展论文(The extended essay):这是一项独立、自主的研究,最终产出一篇 4000 字的论文。
创造、行动与服务(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学生参与与这三个方面相关的活动。
IB课程的选课比AP要更为复杂一些,分为高级别(HL)和标准级别(SL)两种难度。二者涵盖范围有差异,但评分依据相同。HL 要求学生展现更丰富知识储备、理解深度和技能水平。
学生至少选三门、最多选四门HL课程,其余为SL课程。SL课程教学时长为150小时 ,HL课程为240小时。
小藤有话说
AP和IB课程结构设置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AP更多是“点菜式”的课程体系,选什么类别,类别里选什么具体课程,选多少门课,都是按照学生自身情况考虑选择,灵活度高。
而IB则是“全套餐”模式,要求六大学科组各修1门(艺术可选),然后按难度划分课程,还有三个DP核心课程,更讲究全面均衡的教育。
另外从课程设置数量上看,AP比IB的数量明显更多,而且更为细化。
从课程结构整体来看,AP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学科专注度,适合那些已经明确专业方向或希望在特定领域深入发展的学生;
而IB则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整合的教育体验,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合追求全面发展、喜欢跨学科学习的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IB课程对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强调贯穿于所有学科,在文科和社会科学课程中尤为突出。而大多数AP课程仍以考试表现为主要评估标准。
03
评分方式
AP课程体系
AP课程为5分制,学生可以获得1,2,3,4或者5分。一般三分或三分以上的成绩可以在大学换取学分。
AP考试是一次性评估,每年5月美国大学理事会举办全球统一考试,通常在两周的时间内集中进行。每门AP考试时长为2-3小时,大多数考试包括选择题和自由作答两部分。
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不会影响最终的AP成绩。
IB课程体系
相比之下,IB的评估体系要复杂得多。
IB文凭的最终成绩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每门学科按1-7分计分(7分为最高),加上知识论和拓展论文提供的最高3分附加分,满分共计45分。
要获得IB文凭,学生必须至少获得24分才为合格,并满足所有课程要求和核心要素要求。
与AP不同,IB只有约20-30%的成绩来自最终的统一考试(外部评估 Externa lAssessment);
其余70-80%来自两年学习期间完成的各类内部评估(Internal Assessment)。
IB的内部评估形式多样,包括实验报告、口头表达、研究论文、艺术作品集等,一般由任课教师按照IB组织的标准进行评分。
IB的外部评估的笔试部分,但形式通常比AP考试更加多样。
以IB历史HL为例,学生需要参加三场考试:
一场基于史料的分析考试
一场关于世界历史主题的论文写作
以及一场关于特定地区历史的深度研究
小藤有话说
AP和IB评分标准的差异也反映了两种课程的不同侧重点。
AP评分主要关注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术能力,评分标准相对固定;
而IB评分则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评分标准往往更具开放性。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AP考试可能会要求学生计算一个物理问题并给出精确答案,而IB考试则可能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某个科学假设,并评估该设计的优缺点。
04
要考多少分才有竞争力?
AP课程体系
AP满分5分,5分、4分都非常竞争力,但同时在AP中,我们还要着重考虑的就是我们要考多少门?
美国虽然并没有明确表示学生应该修多少门,但从实际提交情况来看,申请名校5门以上都是基本操作。
普林斯顿大学独立日报《The Daily Princetonian》对2026和2027级新生进行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在2026级新生中:
· 73.9%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超过(含)5门AP课程;
· 63.5%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至少7门AP课程;
· 46.2%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至少9门AP课程;
· 28.4%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超过10门AP课程。
在2027级新生中:
· 77%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超过(含)5门AP课程;
· 65.3%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至少7门AP课程;
· 49.2%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至少9门AP课程;
· 33.1%的学生在高中选修了超过10门AP课程。
显然想要爬藤,近50%的人选了9门+,甚至有的申请更卷:
选择15+门课程:
· 2026级新生中,有6.2%的占比;
· 2027级新生中,有8.8%的占比。
选13-14门AP课程:
· 2026级新生中,有8.0%的占比;
· 2027级新生中,有10.5%的占比。
但AP选课并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选择的课程难度和数量超过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只会弄巧成拙。
明德老师针对目标在Top20-30学生AP选课数量的建议是——
明德老师专业建议
9年级进国际学校的学生:9年级考2门,10年级考3门,11年级考4门。
10年级转轨国际学校的学生:10年级考2-3门,11年级考4-5门。
对于目标者T20的学生:至少考5门,目标T30的学生,建议至少3门。
在课程选择上,一定的难度才能体现出学术实力和分数背后的价值,但也不要硬嗑AP英语语言与写作、AP美国历史这种难度值拉满的课程。
*ps:如果是12年级学生,选择AP的门数,要比11年级选课门数持平或者选更多,难度也要差不多,至少难度不要往下拉。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
明德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具体的AP选课建议
IB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哈耶普斯麻&藤校,总分不低于42分,HL 成绩6分或7分以上可转学分。
像普林斯顿平均43分左右,不同学科转学分要求不同;
MIT未规定具体分数,但40分+不可避免;
哈佛、耶鲁往年均分43分左右;
斯坦福入学IB平均分37分左右。
其他 Top 30 大学,总分基本要 37 分以上。
HL要6分或7分的学校有加州理工、杜克、约翰斯·霍普金斯等;芝加哥大学HL成绩7分才可获课程学分;还有部分学校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分数要求。
明德老师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05
选AP还是IB?
名校更偏好谁?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应该对AP和IB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应该是选AP还是IB呢?
*Quora网站上也有很多人发帖咨询
*申美国选校,选择AP还是IB的问题
从美国名校态度看:
AP、IB都可以
美国名校对AP和IB都接受,并没有标明自己更偏爱谁,但有的学校会有明确提交要求。
比如MIT,表示如果有涉及AP、IB、A - Level、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等考试 ,需在申请的考试部分自行填报已参加或计划参加的标准化考试成绩。
学校不要求学生在申请时正式提交成绩,而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成绩核验。
加州理工表示如果有参加过AP或IB考试,需要提交这些分数。
达特茅斯学院表示对于国际生,可以通过提交SAT/ACT、AP、IB、A-Level、同等国家标准化考试最终成绩来满足标化测试要求。
其中对AP有具体要求:
需提交三门不同 AP 考试的成绩,鼓励申请者提交多学科领域成绩,至少有一门数学或科学考试成绩,以及至少一门历史、社会科学或英语考试成绩。
IB则是使用1-7分制提交IBDP课程的最终或预估成绩,提供拓展论文(EE)和知识论(TOK)预估成绩的学校,需一并提交预估成绩必须由学校官方提交。
而且不能自行报告,最终成绩需在入学前通过国际文凭组织(IBO)成绩报告系统提交。
通过上述例子,大家可以看出美国名校对是提交AP还是IB都可以,接受度都很高,不过需要注意看学校是或否有具体提交要求。
从学习难度看
IB难度>AP难度
从评分体系其实可以推测出,IB想要拿高分的难度要比AP大,学习难度会更大。
一方面六个学科类别均有涉及,而且除了考试之外,还包括了素质课程,需要写论文,做社会服务。
但如果经过IB的磨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大幅提升,如果申请人的英语水平不错,且辩证思维能力强,IB课程的培养维度更加全面。
而AP属于比IB简单,但是比A-Level难。
对中国学生来说,基本上只要学习能力不差的话,在A-Level中都能拿A*。3个A*,申英国G5就达标了。
而AP比A-LEVEL难的是,除了AP课程外,还要上学校的常规课,最后可能要考7、8门左右的AP课程,每年会增加很多额外的压力。
AP
AP更适合偏好结构化学习、擅长集中备考、自主管理学习进度的学生,可以对考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IB
而IB的持续性评估和多样化任务要求学生在两年内保持稳定的工作节奏,同时平衡学术与非学术活动。更适合喜欢探究式学习、擅长多任务处理、具备较强自我驱动力的学生。
从学生学术兴趣和专业方向看:
AP针对性强,IB广泛性强
已经明确未来专业领域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AP课程,AP的灵活性允许学生集中选修与未来专业相关的课程,建立深厚的学科基础。
而对于学术兴趣广泛或尚未确定专业方向的学生,IB课程的全方位要求可能反而成为优势。
其他因素:
转换学分、语言能力、时间管理
1)虽然AP和IB都被广泛认可,但AP在美国高校中的认知度可能略高,转换学分的过程通常更直接。
如果考虑美国以外的大学,IB文凭通常被更系统地纳入招生标准,转换过程更顺畅。
2)语言能力是另一个关键因素。IB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挑战,AP课程可能更为适合。
3)时间管理和课外活动的平衡也需要慎重考虑。IB课程不仅仅只是考试,还有素质课程的要求,意味着要投入相当时间在课外活动上,十分考验时间管理能力。
相比之下,AP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负荷程度灵活调整课外安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官也很看重学生在严谨学术课程之外的全面表现,所以IB课程平衡得当,反倒能为简历增添不少亮点。
小藤有话说
总的来说:
· 主申美国大学,AP最为合适;
· 主申英国、香港、新加坡,A-LEVEL是合适的;
· IB基本申哪个国家都行,国际化程度高。
但不管选择哪个体系,建议大家要搭配标化(SAT/ACT)一起。
其实对于在中国上高中的学生而言是没有太多选择的。
以北京的公立学校为例,三所(人大附、十一学校、八十中学),是同时开了AP、IB和A-LEVEL让你选的;其余大部分学校只有一种课程体系。
所以如果想出国留学的话,甚至可能从初中开始,就要进行长线规划了。
对于不了解国际教育的人来说,常常会弱化学术能力在美本申请中的地位,觉得成绩差点没关系,靠活动、比赛来弥补就可以。
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相反,名校会默认优秀的学术能力是申请人最基础的能力。而AP、IB这类国际课程发挥高于GPA作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无论选择AP还是IB,最重要的是在所选体系中追求最大限度的学术挑战。大学招生官更看重学生在所处环境中的表现,而非简单地比较不同课程体系。
大家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和成长需求的课程,平衡短期升学目标与长期教育价值,做出符合孩子整体发展利益的决定!!
End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咨询&了解美本申请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