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在线咨询
身边很多准备留学的家庭,常被各国/地区复杂的“学制”描述绕晕——
中国的高一到高三,美国的9-12年级,英国的Year12-13……不仅年限不同,连年级称呼都五花八门。
这时很多家长会疑惑:“有必要了解这么细吗?反正最终都是申请大学。”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因为无论是申美本、英本,或是其他,本质上是一场“教育逻辑”的对话。不同学制远不止是年限和称呼的差异,更代表着背后根本性的培养逻辑分野:
是塑造深耕特定领域的“专才”;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
还是训练在标准化体系中脱颖而出的“解题高手”?
这一定位,将直接决定申请大学时的核心优势、潜在短板,以及差异化策略。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这6大国家/地区的学制情况。
厘清表面的年级对应关系,以及如何把高中教育背景转化为申请赛道上具有竞争力的独特筹码。
01
中国:高一至高三
高考主导下的多元升学路径
中国高中学制大家都很熟悉了,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分为高一至高三阶段,课程体系围绕语文、数学、英语及文理综合科目展开。
升学路径主要分为两大方向:
决胜高考:单一的国内升学通道
对于目标为国内大学的家庭,高中教育的核心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全力备战高考,以求在“一考定终身”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通道,成绩就是硬道理,国内大学招录时也只看你的高考成绩是不是达到了录取线,因此走这个赛道的同学需要具备很强的应试能力和思维。

留学申请:双轨并行、国际课程
而对于计划留学的家庭,则主要面临两种选择:
路径1:普高“双线作战”
部分学生选择在普通高中体系内“双线并行”,即同时准备国内高考和国外大学申请。
这条路径挑战巨大,学生需要在应对高强度的国内课程之余,自行完成托福/雅思、SAT/ACT等标准化考试的准备,并主动规划背景提升活动,对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路径2:直通国际课程
更多意向明确的家庭,会尽早选择转入公立学校国际部或民办国际学校。
这些学校直接提供AP、A-Level或IB等国际课程,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估方式均与海外大学无缝对接,让学生能更专注、更系统地准备留学申请,规避了“双线作战”的压力。
小藤有话说
作为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无论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下,还是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应试技能是很强的,在标化考试、AP等考试中非常有竞争力;但语言能力、软背景提升方面,则是国内重视程度偏弱的。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选的课程轨道,决定是参加高考还是申请海外大学,建议还是必须尽早确定方向,才能针对性地规划准备,“双轨制”容易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压力大,最终可能两边都不占优势。
明德部分北京高中学员录取:



02
美国:G9-G12
通识教育+个性化发展
美国的学制普遍采用K-12 制度,即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为4年,相比起国内,美国小学少1年,高中多了1年。
九年级 (G9 - Freshman): 高中生涯的起点,相当于国内初三。主要任务是适应全新的高中学习模式、环境和社交圈子,为整个高中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级 (G10 - Sophomore): 进入适应后的探索阶段,相当于国内高一。学生们开始尝试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课程,如荣誉课程,并逐步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方向。
十一年级 (G11 - Junior): 高中阶段最关键和繁忙的一年,相当于国内高二。这一年的核心任务是备战SAT/ACT等大学入学标准化考试,同时参加多门AP考试以换取大学学分,学业压力达到顶峰。
十二年级 (G12 - Senior): 高中生活的收官之年,相当于国内高三。学生们在上半学期需要全力投入到大学申请中,撰写文书并提交材料;下半学期则在等待录取结果的同时,完成高中学业。
美国高中采用学分制,没有 “固定课表”,而是 “修够学分才能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8-24个学分,课程设置由必修与选修结合,比如:
必修课:英语(4年)、数学(3-4年)、科学(2-4年)、社会科学(3-4年)
选修课:涵盖艺术、职业技术、第二外语等多个领域
另外课程也会分级:
常规课程:满足毕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荣誉课程:难度更高,可获得GPA加权
AP课程:大学水平课程,成绩优异可兑换大学学分
从上述的课程设置特点,可以看出美国高中教育核心在于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元的评估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个人特长。

美国也有认可度极高的考试,那就是SAT/ACT,被称为“美国版高考”,但美国大学招生时采用综合评估体系,并非“一考定终生”,而是会考察GPA、标化、背景软实力、推荐信、课外活动等各个维度。
小藤有话说
作为在美高读书的中国学生而言,申美本的最大优势就是其整个学习与成长过程都发生在美国大学招生官高度熟悉、完全信任的体系之内。
成绩单、教师推荐信和活动背景具有天然“可信度,并能通过系统的课程选择和活动规划,全方位展现招生官所看重的学术潜力、个人特质与社区贡献。
然而,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极强的自主规划能力和自律精神,从进入9年级的第一天起,就要在保持优异GPA的同时,有策略地构建自己的个人背景。这条路提供了“主场作战”的便利,但也对学生的成熟度和家庭的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德部分美高学员录取:



03
英国:Y12-Y13
2年制“学术精专”之路
美国的高中学制和中国还比较接近,而到了英国,那可是“大变样”!
英国教育体系以英格兰地区为代表,英国高中并非独立学段,而是义务教育后的“大学预备教育”,对应Y12-Y13(共2年),统称为“Sixth Form”。
我们不妨先看看英国学制结构:
小学6年:Y1-Y6
中学5年:Y7-Y11
高中2年:Y12-Y13
Y11结束时参加GCSE考试,这个考试相当于国内中考,合格后进入Sixth Form开启高中阶段。可以理解为,英国中学比国内多2年,而高中比国内少1年。

英国高中主流课程为两种——
A-Level课程:学生选择3-4门与未来专业高度相关的学科进行深度学习,走的是专精化路径,第一年一般会成为A1,第二年称为A2。
IB课程:要求学生在六个学科领域均衡选课,包含知识理论、拓展论文等核心模块,注重全人培养。
关于A-Levels和IB区别大家可以看前期小藤的详解:
新10年级选课抓点紧吧!「普林斯顿评论」站位AP!IB:“那我不配?
英国本科通过UCAS系统统一申请,通常在Y13的9月开放。
这种学制设计体现了英国教育对学术专精的重视,适合在特定学科领域已有明确方向和突出能力的学生。
小藤有话说
与美国相比,英国大学虽然也考虑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但更加注重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学科深度、学科发展潜力,其他材料都是辅助说明这一点。
因此如果想申英本的中国学生,重点更多在于 “用特长取胜” 的精准性,体现出与就读专业高度匹配性,将学术深度转化为申请优势。
选择英国道路,关键在于尽早发掘并聚焦自己的核心学术优势,避免在关键时刻陷入“既要…又要…”的纠结。
明德部分英国高中学员录取:


04
加拿大:G9-G12
省域自主,G12 为毕业标准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体系,而是由各省和地区政府负责管理,不过整体框架还是比较相似的。
加拿大普遍采用K-12制度,大多数省份,比如BC省、安大略省高中为9-12年级。

加拿大高中实行学分制,具体要求因省而异,在11-12年级,课程按学生发展方向分为:
大学准备路径:侧重学术性课程
学院准备路径:注重应用技能培养
就业准备路径:提供职业技能训练
通识路径:保持未来选择的灵活性
明显看出加拿大教育体系下,更省各具特色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满足升学和就业的不同需求。
小藤有话说
其实加拿大的招录模式和美国还是很接近的,申美本想保险一点的家庭,很多会走“美加”双申的路径,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一样,也要求学生具备强大的自主规划能力,从9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保持优异成绩、选择适配的课程路径、并积累有价值的个人经历。
明德部分加拿大高中学员录取:



05
新加坡:“中学 + 大学预科” 组合
独具特色的"分流模式"
新加坡教育制度承袭英联邦传统,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分流模式",提供差异化发展路径。
小学毕业分流
通过PSLE(小学离校考试)成绩,进入不同中学源流:
快捷源流:四年制,直通O-Level考试。
普通学术源流:五年制,先考N-Level,优秀者可再考O-Level。
普通工艺源流:侧重职业技能训练。
中学毕业分流
通过O-Level考试成绩,进入不同类型大学预科教育:
学术精英之路:成绩优异者进入初级学院,学习两年A-Level课程,不仅可以用来申请本地的新国大、南洋理工大学,也可用于申请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顶尖大学
专业人才之路:学生进入理工学院,攻读三年制专业文凭,课程高度贴合行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亦可凭优秀成绩升入大学。

因此在新加坡的高中阶段是体现为"中学与大学预科"的组合模式。
新加坡教育体系通过精细化的分流机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既培养学术精英,也造就专业技术人才。
小藤有话说
新加坡的课程体系国际程度还是很高,如果想要申海外大学,其实也是需要尽早展示学术优势,并且在分流考试中脱颖而出。
明德部分新加坡高中学员录取:



06
中国香港:中四 - 中六
DSE 为核心考试
香港自2009年起推行"334新学制",形成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的完整体系。这一学制既与国际接轨,又保留本地特色,
高中阶段为中四至中六,核心课程包括四大必修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学生需选修2-3门课程,涵盖理科、文科、商科、艺术等领域,同时注重其他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六结束时参加DSE考试,成绩采用1-5级评分制,DSE成绩获全球广泛认可,可直接申请海外名校。
香港学生享有灵活的升学选择:
本地升学:通过JUPAS系统申请香港本地大学
海外升学:凭DSE成绩直接申请英美加澳等国家院校
国际课程:部分学校提供IB/A-Level课程,专门面向海外升学
副学位课程:成绩未达标的學生可先修读副学士,再衔接大学
小藤有话说
香港学制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灵活多样升学渠道,既能满足本地升学需求,又为海外留学提供便利,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明德部分香港高中学员录取:



策略建议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地区的高中学制,我们能发现侧重点各有差异,结合上述介绍,如果想要申请国外大学,特别是像美本顶尖名校,建议大家:
1)尽早确定升学路径,提早规划。
最晚高一必须确定升学主轨道,中国学生在国内如果想走双规路径,同时准备高考和美本申请压力是很大的。
或者说真的想走双规,那建议大家不要留到高一才开始,一定要把准备时间线再提前。
2)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招录逻辑
我们以最为主流的美国、英国来说,美国更看重“通才”,而英国看重“英才”,美国更整体性的综合考察,而英国则是在学术能力基础上去进行多维延伸。
所以选择不同申请国家,我们的准备材料和目标也要更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美国和加拿大招录逻辑更为接近,英国和香港、新加坡更为接近,不少人也会同时选择多个国家联申,如果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联系小藤进一步咨询。
3)保持优势,补足短板
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大学还是很有优势,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确实卷,卷成绩方面不用说了,学霸一堆堆。
至于说课外活动、科研,背景提升等,只要我们提前规划,做好准备,其实对于中国学生的“卷模式”来说并不难,重点是我们不能盲目去做,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去做,保持优势的同时,去补足短板。
小藤有话说
最后小藤想说的是,申请国外名校的关键在于: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真诚地展现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战略性的规划、持续的努力,以及对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深刻认知。
希望今天的推文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想进一步进行个性化规划和咨询,可以联系小藤~
明德立人美本规划一对一规划,评估通道开启!
